鴟梟食母 破獍食父
尋蓉
梟,又稱鴟鸮(chī xiāo)、鴟梟、鸮,即貓頭鷹,俗稱夜貓子。
北齊·劉晝《劉子新論》云炎州有鳥其名曰梟。傴伏其子百日而長,羽翼既成食母而飛。
《爾雅翼》解釋說蓋稍長從母索食母無以應(yīng)于是而死。
清代徐昆在《遁齋偶筆》中記載了一段見聞:余嘗居北阿鎮(zhèn)小寺,寺后喬木數(shù)株有梟巢其上,凡生八九子。子大能飛,身皆與母等,求食益急。母勢不能供,即避伏荊棘間,群子噪逐不已。母知必不能逃,乃仰身披翅而臥,任眾子啄食至盡乃散去,就視惟毛嘴存焉。
《說文》:梟不孝鳥也,日至捕梟磔(zhé,把肢體分裂)之。日至即夏至,磔梟則是為了制作梟羹?!稘h官儀》云夏至賜百官梟羹欲絕其類也。夏至微陰始起育萬物梟害其母故以此日殺之。
《史記封禪書》如淳注云: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作梟羹以賜百官,以其惡鳥故食之也。五月五日與夏至大致相應(yīng),磔梟作羹御賜百官實為殺梟以祭古俗的遺象。
梟字的文字構(gòu)型也反映了這種古俗?!墩f文》說梟字從鳥頭在木上?!抖蔟S閑覽》說以其食母不孝所以古人既磔梟以祭又標(biāo)其首于木以警世人,故后人標(biāo)賊首以示眾者謂之“梟首”。
梟既是惡鳥,人們也就不喜歡它叫的聲音,認(rèn)為是不祥之兆,稱之為“梟鳴”。并且把那些強(qiáng)橫兇惡之徒稱作梟,比如梟奴、梟雄、鹽梟等等。
西漢·劉向《說苑·叢談》:梟逢鳩。鳩(jiū)曰:“子將安之?”梟曰:“我將東徙?!兵F曰:“何故?”梟曰:“鄉(xiāng)人皆惡我鳴,以故東徙?!兵F曰:“子能更鳴,可矣;不能更鳴,東徙,猶惡子之聲。”
這是一則寓言故事,意思是貓頭鷹遇見斑鳩。斑鳩說:“您打算到哪兒去?”貓頭鷹說:“我打算到東邊去。”斑鳩說:“您為什么要搬到東邊呢?”貓頭鷹說:“鄉(xiāng)里人都討厭我的叫聲,因此東遷?!卑啉F說:“要是您能改變叫的聲音,那就行了;要是您不能改變叫的聲音,那么就是您搬到東邊去,那兒的人還是會討厭您的叫聲?!?/p>
獍(jìng),又稱破獍、破鏡,狀如虎豹而小。
由于梟為惡鳥,生而食母;獍為惡獸,生而食父。因此古人常將梟和獍相提并論,合稱梟獍或梟鏡,比喻大逆不道兇殘不孝之人或狠戾忘恩之人。
《漢書·郊祀志上》:“古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黃帝,用一梟、破鏡?!鳖亷煿抛⒁峡翟唬骸皸n,鳥名,食母;破鏡,獸名,食父。黃帝欲絕其類,使百吏祠皆用之。破鏡如貙(chū,古書上說的一種似貍而大的猛獸)而虎眼。”
《魏書·恩幸傳·侯剛》:“曾無犬馬識主之誠,方懷梟鏡返噬之志?!?/p>
清·紀(jì)曉嵐《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梟鳥食母,破獍食父,均不孝之物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