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安多藏區(qū)的二郎神信仰(2)
東俊
三、二郎神祭祀活動的組織及其經(jīng)濟狀況
有祭祀活動,就會有一定的組織和經(jīng)濟來源。二郎神祭祀活動也是這樣。但不同地方的組織,其表現(xiàn)形式是不一樣的,現(xiàn)就安多藏區(qū)幾個有特點的村子做一論述。
楊家村二郎神廟的祭祀活動沒有制度化的組織機構(gòu),一般都是由幾個年長的老人發(fā)起和組織。他們的這種地位已得到村民的認可,但平日里他們沒有特權(quán),其作用只有在二郎神祭祀活動中才得以顯現(xiàn)。他們主要安排祭祀活動的規(guī)程。神廟原來由桑中寺的僧人守護,因經(jīng)常發(fā)生盜竊,衛(wèi)生也太差,后來改由本村人看護,每年給看護人1700斤麥子,其職責是每天負責打掃衛(wèi)生、煨桑等日?;顒印A聲陂g,每戶交10斤面、2斤青油、5元錢。每年全村分為四組,每組7-8戶人家。信徒們捐錢的很少,大多是捐實物。楊家村二郎神廟的經(jīng)濟收入不多,祭祀時從市場買些羊肉象征性地煨桑,葷桑也并非每天都有,而是隔一天煨一次,共煨三次。
尕布村二郎神廟的組織結(jié)構(gòu)也不明顯。在六月會期間,每三家為一組負責一天的伙食。神廟的管理者是通過推舉產(chǎn)生的。現(xiàn)在的管理者阿布扎扎自1999年以來一直管理二郎神廟,他是鄉(xiāng)退休干部,有工資收入,不要看護費,由此解除了村民的負擔。該村神廟有可觀的香火收入,2002年神廟修新殿以及第二年的內(nèi)部裝修,經(jīng)費都是來自平日的香火收入。
隆務(wù)街的二郎神廟在組織上則比較正規(guī)。他們成立了寺管會,作為二郎神廟的管理機構(gòu)。寺管會由信徒選舉組成,包括主任、會計、出納、保管。他們是義務(wù)服務(wù),不收取任何報酬。寺管會負責安排廟里的一切工作。隆務(wù)街的二郎神信仰者約有170多戶,按街區(qū)分成四組,輪流負責每年六月會期間的祭祀費用。此外還有來自信徒的募捐,如2004年六月會期間,人們共捐了4只羊和3000元錢。寺管會雇人管理神廟,每年給他720元錢、250斤小麥、220元柴火錢,還可享受所有供品。寺管會的財源主要是信徒們的香火錢,此外還有一些來自圓通寺的房租。每天的收入、開支及信徒們的捐款都于廟中公示。
尕隊村二郎神廟的守護者是由法師指定的,一般是兩個人,他們按月輪班,只是義務(wù)看管,負責打掃衛(wèi)生、煨桑,一般情況下為一年一換。其經(jīng)濟收入主要來自信徒的香火錢。
貴德縣西溝鄉(xiāng)當車村的甲堂廟,建于山腰中,“當車”意為“一千戶”。當?shù)夭刈宸Q甲堂廟中的二郎神為“甲堂佛爺”。甲堂廟是由過去甲堂官人的后代負責管理,所有經(jīng)濟活動也由甲堂官人的后代負責,每月月底進貨結(jié)算時來,平時不經(jīng)常來。貨物主要為日常祭祀所用的藏香、黃表紙、柏香等物。該廟也由專人負責看管,現(xiàn)在的看護者叫更太,已有5年的看護歷史了。以前一直是他一個人看管,后因他年事已高,下山取水困難,所以從2005年開始又找了一個年輕人協(xié)助他。每戶每年給他們一盆麥子,合起來約有4000斤,由兩人平分。
四、安多藏區(qū)二郎神信仰的特征——多元整合
二郎神信仰在安多藏區(qū)傳承的過程中,與本地區(qū)原有民族文化(主要是以藏傳佛教和本教為核心的藏文化)進行了廣泛的互動和調(diào)適,最終整合為一體,顯示出了多元文化整合的特征。
(一)二郎神形象方面的整合
在安多藏區(qū),二郎神的形象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二郎神的漢地形象是一個三只眼,面白無須,劍眉挑眼的英俊少年。在藏文化的影響下,二郎神已經(jīng)變成了藏傳佛教的護法神形象。一般為忿怒像,面多為藍、赤、綠、金等色,怒目圓睜。有些地方二郎神的第三只眼都被演化沒了,在屬神中還多了兩位羊師護法大將,其形為羊頭人身。
