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鄖縣(鄖陽區(qū))民俗風(fēng)情
綺思醬
鄖縣歷史悠久,文化積蘊豐富,歷史文化素以“巴俗、秦風(fēng)、楚歌、豫音”特色為聞名,縣志中有“鄖陽民風(fēng)古樸、民多秦章,男子燒畬為田,女子揖麻為布,唯知務(wù)農(nóng)好學(xué),但信巫而不藥”之記載。
主要民間藝術(shù)有:
花鼓戲、鳳凰燈舞、待尸歌、曲劇、豫劇、二盆子戲、打鑼鼓等具有鄂、豫、陜、川四省邊沿地方風(fēng)情特色的民間藝術(shù),既有“孔子滄浪聽山民唱歌,屈原大夫長嘯《桔頌》,秦始東巡撫鄖陽撫歸,原杰三省都御使開疆置鄖”的皇家風(fēng)范,也“麇、鹿看人唱戲,羚羊伴人夜行,野豬和牧豬交配,山民信巫而不藥”的原始山野風(fēng)味。
主要演奏樂器有:
簫、鑼、鼓、嗩啦、二胡、竹笛、鈸、镲等,宗教種類有:佛教、伊斯蘭教、道教。主要地方戲劇有:二桿子招工(二棚子調(diào))、洪江激流(鄖陽花鼓調(diào))、臥虎拜鳳(河南豫?。堬w應(yīng)賢卷席洞,深山犟牛(現(xiàn)代豫劇)。
主要民間節(jié)慶有:
正月十五元霄節(jié)、二月十五山神廟會、三月初三會友節(jié)、清明節(jié)。五月初五端陽節(jié)、六月六日龍曬衣、七月十五祭祀節(jié)、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九月初九登高節(jié)、臘月初八臘八節(jié)、臘月二十三日灶神節(jié)、臘月三十除夕節(jié)。
禮 儀
舊時民間晚輩見長輩、學(xué)生見先生、徒弟見師傅或故人相見,均行拱手禮。徒弟拜師要磕頭,春節(jié)拜年時晚輩要給長輩作揖叩頭。向陌生人問路或請教,要視年齡長幼而稱呼大爺、大叔、老太太、大娘、大哥、大嫂、大姐、小兄弟等,很忌“沒老沒少”直問其事。行路時年輕人遇著老年人要讓路。客人臨門先問候“稀客”,再讓坐、沏茶、奉煙、問安。客人在場主人不隨便離開。留客進餐,客人分坐上下席,左右為陪席。不時敬酒、勸菜;客人未吃罷飯,主人不能先放碗筷;客人離席主人立即起身相陪,不再獨斟獨飲??腿穗x去時要送出門外,且招呼“慢走”,以示關(guān)心其一路平安。行路時,客人在前,長輩在前,年長人在前。
現(xiàn)在,春節(jié)拜年時農(nóng)村有部分晚輩給長輩叩頭,親朋相見握手,不再行拱手禮。吃飯時相見一般問“吃了沒有”,以示禮貌。
婚 嫁
婚嫁的全過程包括定親、迎親、拜堂、回門四道程序。
定親
就是男女訂立婚約,一般為5—15之間,父母就要請媒人說合,拿“八字”(出生的年、月、日、時、各由天干地支相配,每項兩字,共八個字),看相合不合,若八字相合,婚姻就可成立。雙方互換印有“龍鳳圖案”的“龍鳳帖”。換帖時,男方要給女方送絲綢衣料、花布、首飾等,俗稱定婚“彩禮”,以正式確定婚姻關(guān)系。結(jié)婚時,必須先請陰陽先生推算黃道吉日。也有老人下世時迎棺結(jié)拜,俗你“紅白喜事”一起辦?;槠趽穸ê?,婚前一月內(nèi),男方給女方行“納幣禮”,又叫“過禮”,納幣禮分“大行禮”和“小行禮”,視女方要求和男方經(jīng)濟情況而定。大行禮,有食品盒五架,好酒一壇,食盒內(nèi)除裝有糕點、干鮮果等食品外,還裝有綢緞衣料和金銀首飾等。民間有“五架食品一壇酒、打發(fā)女子上轎走”之說。小行禮為貧窮人家,僅有少量酒和食品,一般布衣料和金銀首飾。還有不送禮品,適當給點現(xiàn)金,謂之“干禮”。送罷禮,男家整新房,女家辦嫁妝。
迎親
是婚禮中的關(guān)鍵一環(huán),號稱“小登科”。不論有無功名或爵位,均可使用傳鑼執(zhí)事(鸞駕)儀式。迎親儀式一般有駿馬、兩頂轎、三頂轎、四頂轎不等,有彩旗、鑼鼓響手。有錢人家娶親時用八抬轎,儀仗隊有對子旗對子鑼、一個大樂班、一個細樂班,除龍鳳彩旗外,還有提燈籠和抱鵝的。抬送嫁妝的人役緊隨其后。嫁女須整容凈面,“開臉上頭”(用線繩把新娘臉上的汗毛捻掉,將新娘發(fā)辮盤成“圓頭”,插上銀簪),穿紅掛綠,頭搭巾帕辭家堂,哭別二老雙親,由兄或弟背上轎,鎖轎門。民用轎四人抬,專設(shè)租賃,裝飾華麗。女方多由其舅家派人送親,無論路程遠近,途中花轎概不落地。因之,新娘子多于行前不吃更不喝,以免路途不便。新娘花轎到男家門前,鞭炮齊鳴,鼓樂高奏,迎親達到高潮。
