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陽高閣寺
愛里死俗
高閣寺原名叫做大士閣,位于河南省安陽市文峰區(qū)馬號街趙王府內(nèi)。當(dāng)初因為是建在磚砌的高臺基上,所以才被叫做高閣寺。說是寺,其實并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寺廟,并沒有和尚尼姑,也不敬佛祖菩薩,只是王府中的一座大殿,當(dāng)?shù)氐睦习傩丈踔翍蜓赃@是一座“金鑾殿”?,F(xiàn)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jù)縣志記載,高閣寺原是建在宋朝州廨內(nèi)的飛仙臺上。宋朝韓赟治相州時,曾擴建州廨。宋仁宗至和年間,魏公韓琦(就是老五中旁邊韓王廟以及晝錦堂的主人)治相州時,益作亭堂園池。規(guī)模宏大,建筑壯觀,曾有“雄于河北”之美譽。
明成祖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明成祖第二子朱高燧封趙王。《明史》記載:“朱高燧恃寵,多不法,又與漢王高熙(明成祖之次子--筆者注)謀奪嫡,時時譖太子?!币虼耍瑤缀醣幻鞒勺鏆⒌?。由于皇太子(即后之明仁宗)力保方得幸免。明仁宗即位后,才將高燧封到彰德(安陽),俸祿二萬石。是年(公元1425年),以彰德府署改建為王府。
民國時期,趙王府內(nèi)的建筑紛紛傾圮,只剩下一座大士閣,據(jù)說這是趙王召見下屬的宮殿?,F(xiàn)存的大士閣是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重建的,距今已有500多年了。如今,這座大士閣被稱作高閣寺,孤零零的立在老城當(dāng)中。
清朝乾隆和光緒年間,曾加重修。解放后也曾兩次加以整修。近年河南省又撥款彩繪重修。
高閣寺建在梯形的方臺基之上,通高20余米,為高臺樓閣式建筑,重檐歇山式,琉璃瓦頂,臺基高約8米,長寬各為13米,平面為正方形,南側(cè)中部為石質(zhì)階梯,其余全用青磚壘砌。
南面為正面,設(shè)石階32級,石階兩邊及承臺周圍,均有石獅、石柱、石板護攔。底基約有一米高的石浮雕裝飾,每面八條龍,相互對稱。只是,隨著歲月的流逝和風(fēng)雨的侵蝕,北側(cè)的石雕已經(jīng)被剝落的幾乎看不出來原來的面目了。其上還刻有印度梵文。這些浮雕和裝飾,精心制作,形象逼真,盡管久經(jīng)風(fēng)雨侵蝕,但依然清晰可辨。
閣的正面置閣扇門,進深、面閣各三間,皆為9米。明間和次間共用四根圓木通柱,直達閣頂四架梁下,框架結(jié)構(gòu)堅實牢固。4根金柱直接承托上檐五架梁,斗拱較為復(fù)雜。脊拉牽上 書“大明成化六年(1470年)歲次庚寅八月重建”,前金搭牽上 書“大清光緒玖年歲在癸未六月重修”。而高閣寺梁架呈明代特征,斗拱和閣門為清代地方手法。結(jié)合題記可知高閣寺是一座重建于明,重修于清的古建筑。
閣室內(nèi)彩梁畫棟,壁畫人物栩栩如生,充分顯示了畫師的高超技藝。
閣樓外壁有石雕游龍25尾,個個形象逼真,其上還刻有印度梵文,盡管久經(jīng)風(fēng)雨侵蝕,但依然清晰可辨。閣的正面置有閣扇門,閣內(nèi)進深、面闊各三間,皆為9米。明間和次間共用4根圓木通柱,直達閣頂梁下,構(gòu)成一座完整的大框架。從建筑學(xué)的角度來看,這種結(jié)構(gòu)異常堅實,閣內(nèi)壁上的丹青書畫,色彩斑斕,惟妙惟肖,堪稱一絕。
高閣寺氣勢磅礴,巍峨壯觀,與西方的文峰塔相互輝映,并肩媲美,點綴著古城優(yōu)美的風(fēng)光。
朱高燧
高閣寺是趙王府內(nèi)原勝孝祠中的一座,也是500多年前的趙王朱高燧留在安陽的唯一紀(jì)念。朱高燧封王彰德與當(dāng)時明朝的宮廷斗爭是緊密相連的?!栋碴柾ㄊ贰酚涊d,朱高燧從小養(yǎng)尊處優(yōu),經(jīng)常違法亂紀(jì)。
明成祖朱棣從侄兒建文帝朱允炆手中奪得皇帝寶位后,立自己的長子朱高熾為太子。這引起了朱高燧的嫉妒,他聯(lián)合被封為漢王的二哥朱高熙一起爭奪皇位繼承權(quán),常在明成祖面前挑撥是非,惡意誹謗太子。 其實朱高燧是想讓太子和漢王鷸蚌相爭,自己漁翁得利。
明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明成祖終于知道了朱高燧的種種不法行為,不禁大怒,下旨“誅其長史顧晟,褫高燧官服”。幸而太子朱高熾寬宏大量,極力在明成祖面前勸解,以父子之情、兄弟之誼陳言,朱高燧才得以幸免。
此事之后,朱高燧并沒有吸取教訓(xùn),有所收斂,反而認為太子一副假惺惺的面孔,在心底更加仇視朱高熾,并且對父皇朱棣也懷恨在心。
