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苗族傳統(tǒng)節(jié)日
天荒
融水苗族傳統(tǒng)節(jié)日
苗年
各地苗年時間不盡相同。桿洞鄉(xiāng)一帶,每年農歷十二月初一過年。大年,拱洞、紅水、白云和大浪一帶,每年農歷十一月的第一個卯日過年,也有的過第二個卯日。安陲、香粉、四榮、安太、滾貝等鄉(xiāng),逢潤年則在農歷十一月初一過苗年,一般年份,與漢族的春節(jié)相同。
融水苗族與貴州黔東南一帶關系十分密切,苗年亦一脈相承,一般先從貴州從江縣一帶開始,接著便是與貴州接壤的大年,拱洞、紅水、白云一帶,最后到良寨結束,持續(xù)時間長達半個月。苗年前夕,家家把里外打掃干凈,戶戶舂糍粑,殺豬宰羊,夜里守歲,雞啼時一齊鳴槍報年。是日清晨,婦女小孩持竹鞭到寨前屋后象征性地趕禽畜進欄,婦女爭相早起到溪邊和水井挑“新水”,以圖吉利,預示來年五谷豐登,六畜興旺。苗年期間,寨寨蘆笙震天,盛裝的男女青年跳起了蘆笙踩堂舞。有的組織蘆笙隊串村走寨,結“同年”;有的訪親拜友,行歌走寨;還有的村寨青年開展賽蘆笙、賽馬、斗馬、斗鳥、鳥槍射擊活動。斯時,整個苗鄉(xiāng)一派歡騰氣氛。
拉鼓節(jié)
為苗族最古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拉鼓是苗族的一種祭祀,而且是隆重的祭祖活動,每13年才舉行1次。拉鼓,苗語叫“希?!保娜^程分為卜鼓、鼓主祭祖、制鼓、拉鼓、家族祭祖和忌鼓等幾個階段。鼓,在酉年進行,由上屆鼓主請來一巫師卜卦誰是應屆鼓主,有的村寨鼓主是承襲的,一般為全族內的富有人家。確定鼓主后,當事人要準備一頭祭祖水牛,家族其他成員則做好各項準備工作。鼓主祭祖,子年拉鼓。當年秋收前,鼓主、鼓師手持拐仗,領著族人到溝溪撈魚蝦,附近村寨則趕來看熱鬧。撈魚蝦回來,族人把一頭豬戳死,大家共吃豬肉魚蝦粥,晚上匯集鼓主家祭祖。接著制鼓,由鼓主和鼓師帶族人上山伐“都花”樹,量出三庹三柞,鑿空樹心,用皮封住兩頭,置于拉鼓地點。制鼓過程限在7天內,族人均要為制鼓者提供酒飯菜肴。拉鼓,這是拉鼓節(jié)最熱鬧的一天。屆時,方園百里村寨帶著蘆笙,三五成群前往看熱鬧。清晨,鼓主和鼓師頭帶白寒雞殼,手拄拐仗,身披長袍,莊嚴地走在前頭,族人隨后,亦有十數人頭戴白寒雞殼,最后是蘆笙隊,遠近村寨來賓則站兩旁觀望,整個坡地人山人海。
人們一面走,一面唱起拉鼓歌。拉鼓歌詞除懷念祖宗、敘述民族來源和遷徙外,還有生產勞動、倫理道德、族規(guī)族約等內容。鼓主和鼓師領唱,眾人隨聲應和。到了停放鼓的地方,鼓主給鼓掛上耳環(huán)、手鐲、披新衣,作女性打扮。拉鼓時,用粗藤把鼓捆牢,然后本寨人為一方,外村賓客為另一方,各執(zhí)一頭繩競拉,主人往寨里拉,客方往外拉??炜拷訒r,來賓一方故意把拉繩捆死在樹蔸上,主人無奈,只好用糯米飯和酸鴨肉請拉鼓的來賓吃。吃完飯,這才松開繩子,拉鼓繼續(xù)進行。最后客方有意地讓主人拉贏,把鼓停放在村中的蘆笙坪上,接著進行蘆笙踩堂。傍晚,主人送來糯飯和酸魚,招待外村來客。入夜,人們在蘆笙坪燃起篝火,男女青年互相對歌,談情說愛,通宵達旦。第二天,家族祭祖。鼓主牽來一頭牛,繞蘆笙坪數圈后,即把牛拉過一個木三角架下(三角架用三根粗樹干搭成,上面橫陳一粗大樹干)傾刻砸下木棟把牛壓死。然后族人跟著殺豬祭祖。親友則攜帶禮物慶賀,賓主共慶佳節(jié)。忌鼓,為拉鼓節(jié)最后一個內容,有忌3天,亦有忌5天或7天的。
此間,拉鼓族人中,已出嫁了的女子,一律不準在娘家,已過門了的新媳婦則接回來參加忌鼓。斯時,人們不能勞動,不吃素菜而專吃肉。忌鼓期滿,外嫁的女子回娘家,忌提鍋頭,忌進哥嫂內房,忌上火塘上邊,忌上三樓。家族媳婦回娘家亦守上述禁忌。
各地拉鼓過程大同小異,唯四榮鄉(xiāng)金蘭村有長鼓短鼓之分,13年舉行一次的稱大鼓,3年或7年1次的稱小鼓。長鼓如上述,短鼓長7尺,外加三個拳頭長度。金蘭整個拉鼓過程都是在唱鼓中進行,唱鼓不能中斷。拉鼓耗資費時,民國后期,不少村寨自行廢止。解放后,1984年間,洞頭鄉(xiāng)高埂村和桿洞鄉(xiāng)堯告村舉行過拉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