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十五圣(2)
如寒君
9、畫圣吳道子
吳道子(約686~760前后)唐代畫家。又名道玄,畫史尊稱吳生。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少孤貧,初為民間畫工,年輕時即有畫名。曾任兗州瑕丘(今山東滋陽)縣尉,不久即辭職。后流落洛陽,從事壁畫創(chuàng)作。開元年間以善畫被詔入宮廷,歷任供奉,內(nèi)教博士、寧王友。曾隨張旭、賀知章學習書法,通過觀賞公孫大娘舞劍,體會用筆之道。
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鳥獸、草木、樓閣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長于壁畫創(chuàng)作,據(jù)載他曾于長安、洛陽兩地寺觀中繪制壁畫多達300余堵,奇蹤怪狀,無有雷同,其中尤以《地獄變相》聞名于時。
吳道子的繪畫具有獨特風格。其山水畫有變革之功,所畫人物衣褶飄舉,線條遒勁,人稱莼菜條描,具有天衣飛揚,滿壁風動的效果,被譽為吳帶當風。他還于焦墨線條中,略施淡彩,世稱吳裝。作畫線條簡練?quot;筆才一二,象已應(yīng)焉“,有”疏體“之稱。吳道子的繪畫對后世影響極大,他被人們尊為”畫圣“,被民間畫工尊為祖師。蘇軾曾稱贊他的藝術(shù)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好理于豪放之外“。
吳道子繪畫無真跡傳世,傳至今日的《送子天王圖》可能為宋代摹本,另外還流傳有《寶積賓伽羅佛像》、《道子墨寶》等摹本,敦煌石窟第103窟的維摩經(jīng)變圖,亦被認為是他的畫風。
10、茶圣陸羽
在中國茶文化史上,陸羽所創(chuàng)造的一套茶學、茶藝、茶道思想,以及他所著的《茶經(jīng)》,是一個劃時代的標志。
在我國封建社會里,研究經(jīng)學墳典被視為士人正途。像茶學、茶藝這類學問,只是被認為難入正統(tǒng)的“雜學”。陸羽與其他士人一樣,對于傳統(tǒng)的中國儒家學說十分熟悉并悉心鉆研,深有造詣。但他又不像一般文人被儒家學說所拘泥,而能入乎其中,出乎其外,把深刻的學術(shù)原理溶于茶這種物質(zhì)生活之中,從而創(chuàng)造了茶文化。
陸羽,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自號桑翁,又號竟陵子。生于唐玄宗開元年間,復州竟陵郡人(今湖北省天門縣)。陸羽是個棄兒,自幼無父母撫養(yǎng),被籠蓋寺和尚積公大師所收養(yǎng)。積公為唐代名僧,據(jù)《紀異錄》載,唐代宗時曾召積公入宮,給予特殊禮遇,可見也是個飽學之士。陸羽自幼得其教海,必深明佛理。積公好茶,所以陸羽很小便得藝茶之術(shù)。不過晨鐘暮鼓對一個孩子來說畢竟過于枯燥,況且陸羽自幼志不在佛,而有志于儒學研究,故在其十一、二歲時終于逃離寺院。此后曾在一個戲班子學戲。陸羽口吃,但很有表演才能,經(jīng)常扮演戲中丑角,正好掩蓋了生理上的缺陷。陸羽還會寫劇本,曾“作詼諧數(shù)千言”。
陸羽與詩人皇甫冉、皇甫曾兄弟過往甚密,皇甫兄弟同樣對茶有特殊愛好。陸羽在茶鄉(xiāng)生活,所交又多詩人,藝術(shù)的薰陶和江南明麗的山水,使陸羽自然地把茶與藝術(shù)結(jié)為一體,構(gòu)成他后來《茶經(jīng)》中幽深清麗的思想與格調(diào)。
11、兵圣孫武
孫武(約前551—?),春秋時期吳國名將和偉大的軍事理論家,字長卿,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人。其曾祖父、祖父都是齊國名將,在對內(nèi)對外戰(zhàn)爭中立過赫赫戰(zhàn)功。家學的熏陶使孫武從小就喜愛兵法,渴望探求戰(zhàn)爭制勝之道,以備將來登壇拜將,沙場點兵,在戰(zhàn)爭舞臺上干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yè)。