永樂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五月,明成祖得了一場大病。負責(zé)皇宮護衛(wèi)的指揮孟賢與欽天監(jiān)官王射成及皇宮內(nèi)侍多人勾結(jié),準(zhǔn)備毒死明成祖,并且偽造了詔書,只等皇帝駕崩后另立趙王朱高燧??上e事不密,半途事敗,一干人等全被緝拿歸案。孟賢等相繼被施以極刑,偽詔也被搜查出來。
明成祖親自提審朱高燧,讓他自己解釋清楚,“高燧大懼不能言。”此時又是太子朱高熾出面解圍,向父皇進言道:“此下人所為,高燧必不與知?!痹谔拥臉O力護佑下,朱高燧又一次幸免于難。此后,朱高燧終于有所醒悟,開始收斂自己的行為。
第二年,明成祖駕崩。太子朱高熾即位,為明仁宗。即位之初,明仁宗就給朱高燧增加俸祿二萬石,隨后讓高燧回封地彰德。仁宗在位僅一年就去世了,傳位于其子朱瞻基,為明宣宗。宣宗即位后又賜予朱高燧田園80頃,對高燧可謂仁至義盡。
宣宗在位時,漢王朱高熙欲效仿其父的作風(fēng),廢掉侄兒的皇位,自己取而代之。豈料功敗垂成,自己也被生擒活捉。尚書陳山上奏宣宗:“趙王朱高燧與朱高熙共同策劃反叛,朝廷應(yīng)派兵到彰德擒拿高燧歸案,不然以后趙王還會反叛,造成更壞的后果?!闭谛趯Υ耸陋q豫不決之時,大臣楊士奇又上了一道表章,說此時治罪趙王不合適,宣宗便以“反形未著”作罷。 漢王朱高熙被押解到京城后,在審訊中供認曾經(jīng)派人到彰德與朱高燧商議謀反之事。
戶部主事李儀等人又一次主張懲治朱高燧,向宣宗上書說:“即使不緝拿歸監(jiān),也應(yīng)削減其勢力。”宣宗經(jīng)過慎重考慮,遂派都尉廣平侯袁容將朱高熙的供詞和大臣們的奏章送到彰德給朱高燧看??戳斯┰~和奏章后,朱高燧心驚膽戰(zhàn),急忙上書認罪伏法,情愿削減勢力,老死封地,永不反叛。
明朝初期,兄弟反目、叔侄相戈之事屢有發(fā)生,趙王朱高燧只是其中的一例。雖然在宮廷權(quán)力斗爭中朱高燧屬于戰(zhàn)敗者,但這并不影響他對彰德的統(tǒng)治,從朱高燧開始,他的子孫在此統(tǒng)治了200余年,前后共11代,直至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方才結(jié)束。
朱厚煜
朱高燧的后代繼承了他的王位后也被稱為趙王,只不過加以后綴表明不同,如他的兒子朱瞻塙繼承了王位后,被稱作趙惠王,他的孫子朱祈镃被稱作趙悼王。
朱高燧家族在安陽統(tǒng)治期間,最具盛名的是朱高燧的第五代后人朱厚煜。 朱厚煜在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被冊封為世子,四年之后,其父去世,他順利繼承了王位,被稱為趙康王。他自小聰明伶俐,好學(xué)善問,喜歡讀書。史料記載,康王嗜書,積聚充棟,尤躭易理,自號枕易道人。幼年時,趙康王是由其祖母楊妃撫養(yǎng),后來楊妃患病,他曾親自在旁伺候,端茶倒水,煎煮湯藥,一刻不敢擅離。為了照顧祖母,趙康王又給楊妃建造了一座樓,命名為“思訓(xùn)樓”,以紀(jì)念祖母對自己的養(yǎng)育教誨之恩。
和他的幾個父輩相比,朱厚煜實可稱得上一方明君。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彰德時逢大災(zāi),莊稼顆粒無收,平民百姓度日如年,眼看就要餓死,紛紛出外討飯。當(dāng)?shù)卣畬Υ撕翢o辦法,還是趙康王上書明世宗,請求拿出自己的俸祿1000石賑濟災(zāi)民,方才一解燃眉之急。
在百姓心中朱厚煜贏得了好名聲,可他和彰德地方政府相處的卻不好,時有摩擦發(fā)生。趙康王鄙視地方政府貪腐無能,地方政府又常常“以事裁抑諸宗”。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趙王府?dāng)?shù)十名府役向當(dāng)?shù)卣饕旱?,時任通判田時雨以宗室毆打府官上報知府傅汝礪。這位知府也是糊涂之極,竟然將王府的人全都予以逮捕,投入大牢。朱厚煜聞聽此事,怨恨不已,一時憤而上吊自殺。 此事鬧得沸沸揚揚,朱厚煜的兒子疏聞于朝,嘉靖皇帝聽說后親自過問,要求嚴(yán)辦當(dāng)?shù)卣?,結(jié)果通判田時雨被處以極刑,知府傅汝礪也被充軍邊境??上е旌耢弦簧鷲蹏o民,最后竟落了個如此下場。 朱厚煜死后被葬在安陽縣西北壽安山南麓,后人稱之為康王墳,并在此建了一所寺院,紀(jì)念趙康王。可惜抗日戰(zhàn)爭期間寺院被毀,只剩下一座鑼鼓橋,兩通碑刻及一些石雕。如今,在康王墳的周圍還形成了一個村落,就被稱作康王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