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第一位“連中三元”者 黃觀
欲望者
黃觀(1364—1402),字瀾伯,又字尚賓,安徽省貴池縣清江金墩人。莆田黃石清浦下墩校書郎黃遠玄孫,儒士黃棣曾孫,貢生黃璋長孫,黃古子。因行貸至池州家貧不能歸,其父黃古贅居貴池上清溪許家,遂從許姓。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黃觀以貢生入太學(xué)。同年八月,在南京應(yīng)鄉(xiāng)試,中舉人,次年應(yīng)會試,中會元。是年,黃觀復(fù)參加由明太祖朱元璋親發(fā)策問殿試。他在策論中極力主張“屯兵塞上,且耕且守,來則拒之,去則防之,則可中國元擾,邊境元虞”。從而深得朱元璋的嘉許,取殿試一甲第一名(狀元〉,授翰林院修撰。乃中國歷史上第一位“連中三元”者。他自幼勤奮、治學(xué)嚴謹,注重時論,不尚浮文。
從秀才到狀元,經(jīng)過六次考試(縣考、府考、院考、鄉(xiāng)試、會試、殿試),均獲第一名,時人贊譽他“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間無?!焙槲涠拍?1396),黃觀升任禮部右侍郎(正二品)。經(jīng)朝廷恩準(zhǔn)遂復(fù)原姓。建文元年(1399),建文帝朱允炆改舊制,黃觀任右侍中,參與重要國事奏議。是時,燕王朱棣自恃皇叔,態(tài)度傲慢,入朝不拜惠帝。群臣畏其權(quán)勢,緘口不敢言,唯獨黃觀當(dāng)面頂撞朱棣曰:“虎拜朝天,殿上行君臣之禮;龍顏垂地,宮中敘叔侄之情”,致使朱棣懷恨在心。
建文四年,朱棣以討伐齊泰、黃子澄為名,號稱“靖難”,起兵北平府(今北京),直逼南京,并公布“文職奸臣”名單,黃觀名列第六。其間,黃觀在長江上游督促各地赴援,當(dāng)船行至安慶下游羅剎磯時,得悉惠帝已死,燕王已即位,自知大勢己去,乃投江自盡。黃觀死后,朱棣余怒未消,黃氏九族受誅,親朋受監(jiān)禁,謫戍者達百余人。明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黃觀始得昭雪,補謚“文貞”。在黃觀的故居貴池上清溪建“黃公祠”,在縣城復(fù)建狀元坊。清末,在南京秦淮河畔建金墩黃公祠。據(jù)金墩清江黃觀家譜載,翠屏山發(fā)現(xiàn)的黃觀墓是黃觀衣冠冢。
《明史列傳第三十一》
黃觀,字伯瀾,一字尚賓,貴池人。父贅許,從許姓。受學(xué)于元待制黃冔。
冔死節(jié),觀益自勵。洪武中,貢入太學(xué)。繪父母墓為圖,贍拜輒淚下。二十四年,會試、廷試皆第一。累官禮部右侍郎,乃奏復(fù)姓。建文初,更官制,左、右侍中次尚書。改觀右侍中,與方孝孺等并親用。燕王舉兵,觀草制,諷其散軍歸藩,敕身謝罪,辭極詆斥。四年奉詔募兵上游,且督諸郡兵赴援。至安慶,燕王已渡江入京師,下令暴左班文職奸臣罪狀,觀名在第六。既而索國寶,不知所在,或言:“已付觀出收兵矣!”命有司追捕,收其妻翁氏并二女給象奴。奴索釵釧市酒肴,翁氏悉與之持去,急攜二女及家屬十人,投淮清橋下死。觀聞金川門不守,嘆曰:“吾妻有志節(jié),必死?!闭谢?,葬之江上。命舟至羅剎磯,朝服東向拜,投湍急處死。
觀弟覯,先匿其幼子,逃他處?;蛟朴M妻畢氏孀居母家,遺腹生子,故黃氏有后于貴池。
初,觀妻投水時,嘔血石上,成小影,陰雨則見,相傳為大士像。僧舁至庵中。翁氏見夢曰;“我黃狀元妻也。”比明,沃以水,影愈明,有愁慘狀。后移至觀祠,名翁夫人血影石。今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