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安彝族的海馬舞
時光的憂傷
普安彝族海馬舞流傳于地瓜鎮(zhèn)格拱、三板橋鎮(zhèn)梅子井一帶,保持古老淳樸的民族原始遺風。表演風格拙樸、風趣。
海馬舞源于彝族祭祀活動,舊時用作白事驅(qū)邪除惡。隨著政府對民族民間文化的重視,海馬舞逐漸走向田間地頭,應用于婚喪、農(nóng)耕、慶典、節(jié)日等場合。
海馬舞表演三人一組,其中一人扮馬哥,二人扮烈馬,馬哥道具為一人高竹桿兩端各系一朵紅白花,烈馬則由馬頭與馬臀兩部分分別系于舞者腰間,道具由竹編骨架糊白綿紙做成。表演時,舞者手持馬頸,步伐有雙腳并跳,踮步跳,變腳跳,自由奔跑等跳法。馬哥手中的花棍用作引導烈馬作各種舞步。
海馬舞表演由四個階段組成:
第一段:馬幫跋涉;
第二段:調(diào)遣烈馬;
第三段:烈馬爭斗;
第四段:降服烈馬。
海馬舞伴奏以皮鼓為主,輔以鈸、鑼。鼓點兩鐘,一種為“亂打”,近似京劇中使用的“急急風”;一種為“齊打”,三種樂器按舞者步伐同時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