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拜年習俗到底有哪些講究
新語氏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拜年的傳統(tǒng)由來已久。關于古人為什么要拜年,其中有一個傳說故事。
傳說“年”獸每逢臘月三十晚上,看到人間熱鬧非凡,就會竄到村子里,吞噬牲畜和百姓。人們?yōu)榱藢Ω端椭缓脗湫┤馐撤旁陂T外,然后把大門關上,躲在家里,整個晚上都不能入睡?!澳辍鲍F在飽餐肉食之后,一般在天亮之后就回去了。這時候在家里憋屈了一晚上的人們,就會打開門,挨家挨戶問個好,看看誰家有沒有什么損失,相互作揖道喜,互相祝賀又躲過了“年”獸的迫害,可以有新的一年的平安。這就是“拜年”的由來。
那么咱們古人又是怎么拜年的呢?自古以來,拜年的習俗就分為兩種:一種是向長輩叩歲的,叫拜年;另一種是平輩之間的相互道賀,稱之為賀年?!鞍菽辍钡淖畛跻馑家姟蹲髠鳌ふ压吣辍匪d:“慧所以除舊布新也?!薄盎邸奔磼咧愕囊馑?,本指掃除塵土,引申為過年時除卻過去一年的晦氣,迎來新年的好運。
另據(jù)考證,真正意義上的拜年始于宋朝(多以賀年的形式),盛行于明朝。南宋吳自牧在《夢粱錄》中有古人賀年的記載:“正月朔日,為之元旦……士兵皆交相賀,民男女,亦皆鮮服往來拜節(jié)。”由此句我們可以看出,當時不僅士兵互拜,朝官也一樣。他們不計相識與否,皆望門投帖,以示新春的祝賀。還有史籍記載,在宋代的上層社會中,倘若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仆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眰z字,即為承放飛帖之用。
到了明朝,盛行的拜年習俗中,又有了新的花樣,他們以投謁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畫家兼詩人文徵明在《賀年》詩中描述的是這樣的情況:“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蔽廬;我亦隨人投數(shù)紙,世情嫌簡不嫌虛?!边@里明朝人們所言的“謁”就是現(xiàn)在賀年卡的起源!
拜年中的“團拜”形式,大致出現(xiàn)在清朝。清人藝蘭主在《側(cè)帽余譚》中說到:“京師于歲首,例行團拜,以連年誼,一敦鄉(xiāng)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