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起名習俗
曉騫
每個孩子一生下來,父母都要給起個名字。大同地區(qū)給孩子起名字也有個風俗習慣,每位家長或父母都要根據(jù)自己的價值觀念、審美觀點、興趣愛好、期望景仰……等給孩子起名字,其標準要求是:讀起來好聽,叫起來響亮,寫起來好看,回味起來寓意深遠。能夠達到這四條標準的要求,則為好名字。凡是好名字,一定都是自己喜歡,家人喜歡,更會博得別人喜歡。
那么,如何才能夠達到以上的四條標準要求呢?筆者帶著這一難題,走訪了一些前輩、名流、專家、學者,綜合起來,大致有以下五點規(guī)律:
一、按家譜起名:
大同地區(qū)遠在隋唐時期,儒家思想已有發(fā)展,一些名門望族逐步產生,他們?yōu)榱遂乓约杭易逋?,使之世襲相傳,希望流芳百世,便著有家譜。書寫家譜中,一般按照輩數(shù)記錄祖輩的名字、官職、宦績……等,每輩都可續(xù)記。這種續(xù)寫家譜之風氣,到明清時期更加盛行,不但名門望族有,就連一般小康之家也有,尤其在農村,更為普遍。每當孩子一生下來,先查其父屬哪一輩?再查與小孩同輩的名字叫啥?小孩挨著兄弟姐妹的名字聯(lián)系起來應該叫啥?便定為名字了。這種按資排輩起名字最講究的家族,要屬儒家孔、孟、曾、顏四大望族(即:孔丘、孟何、曾參、顏回四家)。
根據(jù)《史記》記載:漢高祖劉邦于高祖十二年十二月“自淮南還,過魯,以太牢(豬、牛、羊三牲各一)祭祀孔子”,以后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唐高宗李治、玄宗李隆基、北周太祖郭威、宋真宗趙恒、清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為了表示尊重儒學,都到曲阜祭祀過孔子,尤其是乾隆皇帝曾經(jīng)先后八次朝孔,并于乾隆九年賜給孔府三十個字:
希言公彥承,弘聞楨尚衍。
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
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
1920年,孔子第76代衍孫孔令貽又續(xù)20個字:
建道敦安定,橘修肇益常。
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
自從乾隆皇帝賜字以后,不但孔府族人按此起名,而且孟府、曾府、顏府也都相隨而來,均按此五十個字起名。自春秋以后,這四家子孫繁衍很多,遍布國內國外,大同地區(qū)也為數(shù)不少,他們在他鄉(xiāng)異地相逢,只要一提名道姓,便知是哪一輩,敘罷輩分,定了稱呼,便有酒宴招待,問明情況,如果經(jīng)濟困難,還要互相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