中國最后的原始部落佤族村—翁丁(2)
妍妍氏
木塔幡桿旁,還有一個木樁,頂上釘了個木盆,這是賧佛用的木盆。桿腳下有個鵝卵石代表著寨心。每逢節(jié)慶還要在竹桿上掛一條五尺長的白布幡,這又容納了小乘佛教的禮俗。
這時,家家戶戶都帶著食物來供奉寨樁,寨樁周圍堆滿了食物,插滿許多祭鬼神的小三角旗,然后全村老少圍著寨樁載歌載舞共慶一年豐收,乞求來年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人畜興旺等。因此樹有寨樁的廣場,既作為全寨祭神、祭鬼,舉行宗教儀式的重要場所,又作為全村寨佳節(jié)聚會、歌舞歡慶的理想之地。
翁丁的寨樁充分說明了佤家有自己的信仰,自己的追求,堅信自己的傳說,寄托了一種美好的愿望,寄托著一種誠懇的期盼和追求。
翁丁佤王府前的牛頭樁牛頭樁是佤人的象征,佤人習慣以寨子或部落為單位,將牛頭樁集中到一個處于中心地帶的山梁上或寨后的山坡上。牛頭樁被佤族人視作權(quán)力、財富的象征,無論是寨子、部落或個人,都以所掛牛頭多少作為衡量貧富的標準。
因此,凡有佤族居住的地方,都栽有牛頭樁,每一戶佤族人家的門上或屋里都掛有牛頭。一戶人家如門前沒有掛上牛頭的牛頭樁,就會被視為懶漢、窮人,遭到眾人的恥笑和歧視。即使在刀耕火種的年代,很多貧窮的佤人總是省吃儉用,哪怕無米下鍋,差錢欠債,也要剽一次牛、栽一棵牛頭樁。對他們來說,這是一家人的榮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