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心書》原文譯文(5)
紹桐
將帥座右銘〔自勉第四十一〕
圣人則天,賢者法地,智者則古,驕者招毀,妄者稔禍,多語者寡信,自奉者少恩,賞于無功者離,罰加無罪者怨,喜怒不當者滅。
圣明的人效法上天,賢明的人效法大地,聰明的人效法古人。驕傲的人招來誹謗,狂妄的人釀成災禍,話多的人缺少信用。只顧自己享受的人寡恩少義。獎賞無功者會離心離德,懲罰無罪者會產(chǎn)生怨恨。喜怒無常者會自取滅亡。
作戰(zhàn)要訣〔戰(zhàn)道第四十二〕
夫林戰(zhàn)之道,劃廣旌旗,夜多金鼓,利用短兵,巧在設伏,或攻于前,或發(fā)于后。叢戰(zhàn)之道,利用劍盾,將欲圖之,先度其路,十里一場,五里一應,偃戟旌旗,特嚴金鼓,令賊人無措手足。
在樹林中交戰(zhàn)的要訣是:白天宜廣設旌旗,夜間多備金鉦戰(zhàn)鼓,使用刀劍等短小兵器,巧妙地設下埋伏,或者在敵人前面進攻,或者在敵人后面發(fā)難。于灌木叢中作戰(zhàn)的要訣是:劍、盾等武器適合發(fā)揮,想要打敗敵人,先考慮其行進路線,十里安排一屯兵點,五里設一接應處, 卷起旌旗,尤其要嚴禁鳴金擊鼓,令敵人無所措手足。在峽谷中作戰(zhàn)的要訣是:巧妙地設下埋伏,利用勇敢的格斗爭取勝利,身輕腳快的士卒應登上高地,敢于拚命的士卒走在最后,排開強弩硬弓向前沖鋒,拿著刀劍等短武器的緊接著跟在后面,那一部分不能上前,這一部分就不能退后。
水戰(zhàn)的要訣是:使用船只最為有利,要讓士卒多乘船操練演習,多設旗幟以迷惑敵人,以猛烈的弓箭射擊敵人,以短兵器抵御敵人,設置堅固的柵欄來保衛(wèi)自己,順流而下追擊敵人。夜間作戰(zhàn)的要訣是:必須嚴守機密,或是偷偷派軍隊襲擊,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或是多設火把,猛擊戰(zhàn)鼓,擾亂敵人的視聽,再迅速地進攻敵人,如此一定能獲勝。
上下和睦〔和人第四十三〕
用兵之道,在于人和,和則不勸而自戰(zhàn)。若將吏相猜,士卒不服,忠謀不用,群不謗議,讒慝互生,雖有湯武之智而不取勝于匹失,況眾人乎。
用兵治軍之道,注意將帥士卒內(nèi)部的和睦。上下和睦,則不用激勵而士卒也會主動去作戰(zhàn)。如果將領官吏相互猜疑,士卒心中不服,忠誠的謀劃不被采納,部下議論紛紛,讒言惡語交替出現(xiàn),就是有商湯、周武王的智慧,也不能戰(zhàn)勝一般的凡人,便何況是強大的敵軍呢?
明察敵情〔察情第四十四〕
夫兵起而靜者,恃其險也。迫而挑戰(zhàn)者,欲人之進也。眾樹動者,車來也。塵土卑而廣者,從來也。辭強而進驅(qū)者,退也。半進而半退者, 誘也。
軍隊行動起來而能安靜不躁,依仗的是地勢的險要;敢于逼近挑戰(zhàn),是想要讓敵人前進;樹木晃動,是敵人兵車來了;塵土微微揚起但范圍很大,是敵人步兵來了;態(tài)度強硬而且攻勢猛烈,是要撤退的前奏;一半前進,一半后退,為的是要引誘敵人;士卒拄著手杖行走,是軍中鬧饑荒了;看到利益卻不肯前進,是疲憊不堪了;有群鳥聚集的地方,是沒有軍隊的地方;夜晚大聲呼喊,是內(nèi)心恐懼的表現(xiàn);軍隊侵擾百姓, 是將領治軍不嚴;旌旗動搖,是軍隊陣勢散亂了;官吏因事發(fā)怒,是厭倦的表現(xiàn);連續(xù)給予獎賞,是處境陷入窘迫;連續(xù)施以懲罰,是處境趨近困難;前來委婉致謝,是想要獲得喘息;禮物豐厚、語言甘美,是要誘我墜入圈套。
身先士卒〔將情第四十五〕
為將之道,軍井未汲,將不言渴;軍食未熟,將不言饑;軍火未燃, 將不言寒;軍幕未施,將不言困;夏不操扇,冬不服裘,雨不張蓋,與眾同也。
將領治軍的原則是:軍中水井未打出水來,將領不能說口渴;軍中的食物未煮熟,將領不能說餓;軍中取暖的火未點燃,將領不能說冷;軍中的帳篷未撐起來,將領不能說困;夏天不可拿著扇子,下雨不可打傘避雨。這么做為的是要與士卒同甘共苦。
令出必行〔威令第四十六〕
一人之身,百萬之眾,束肩、歙息、踵足、俯聽、莫敢仰視,法制使然也。故令不可輕,勢不可逆。
