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漢黃陂婚禮習俗
所以
黃陂婚俗豐富多彩、歷史悠久。查閱歷史,有些婚俗,春秋戰(zhàn)國楚地早已有之。
一、說媒
媒人牽線,說合雙方。一般有三種情況:
1、大多情況下,是男方托媒到女方說合;
2、少數(shù)也有女方托媒的;
3、媒人主動為男女說合。
舊社會媒人說合很重要。有“媒妁之言”、“媒八餐”之說。共和國成立后,多為“自由戀愛”。
二、上門
上門是指婚約基本有個頭緒之后,男方備有一份禮物,由媒人陪同到女方“上門”。主要意思是把未來女婿送給女方父母看一看,如滿意認可,就基本上定下了這門婚事,以后毀約者為數(shù)很少。
三、定婚
舊時黃陂一般男女定婚,都是遵從“父母之命,毀妁之言”,注重“門當戶對”和“生辰八字”。
定婚時男方備有酒席,請族中有名望者和親戚婄媒。男方以布料、衣物托媒人送給女方作為信物。女方接受后,這門親事就正式定了下來。
四、報日
婚姻是人生大事,男女雙方都很重視。什么時候“成親”,都要選擇一個“黃道吉日”——好日子。雙方約定某年某月某日婚嫁后,男方就正式以書頁的形式通知女方——“報日”。報日這天男方要向女方送來禮品、禮金。此后雙方就積極籌辦婚事。
五、要媳婦
“報日”之后,結婚之前,還有一個“過場”——“要媳婦”。
“要媳婦”是指男方父母隨同媒人在兒子結婚前某日,備有禮物親自出面到未來的“親家”要媳婦。這一環(huán)節(jié)也是“低頭接媳婦,抬頭嫁姑娘”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它個覅不婚姻的正規(guī)性和嚴肅性——是通過“三媒六禮”到女家“接”過來的。它警示了男方今后千萬不可馬虎,一定要負起婚姻的責任大事。
六、搬嫁妝
結婚前兩天(也有前一天或者當日清晨的),男方多人到女方“搬嫁妝”。
搬嫁妝前,女方將準備好的嫁妝都排列有序地擺置于中堂,名為“亮嫁妝”。男方來女方搬嫁妝時,女方要招待,還要給腳力——“封利市”。特別是對背帳子、挑百子桶(馬桶,內(nèi)置柏枝,寓意多生子女)和搬“小家業(yè)”的人“利市”(紅包)要封大些(“小家業(yè)”指圍桶腳盆)。
搬嫁妝回到男方后擺置于新房,并由有兒有女的婦女“鋪新床”放元寶(雞蛋)于床頭,還要說彩。
七、迎親
女方出嫁的頭一天,特別是午后,女子就要少吃東西,一般只吃點元寶——雞蛋,以備第二天“盤婚”(即“鬧房”。如盤婚時,新娘要大小便,就被認為是很不雅的事情)。并請禮賓人“開臉”(也叫“開眉”。就是有線扯光臉上的汗毛)。
上轎前要著婚裝(一般多為紅色)、梳妝打扮、涂脂抹粉、頭上戴花,搭“蓋頭”(頭上搭一大塊繡花的紅頭巾)。
男方一大早發(fā)轎迎親。到了女方門前就要放鞭炮、“投帖”、“封利市”(發(fā)紅包)。女方伙伴或親友一次一次地“挨轎“拒不開門,并一而再再而三地“嬉錢”(要紅包)湊熱鬧。男方三番五次地“把利市”,直到開門女方上轎為止。這就是“抬頭嫁姑娘,低頭接媳婦”的再一次演繹。
迎親花轎返程不能走同一條老路,要從“新路”回來,中途換人不歇轎。這是規(guī)矩,不能違反。
八、拜堂
花轎到屋,鳴炮奏樂。牽娘(要兒女雙全的女)打開轎門,牽出頭上仍搭著紅頭巾的新娘到中堂與新郎一同“拜天地”。然后拜祖宗、拜父母,最后夫妻互拜后,雙雙進入洞房。新郎先向新娘行大禮,然后輕手輕腳揭開新娘頭上的紅頭巾,相視而笑,雙雙坐于床沿喝交杯酒。意為兩心相印、兩口相和(“喝”與“和”諧音)。拜堂這天,大戶人家還行彩堂禮,形勢非常隆重。
九、鬧房
“鬧房”又叫“鬧新房”或“鬧洞房”、“盤新姑娘”,是一種熱鬧喜慶之舉。
新娘進房后就開始“鬧房”。“新婚三天無大小”,男女老少都可與新娘說笑嬉鬧。特別是到了晚上,全村老幼都要到新房說笑哄鬧一番。鬧房不分上下,言辭有葷有素,有雅有俗。或說“四言八句”,或猜謎語說笑話,或說三句半,“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只要熱鬧什么都可以說。新娘新郎都只能笑而不可生氣發(fā)脾氣。因為大家都是高興而來制造一種喜慶的熱鬧氣氛。
十、回門
婚后第三天,由新娘的兄弟(叔伯房兄弟亦可),送梳頭油和花生(意寓花胎生子,有兒有女)去新郎家接姑娘、姑爺雙雙回門(回娘家)。并在當天太陽落土之前送回男方。“回門”這天,娘家村里人一般都設有“盤女婿”的種種鬧劇,其意是以多種形式哄鬧嘻笑,使結婚的喜悅氣氛延續(xù),給人留下終生難忘的美好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