二郎神形象在不同地區(qū)的演化又有所不同。陳青海老人給筆者詳盡地講述了尕布村二郎神的形象變遷。他記事時(解放前),該村就有二郎神,是站立木像,紅面,八字胡,三只眼,頭戴圓形帽子,中間墜有一大穗子,身穿黃色盔甲,外披紅色戰(zhàn)袍,左手拿一把劍(又說是刀),右手指向前方。兩側(cè)有羊頭人身的羊師護法神,還有哮天犬、弓箭、鷹等?,F(xiàn)在則為盤坐塑像,金面,沒有第三只眼,身穿黃色盔甲,右手舉起并打“佛指”,胸前佩帶有護心銅鏡。象征物有弓箭、哮天犬和神鷹。
二郎神兩邊各有一位護法神:右側(cè)的為羊師大將(藏語叫“先本拉果”),左手拿一個仙桃,右手拿一把寶劍,胸前也有護心鏡;左側(cè)的為金剛(藏語叫“先本茲東”),右手舉起,左手拿一本記錄小偷所犯罪行的“案錄本”。左下角跪有一被綁捆并試圖狡辯的小偷。隆務(wù)街二郎神的形象原來為畫像,1982-1983年間改為端坐的塑像,身穿長袍,紅面,三只眼,兩手放于腿上。尕隊村二郎神的形象是一坐像,青面獠牙,怒目圓睜,三只眼,頭戴五方蓮花帽,右手拿一把寶劍,左手拿一金元寶。周屯二郎神的形象是青面,三只眼,紅發(fā),懷抱兵器。甲堂二郎神的形象是一坐像,青面獠牙,身穿藏袍。
(二)多元祭祀儀式的整合
在安多藏區(qū),不僅二郎神的外形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而且二郎神的祭祀儀式也整合了多種文化的因素。安多藏區(qū)二郎神信仰是與本教和佛教相整合的產(chǎn)物,人們對它的信奉,也采用了亦本亦佛亦巫的方式。在這方面,以二郎神的煨桑儀式最為典型。煨桑是藏族的一種古老習俗。最初,煨桑是為了驅(qū)除污穢之氣,后來這種儀式被本教所借鑒,由民間的原始習俗變成了一種宗教儀式。藏傳佛教取代本教之后,這一儀式被保留下來,但其用意已不僅僅是驅(qū)除污穢之氣,而主要是祭神祈愿。點燃煨桑之物后,人們還要誦經(jīng)祈禱?,F(xiàn)在,居民們一般都在屋頂或院中、帳房前用泥塑有如寶瓶狀的桑爐,村落的桑爐一般在村前或路旁,廟宇的桑爐則在上門的側(cè)旁或正殿的正前方。
二郎神的煨桑儀式是多元文化的融合。漢地的二郎神祭祀活動沒有煨桑的儀式。二郎神祭祀中最初的牲祭在安多藏區(qū)變成了葷桑祭,后又增加了素祭。一般是先煨素桑后煨葷桑。個別地區(qū)祭祀二郎神時不煨葷桑,如年都乎村的二郎神自古不吃肉,但特別能喝酒,喜歡吃大米,所以每天還要敬獻大米飯。尕布村六月會祭祀時還要燒漢族的黃表紙和長錢。在煙祭的同時還要給二郎神獻酒。由此可見,二郎神來到安多藏區(qū)后,祭祀活動吸收了本教和藏傳佛教的祭祀儀式,整合成了全新的多元的祭祀儀式。
(三)二郎神廟宇中的多元供奉體系
二郎神廟的供奉體系,可以說是“神佛同處”,不僅供奉二郎神及其屬神,而且還供奉藏傳佛教諸神和其他一些地方神靈,他們有的同處一院,有的同處一殿,和睦相處。尕布村重修后的二郎神廟完全是藏式寺院的風格,大殿內(nèi)的一切裝飾物,如堆繡、壁畫等,均由寺院的阿卡所制作,大殿內(nèi)除供奉著二郎神之外,還供奉有文昌神像、班禪大師的照片等。楊家村二郎神廟內(nèi)有兩個大殿,南殿內(nèi)供奉著藏傳佛教諸神,東殿供奉二郎神、文昌神和龍王神。后院有一尊白塔,供奉有一對泥塑的歡喜佛。院中央有三個桑爐,其中一個葷桑爐和一個素桑爐面向二郎神的大殿門,一個素桑爐面向佛殿的正門。據(jù)該廟的看管人講,無論是來拜佛的佛教徒,還是來祈求二郎神的信徒,大多都是先拜二郎神。
當車村的甲堂二郎廟在2000年重新后,顯得華麗、宏偉,分正、東、西三座神殿,正殿供有二郎神塑像和班禪畫像。正殿的后墻上方繪有二郎神父母的畫像,完全是中原人的裝束;下方則是楊戩二郎、甲堂二郎和穿黃二郎(因其身穿黃袍,故稱穿黃二郎)。左右偏殿內(nèi)供奉有壽星爺?shù)漠嬒瘢▍s是藏傳佛教護法神的形象),以及文昌、阿尼瑪卿等神的畫像。尕隊村的二郎神廟,據(jù)當?shù)厝酥v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大殿正中供奉著二郎神的塑像,左右兩邊供有二郎神、念青神的唐卡及十世班禪大師和臨夏活佛阿老塞的照片。殿外左側(cè)墻上畫有盤腿而坐的山羊護法神行巴拉果,右側(cè)為盤腿而坐的猴子護法神。年都乎村共有五尊神,即念青神、夏瓊神、二郎神以及阿尼瑪卿神和其子戰(zhàn)智神,均供奉于二郎神廟的大殿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