孫武被后人尊崇為“兵圣”、“兵家之祖”和“兵家之師”,除了他戰(zhàn)功顯赫外,更主要的是他留給后世一部不朽的軍事名著——《孫子兵法》。該書有13篇,共5000余字。但這短短的幾千字里包卻含著一個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和十分豐富的思想內(nèi)容。對中國軍事學術(shù)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歷代兵學家、軍事家無不從中汲取養(yǎng)料,用于指導戰(zhàn)爭實踐和發(fā)展軍事理論。三國時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曹操第一個為《孫子兵ā紛髁訟低車淖⒔猓筧搜芯吭擻謾端鎰穎ā反蚩朔獎闃擰!端鎰穎ā吩謔瀾縞弦簿酶菏⒚?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F(xiàn)今已翻譯成29種文字,在世界上廣為流傳。英國著名軍事理論家利德爾。哈特向人透露:他的軍事著作中所闡述的觀點,其實在2500年前的《孫子兵法》中就可以找到。他也確實對孫武及其著作深感興趣,不僅為《孫子兵法》英譯本作序,還在自己的得意之作《戰(zhàn)略論》前面大段引述孫武的格言。1991年的海灣戰(zhàn)爭中,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軍官都奉命攜帶一本《孫子兵法》,以便在戰(zhàn)場上閱讀。
12、謀圣張良
漢初大臣,字子房,傳城父(今安徽毫縣東南)人,祖與父相繼韓昭侯宣惠王等五世之相。秦滅韓后,他圖謀恢復韓國,結(jié)交刺客在博浪(今河南原陽東南)狙擊秦始皇未中,傳說他逃亡至下邳(今江蘇)時,遇黃石公,后來劉邦、呂后合謀暗使丞相蕭何巧設(shè)機關(guān),并以密友身份親自誘捕韓信入長樂宮內(nèi),以謀反罪名由呂后急令處死,韓信全家抄斬。一代開國元戎,千古軍事奇才的韓信,卻遭滅族之禍。從而張良遁隱深山,以仙侶為伴,不食凡間五谷,追隨仙蹤,與世隔離了。
張良看承謀士的楷模,被后人尊為“謀圣”。
13、木圣(科圣)張衡
東漢時期,也就是距今約一千八百多年前(公元117年),一臺利用水力推動運轉(zhuǎn)的大型天文儀器――“水運渾象”在東漢的京都洛陽制造成功。相隔二十年后(公元138年),安置在京都洛陽的又一臺儀器――“候風地動儀”,準確地報告了西方千里之外發(fā)生的地震。這標志著人類開始了用儀器記錄研究地震的新紀元。
這兩臺著名儀器的發(fā)明者就是張衡——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科學家、文學家。張衡對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地震學和機械力學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傳說他還制造過指南車、記里鼓車等,因其機械制造水平很高,被尊稱為“木圣”。
14、藥圣孫思邈
孫思邈,公元581-682年,自號孫真人,京兆華原(今陜西省耀縣孫家塬)人,是隋、唐兩代大醫(yī)學家。孫氏自幼聰穎,喜好讀書,勤學苦練,20歲精諸子百家學說,善言老莊,又好釋典,兼通陰陽,推及醫(yī)藥。隋、唐兩代皇帝都召他做官,他卻無心仕途,晚年從事醫(yī)學著述,是文史醫(yī)藥全面均展、多才多藝的杰出人物,尤以醫(yī)學為最。孫思邈是因病治醫(yī),勤奮成家的。他不但學識淵博,而且品德高尚。他的高尚醫(yī)德,是大醫(yī)精誠與高超醫(yī)術(shù)兩相結(jié)合的醫(yī)德規(guī)范。他在學術(shù)界也樹立了崇高的榜樣,一直熏陶著代代醫(yī)家。孫思邈把醫(yī)為仁術(shù)的精神具體化。