以一人之身,統(tǒng)率百萬之眾,百萬之人盡皆約束其身,低聲呼息,疊足而立,不敢向前,俯首貼耳,傾聽訓令,沒有人敢于仰視,這些均是源于法制的要求。如果是上級沒有刑罰等措施,士卒部下沒有禮儀道德來束縛,就是地位顯貴到控有天下,富裕到擁有五湖四海,也不能免于禍患,夏桀、商紂就是明顯的例子。一個掉通人而能依靠刑律法令進行獎賞懲罰,群眾均不敢違背他的命令,孫武、司馬穰苴(春秋末齊國軍事家,有《司馬穰苴兵法》)即是這一類的人。所以,刑律法令不能輕易違抗,形勢威重無人敢于抗衡。
東夷人〔東夷第四十七〕
東夷之性,薄禮少義,捍急能斗,依山塹海,憑險自固,上下和睦,百姓安樂,未可圖也。若上亂下離,則可以行間,間起則隙生,隙生則修文教以來之,固兵甲以擊之,其勢必克也。
東夷人的性格,輕禮法,不講義氣,勇猛頑強,剽悍善戰(zhàn),憑借著高山湖海等天然的險要地勢固守著自己的領地。他們在本族內(nèi)上下和睦、安居樂業(yè),不可輕易圖謀進犯他們。但若是他們上層混亂,下層人心離散,則可以施展離間之計。隔閡一產(chǎn)生,全族的團結(jié)就會出現(xiàn)裂痕,此時我方就應修明政治來招撫他們,或厲兵秣馬攻擊他們,在這樣的形勢之下是一定可以戰(zhàn)勝的。
南蠻人〔南蠻第四十八〕
南蠻多種,性不能教,連合朋黨,失意則相攻,居洞依山,或聚或散。西至昆侖,東至洋海,產(chǎn)生奇貨,故人貪而勇戰(zhàn),春夏多疾疫,利在疾戰(zhàn),不可久師也。
南蠻的種族分支復雜,性格乖張野蠻,無法教化,平時聯(lián)合為朋黨,意見不合則彼此相互攻伐。他們多半居住山洞之中,憑著山脈的走勢或者聚集在一起居住,或者彼此散開居住,向西至昆侖山,向東至汪洋大海,都有他們的足跡。當?shù)囟嗥嬲洚悓?,因此這些部族多半生性貪婪而勇敢善戰(zhàn)。如果對他們用兵,應注意提防春夏時瘟疫的蔓延,征伐要速戰(zhàn)速決,不可打持久戰(zhàn)。
西戎人〔西戎第四十九〕
西戎之性,勇悍、好利,或城居或野處,米糧少金貝多,故人勇戰(zhàn)斗,難敗。自磧石以西,諸戎種繁,地廣形險,俗負強狠,故人多不臣,當候之以外釁,釁之以內(nèi)亂,則可破矣。
西戎人的性格,是勇敢、剽悍、貪婪,他們有的于城中居住,有的散處野外,當?shù)孛准Z貧乏,金玉珠寶豐富,因此人人勇于戰(zhàn)斗難以打敗他們。自磧石(古地名、今不詳)以西,西戎的種族繁盛,土地遼闊, 地勢險要,往往自恃本族勢力強大,故很少臣服于人。對付西戎,應在外偵察其是否與別族交惡,或者制造他們內(nèi)部的矛盾混亂,然后才可興師加以擊破。
北狄人〔北狄第五十〕
北狄居無城郭,隨逐水草,勢利則南侵,勢失則北遁,長山廣跡足以自衛(wèi),饑則捕獸飲乳,寒則寢皮服裘,奔走射獵,以殺為務,未可以道德懷之,未可以兵戎服之。
北狄的領地里沒有城郭,跟隨水草的變化而移動,形勢有利則南下侵略,形勢不利則向北逃遁。高山大嶺,浩瀚沙漠,足以藏身自衛(wèi),餓了便捕食野獸,喝牲畜的乳汁,冷了身穿皮裘,夜間蓋皮被。他們?yōu)橛文炼甲撸L于射獵,好殺成性,因此無法用道德禮義來懷柔他們,兵戎相見也無法使其屈服。漢民族不應與北狄決戰(zhàn),原因三:
(1)漢兵既要投入農(nóng)耕生產(chǎn),又要從事武裝戰(zhàn)斗,既疲勞且怯弱;北狄則習于游牧狩獵,既矯健且武勇,以疲勞去與矯健力拚,拿怯弱去和武勇對決,連五成的勝算也沒有。
(2)漢軍長于步戰(zhàn),一天可以轉(zhuǎn)戰(zhàn)百里;北狄長于騎戰(zhàn),速度是漢軍的兩倍以上。漢軍若要追擊北狄,必須身穿戰(zhàn)甲、肩負糧食;北狄若是追擊漢軍,只要輕裝疾馳,輜重補給也不成問題。運動速度、后勤作業(yè)均居于劣勢,漢軍不能賴以爭勝。
(3)漢軍以步兵為主,北狄以騎兵為主,戰(zhàn)爭以爭奪地形的優(yōu)勢為先,因此北狄騎兵機動
作戰(zhàn)的優(yōu)點可以充分發(fā)揮,勝負之分無須等到開戰(zhàn)即可判明。
綜上所述, 漢軍只有選擇防守邊塞一途。防守邊塞,必須挑選堪當大任的將領,訓練精兵鞏固陣營,開墾營田以充兵實,設置前鋒斥候監(jiān)視敵情,如遇北狄國力空虛就立刻施以打擊,見其衰敗就毫不容情加以覆滅,這樣花最少的成本除去敵虜,不必疲敝三軍就可解決國防大患,守邊之道盡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