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桃江肩干龍船
凌霜桑
在桃江鄉(xiāng)下做喜事,時常有頭戴草帽的老藝人出現(xiàn)在大廳門口,肩上肩著一只船,船身龍形,長約三尺。龍頭昂起,須髯飄飄,張口露舌。龍身鱗甲排排,鱗光閃閃。龍尾向上翹起,蒼勁有力。龍背中央有一小亭,亭中供奉兩尊塑像:一位喜神,一位福神。“龍”體下方有兩個支架,支架高三尺左右。老藝人把龍船往地面一架,便一邊敲響懸在龍船身上的小銅鑼,一邊手舞足蹈唱了起來:
“金龍出水口朝天,下通江海上通天。江河湖海穿云過,寶船劃來貴府前。肩龍船,唱龍船,唱起龍船有根源:龍頭出在江西吉安府,龍尾出在寶慶武岡州,龍身出在蘇州太和縣,弟子出在淮南法教殿……”
從敲唱配合十分和諧得體看,這是一位雜耍技藝精湛的老藝人。這是一種怎樣的雜耍呢?老人們說,是龍卻不入海,是船卻不入江,這種船,就是從前人們說的“干龍船”。干龍船不能游,不能劃,只能由唱干龍船的藝人肩著走。
老藝人唱罷一曲,點燃小亭前的香燭,燒化幾張錢紙,敲響一塊懸在龍船上的鐵片,接著就又唱了起來:
“寶船進堂絲鑼停,抬頭參拜一堂神。福神香火高堂坐,毫光耀耀鎮(zhèn)乾坤。參噠神來落噠心,轉(zhuǎn)身參拜兩頭三處的主東們。參拜老人家添上彭祖壽,少年人巖山不會崩,三歲的伢仔地上耍,易長成人富貴身……”
聽旁邊老者說,這鐵片叫云板,云板兩端張開,為云朵的形狀,故稱“云板”,大概取名源于“龍興云屬”的典故吧。云板上方有一個耳子,為倒云朵狀,耳子上有一孔,穿上一根繩子,云板就掛在了龍船上。用木槌敲擊云板,發(fā)出清脆的響聲,用作傳訊,稟告神明,用途相當于神樓上的敬菩薩用的罄。
聽唱詞,老人這是在唱贊語送財送喜送福送平安。老人贊完,開始討“賞賜”了:
“參噠東來落噠心,還請府上大方化幾宗:一化錢財紙一丁,二化清油一盞敬神明,三化三柱寶香燒爐里,三三化做九條龍。四條黃龍歸大海,五龍捧圣在當中……”
于是,主東和客人們紛紛把包封放入鑼盤。這銅鑼有三個用途,一是進屋時打鑼,可以通報屋里的人來了娛樂雜耍;二是進屋演唱時可以用鑼來唱過門打節(jié)拍;三是唱完后用來接主東和客人們打發(fā)的包封。
據(jù)說原來唱干龍船是一門乞討業(yè),演唱的人為了不失身份和人格尊嚴,便用表演才藝的方式獲取旁人的“賞賜”。于是它不再是單純的討要,而是一門說、唱、做、演各種技藝融為一體的曲唱藝術,是一種反映時代特征和人的精神特征、融入了演唱者七情六欲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