他在其所著的《大醫(yī)精誠》一書中寫道:“凡大醫(y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fā)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研繭,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后,自慮吉兇,護借身命。見彼苦惱,若已有之,深心凄愴,勿避險惡,晝夜寒暑,饑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yī),反此則是含靈巨賊。夫大醫(yī)之體……又到病家,縱綺羅滿目,勿左右顧眄;絲竹湊耳,無得似有所娛;珍羞迭薦,食如無味;醞祿兼陳,看有若無。夫為醫(yī)之法,不得多語調(diào)笑,談謔喧嘩,道說是非,議論人物,炫耀聲名,訾毀諸醫(yī),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則昂頭戴面,而有自許之貌,謂天下無雙,此醫(yī)人之膏盲也。”
上述的寥寥片語,已將孫思邈的高尚醫(yī)德情操,展示在人們面前。孫氏認為“人命至重,有貴干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故將他自己的兩部著作均冠以“千金”二宇,名《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這兩部書的成就在于:首先對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有很深的研究,為后世研究《傷寒雜病論》提供了可靠的門徑,尤其對廣義傷寒增加了更具體的內(nèi)容。他創(chuàng)立了從方、證、治三方面研究《傷寒雜病論》的方法,開后世以方類證的先河?!肚Ы鹨健肥俏覈钤绲尼t(yī)學百科全書,從基礎(chǔ)理論到臨床各科,理、法、方、藥齊備。一類是典籍資料,一類是民間單方驗方。廣泛吸收各方面之長,雅俗共賞,緩急相宜,時至今日。很多內(nèi)容仍起著指導作用,有極高的學術(shù)價值,確實是價值千金的中醫(yī)瑰寶?!肚Ы鹨健肥菍Ψ絼W發(fā)展的巨大貢獻。書中收集了從張仲景時代直至孫思邈的臨床經(jīng)驗,歷數(shù)百年的方劑成就,在閱讀仲景書方后,再讀《千金方》,真能大開眼界,拓寬思路,特別是源流各異的方劑用藥,顯示出孫思邈的博極醫(yī)源和精湛醫(yī)技。后人稱《千金方》為方書之祖。
《千金要方》在食療、養(yǎng)生、養(yǎng)老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孫氏能壽逾百歲高齡,就是他在積極倡導這些方面的理論與其自身實踐相結(jié)合的效果。孫思邈的輝煌成就,生前就受到了人們的崇敬。人稱“藥王”,“真人”,“藥圣”,隋、唐兩代都很器重他,知名人士亦多對他以禮事之。他去世后,人們在其故居的鑒山畔,虞誠奉祀。喬世寧序中云:“鑒山香火,于關(guān)中為盛,雖華岳吳鎮(zhèn)弗逮焉。”孫思邈在日本也享有盛譽,尤其是日本名醫(yī)丹波康賴和小島尚質(zhì)等對他十分崇拜。
15、謎圣張起南
張起南,字味鱸,號橐園,福建省永定縣陳東鄉(xiāng)窯下村人,公元1880年左右出生于一個書香之家。他的祖父、父親都是讀書人。他哥哥張超南是光緒年間進士,曾任湖南省布政使(掌全省民政、財政、人事大權(quán))。因此張起南自幼受到良好的啟蒙教育。他有過人的天資,《永定縣(民國)縣志》贊他“生有夙慧,過目成誦”,與其兄并稱為神童兄弟。起南十六歲參加童子試,經(jīng)縣、府、院三試連捷,中秀才,補官學弟子。當時西學東漸,有識之士早已倡言變法維新,科舉接近廢除,因此起南亦未繼續(xù)科考。他“瀏覽群書,博聞強記,為文揮筆立就,駢散俱工,詩詞歌賦,皆所擅長”曾在永定縣受聘教書,他講授《四書》時,不但能熟記文章,而且連朱熹的批注都能一字不漏地背下來,使學生十分驚佩。由于他文章好,得到各方人士的看重。當時江西巡撫胡鼎臣中丞曾多次邀請他到江西當官,但他談于仕進都予謝絕。
