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的駱賓王
玻璃心
早有“初唐四杰”之名的駱賓王從小就被稱為“神童”。至今為止,他七歲時做的一首詩還在孩童間流傳。年輕的他雖然天生聰穎,但幸運之神卻很少光顧他,參加科舉考試,結果卻是名落孫山,直到有一天遇到了道王李元慶的賞識,才算擺脫了困境。
《詠鵝》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多么耳熟能詳?shù)囊皇自?,仿佛一下子勾起了我們的童年回憶?/p>
這首詩的誕生地點,就是今天浙江義烏縣城北的一個小村子,村外有一口駱家池塘,那里就是詩人駱賓王兒時的家鄉(xiāng)。
駱賓王,640~684年后(又一說約619~687),唐代詩人,字觀光,唐朝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幼年資質穎悟,聰慧過人。
駱賓王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杰,在四杰中他的詩作最多,才華橫溢,對蕩滌六朝文學頹波,革新初唐浮靡詩風,開辟唐代文學的繁榮局面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因而成為中國文學史上有影響的人物,長期以來一直受到人們的贊譽。
望族之后
公元640年,烏傷城北駱家塘村,村外有一口池塘,每到春天,塘邊柳絲飄拂,池水清澈見底,水上鵝兒成群,景色格外迷人。因此起名叫駱家塘。
駱家塘村,一個叫駱履元的窮人家庭里一位嬰孩呱呱落地。他就是耿直的駱賓王。
駱姓是古烏傷望族,早在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就出過駱俊、駱統(tǒng)等著名人物。
在隋煬帝時朝廷非常腐敗,各地掌握軍權的將領紛紛稱帝起義,駱賓王的父親隋右軍長史駱衛(wèi)淇因對朝廷失望至極,遂棄官逃到了東山,過起了隱居的日子。
大家知道,隱居也得需要錢財來生活。駱家這樣“坐吃山空”幾年,家世也就漸漸敗落了。
可駱家的人都是飽學之士,都望子成龍,所以根據(jù)《周易?觀?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的意思,給小兒取名賓王,字觀光。這樣看來,駱家人是把一大部分希望都寄托在了這個小兒子上了。
起這個名字的用意就是期望小賓王長大后,能有大出息,能體察民情,輔佐君王,光宗耀祖。
不久駱履元上京謀仕,把教育撫養(yǎng)兒子的重任,留給自己的父親和年輕的妻子。
少年天才
有一天駱家來了一位客人,客人見駱賓王面容清秀,聰明伶俐,存心考他,沒想到小小的駱賓王毫無懼色,一一對答如流,令客人非常驚訝。
隨后,當駱賓王跟著客人走到駱家池塘時,見一群白鵝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試試駱賓王,便指著池塘里的白鵝要他作詩,駱賓王略略思索,便作出了那首膾炙人口的詩《詠鵝》。
那年他七歲。單憑這首趣味盎然的小詩,駱賓王在神童榜上要遠比王勃、楊炯更深入人心。
恥于自薦
可能因為家道中落,加以父輩以身作則嚴格的教育方式,成年之后的駱賓王沒有王勃與楊炯那般不知天高地厚的狂態(tài)。
他雖然天生聰穎,但幸運之神卻很少光顧他,參加科舉考試,結果卻是名落孫山,直到有一天遇到了道王李元慶的賞識,才算擺脫了困境。
道王李元慶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異母弟弟,一生顯貴,最大的愛好就是收藏。
道王的收藏愛好可不比常人,他愛好收藏人才,惜才、愛才,便是道王的特性。僅這一點,道王稱得上是一個有品味具慧眼的好領導,人才如果能在這樣的領導手下工作,想必也是心情愉悅,心悅誠服的。
李元慶對賓王的學識十分贊賞,663年,便想對他委以重用,但破格提拔不合乎規(guī)矩,于是道王特地下了一道手諭,要賓王“自敘所能”。
本意是希望賓王自陳才情,給他隨便選擇一個適合發(fā)揮自己才干位置的權利。面對這個天上掉下的餡餅,一心追求功名的駱賓王,卻偏偏要在這個決定自己命運的關鍵時刻顯示自己的“耿直”。
他恥于自炫,在《自敘狀》中寫道:“若乃脂韋其跡,干沒其心;說己之長,言身之善;靦容冒進,貪祿要君;上以紊國家之大猷,下以瀆狷介之高節(jié);此兇人以為恥,況吉士之為榮乎?”
文章最后,駱賓王又寫道:“所以令炫其能,斯不奉命。謹狀?!彼槐菊?jīng)毫不留情地予以回絕,駱賓王這樣做,固然表現(xiàn)了他剛直的性格,但也違背了李元慶的初衷。
好在李元慶畢竟是皇親國戚,不跟駱賓王一般見識,自我嘲弄番后,就不再說起提拔駱賓王一事。664年李元慶去世,于是,駱賓王不得不離開道王府,回山東兗州過起了隱居生活。
從他在道王府任職的時,留給別人的印象足可證明,他是一位敦厚的謙謙君子,但是有點太耿直!
閑居兗州
在官場混跡,目睹宦海中的濁浪污水后,駱賓王對繼續(xù)謀仕不再感興趣。于是返回第二故鄉(xiāng)兗州,兗州有他情感上的依托和慰藉,是他身心受傷后的療傷和痊愈之地,決定過耕讀自娛的隱居生活。
他經(jīng)常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悠游山水,飲酒賦詩,開頭一陣,生活過得很舒坦,也創(chuàng)作了大量反映山水情趣的隱逸詩。
目睹美景時吟:“繞鎮(zhèn)仙衣動,飄蓬羽蓋分。錦色連花靜,苔光帶葉熏”;天下雪時吟:“含輝明素篆,隱跡表祥輪。幽蘭不可儷,徒自繞陽春”;就連看到一粒塵埃也可詩興大發(fā),吟出:“光飄神女襪,影落羽人衣。愿言心未翳,終冀效輕微”的感慨…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經(jīng)濟越來越拮據(jù),最后到了“糟糠不贍,簞笥無資”的地步。一批要好的朋友,有的出外謀仕,有的改任他鄉(xiāng),使他的心境也一天比一天落寞起來。
駱賓王閑居兗州,這是他一生中第一個創(chuàng)作高峰,為列名“四杰”奠定了基礎。由于生活艱難,這種病困窮愁,反映在詩文中,顯得意蘊深厚,感情真切,具有極大的藝術感染力,博得時人的交口稱贊。
面對現(xiàn)實生活的壓力,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通過在兗州的隱居生活,駱賓王開始反思自己的個性行為和性格作風,深為此前自己的所作所為而懊悔。
于是改變初衷,重謀出仕,不得不彎腰低頭,開始四處活動,向巡察各地的廉察使,吏部的尚書、侍郎,地方的州刺史等一批朝廷大員上書自薦,求對方擔當伯樂,引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