辛亥革命前,張起南之兄超南在湖南當官,起南隨居湖南辰州。當時,他風華正茂,才情橫溢,與當?shù)孛魅缤蹶]運太史(字壬秋,清末授翰林院檢討加侍講銜,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館館長,曾講學于四川、湖南、江西等地),夏荑恂觀察(湖南一道員)等多有交往,常常結(jié)社賦詩,極為相得。王闿運極佩服起南的詩詞,稱其詩“氣魄無敵,遇之當退避三舍”。后辰州郡守劉仲魯聘請張起南任辰州中學監(jiān)督(相當于今校長)。起南認為教書育人較官場清高,便滿口答應(yīng),而且一任多年,成績卓著。起南教學,重視開發(fā)學生智力,提倡課余研究“隱語”,搞猜謎活動。起初在校內(nèi)搞節(jié)日燈謎,作為益智活動,寓教于樂。以后推廣到社會,大受各界人士歡迎,并創(chuàng)辦“蓬萊燈社”,影響更大,被推崇為“謎圣”。起南謙虛,自稱為“謎癖”。
光復之后,超南、起南兄弟均居北京,他們聯(lián)合當時謎壇高手如樊增祥、高閬仙、劉春林等,發(fā)起組織“北平射虎社”,發(fā)展社員三百余名,他們設(shè)臺征猜,出版謎書、謎刊等,極為活躍,影響很大,形成北派謎宗。北派的特點是敢于創(chuàng)新。他們一反清中葉以來,專以《四書》、《五經(jīng)》為作謎依據(jù),用典怪癖,晦澀難懂的謎風,而把創(chuàng)作題材擴展到社會生活、農(nóng)商交通、科學技術(shù)以至外國名詞等各個方面。他們也常用七言、五言詩句作謎面。張起南自己就創(chuàng)作了許多謎語,其謎面為通俗易懂的五、七言詩句,而底、面扣合巧妙的謎語,如
1、點水蜻蜒款款飛(打一字)(謎底:汗)
2、云破月來花弄影(打一字)(謎底:能)
3、雨余山色渾如睡(打一字)(謎底:雪)
4、春雨茁新苗(打一字)(謎底:秦)
5、落照雁行斜(打一字)(謎底:是)
6、不是姻緣也碰頭(打一字)(謎底:韻)
7、一騎紅塵妃子笑(打一成語)(謎底:行必果)
張起南創(chuàng)作的這些佳謎,一時膾炙人口,廣為流傳,而且其制謎手法對后世影響極大,他能不拘陳格,獨樹一幟,且構(gòu)思巧妙,取材廣泛,開辟了不少新謎目,如猜天文、地理、圖畫,音樂、西文、司法、教育、交通等詞,大大開拓了謎路。
1915年,張起南將多年研究心得及所制所集謎語匯集成冊,刊行于《橐園春燈話》二卷。此書集燈謎之大成,不僅有謎條,而且有關(guān)于制謎、擇面、謎體、用格以及謎風等方面的論述,對燈謎的各種技巧作了探討和總結(jié)對燈謎的普及、提高,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被譽為理論最完整、內(nèi)容最豐富的燈謎巨著。至今仍被謎家奉為圭臬。
一九二二年,張起南居留湖南衡陽,由于他在文壇、謎壇上的聲望,使當時駐衡陽的兩湖巡閱使吳子玉(佩孚)十分仰慕,敬之如上賓,常邀請起南飲酒賦詩,并多次誠心請為幕賓。但起南淡于官場利祿,終未應(yīng)命,仍然專心研究謎語,又出版了《橐園春燈續(xù)話》二卷。以后起南與廣東黎國廉合編印行了《張、黎春燈臺選錄》共八卷,此書集謎語一萬多則,于1940年在廣州發(fā)行,現(xiàn)已由廣東圖書館編為廣東文獻。起南除研究謎語外,對詩詞、書法造詣也很深。印行有《橐園詩詞文集》四卷。并有書法著作《漢隸碑帖》稿,未及付印已染重病于1925年逝世于湖南衡陽,終年四十六歲。
才華橫溢的謎壇巨擘張起南,一生制謎數(shù)以萬計為中國謎語的發(fā)展作出過卓越的貢獻,其謎語著作在中國謎語史上起著里程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