拜堂
新娘下轎時不踩黃土地,青石墊腳,紅氈或蘆席鋪地,氈上設(shè)馬鞍,攙拜娘攙扶跨馬鞍,入正堂,繼之“拜天地”。新郎新娘按司低儀口令面北叩拜: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其意即由天地、祖宗、父母見證,婚姻正式成立。正堂擺有天地桌,上置花燭、斗、秤、糧食、柏枝、酒曲、銅鏡、大蔥、棉包頭等物,以示人們盼望和祝愿新婚夫婦同心同德,白頭偕老,生活美滿幸福,生子聰明智慧等,銅鏡是避邪的“照妖鏡”,為人處世要有分寸,似斗秤一般平等公證。拜堂后 ,夫婦入洞房,向“床頭神”磕頭。慶上放置紅棗、桂枝、花生之類干鮮果,祝福早生貴子。入洞房時司儀唱《送房歌》。入夜親友鄰里鬧洞房,除公婆和娘家送親者回避處,余者皆可參加,言行無忌,盡情與新郎新娘尋歡逗樂,謂之“三天內(nèi)無大小”。
回門
婚后三日,新郎新娘同去祖墳瞻墓,認親拜祖,以示新娘正式成為家庭成員。嗣后,新郎新娘備禮去女方娘家拜見二高堂,名日“回門”,拜后辭回,不過夜,民間有“婚后三日不留空房”之說。9日后,女方娘家再來人接,至此,婚禮全部結(jié)束。
喪 葬
清末民國時期,境內(nèi)喪葬普遍采用土葬,講究“重殮厚葬”、“入土為安”、“棺槨必重”、“葬埋必厚”、“衣衾必多”、“文繡必繁”、“丘隴必巨”、“破家而葬、債子而償”,“墳?zāi)贡負窦亍钡攘?xí)俗。但窮人家死了人,或薄棺入殮,或草席卷裹,掩埋亂葬崗。富貴豪門舊規(guī)矩甚多,大肆鋪張。人死后下塌,分男左女右,放置堂屋。報廟后為死者剃頭、凈身穿衣。男穿白內(nèi)衣,女穿紅內(nèi)衣,外穿7件新衣。棺內(nèi)鋪蓋均為綾羅綢緞,謂“鋪金蓋銀”。亡者頭為南,放墊背錢6個;足為北,放錢7個;手脖穿打狗餅7個,口含銅錢一枚,然后蓋棺。有立靈牌、擺祭茶、點油燈、化紙錢。死者晚輩一律穿孝衣,俗稱“孝子”。孝子守靈柩,親朋好友送孝幛、挽聯(lián)、錢物等。靈柩停放期間,要擇葬日,看風(fēng)水,做做齋下祭(同時下棺抬請柬)?;锛老绕瘕S,開壇時身穿道服,頭戴道帽,育安神經(jīng),其他人吹打。晚上起祭,靈堂兩邊擺放挽聯(lián);靈柩前放長案一張,上擺供香饃一副,香爐一個,灑杯三個;左放一頭釬,右放一只羊。禮生4人兩旁而立;孝子手持哀杖,鞠躬跪拜。在出棺的前一天晚上,舉行告別儀式,家門、親戚列隊繞靈柩轉(zhuǎn)一圈,瞻望遺容,然后掩殮(封棺)。
第三天(也有七天)為殯葬日,吹鼓手敲打,陰陽先生為死者搖鈴開路。長子或長孫懷抱靈牌,手拿引魂幡。其他孝子頭披孝巾,手持哀杖,金童玉女,青獅白象,青龍白馬,大人大馬等列隊送靈。沿途燒紙,謂“丟買路線”。棺木下井時孝子跪拜,落井后孝子四禮八拜;伙祭先(即陰陽先)手拿引魂幡,口中念念有詞。而后,孝子先老后小捧土灑棺,繼而拿起供香饃,不準回頭直奔家門?;刂琳?,擺出供桌,放置祖宗牌位,跪拜后,將祖宗牌子升到神柜上,以作緬念。本地還有產(chǎn)婦死后墳上要插一把傘、犯了家規(guī)不準進祖墳地之規(guī)矩。
建國后破除迷信,辦理“白鶴孝”、“抬龍杠”等規(guī)模甚大喪事已不見。現(xiàn)市境城鎮(zhèn)居民亡故后送殯儀館火化,農(nóng)村因無火葬場,仍為土葬。治喪時,胸配白花,臂戴黑紗,獻花圈,開追悼會寄托哀思。
祭 祀
舊時,較大的家族堂屋都供奉有祖宗牌位。逢年過節(jié)叩頭祭祀,且到墳前放供香饃、灑、菜、燒火紙,放鞭炮,以緬懷死者。祭祀一般在清明節(jié)、七月十五(俗稱鬼節(jié))、十月初一和年三十。死者“滿七期”(七七四十九天)時,家人要到墳前攏墳、燒紙,意思是從這天起告別死者,以后逢年過節(jié)再去看望。對死者頭周年、二周年、三周年,均要上墳祭祀。另外,睡覺夢見已故親人,次日要給親人燒紙,意為死者在陰府里沒錢用,添點零花錢,此俗在農(nóng)村流傳聞至今。
廟 會
舊時,均州人崇拜神靈,州城內(nèi)外寺觀小廟甚多,有趕廟會之俗。如均州城的城隍廟會,大芝河的紅廟廟會,沙溝三郎廟廟會,六里坪財神廟廟會,石板灘打兒窩娘娘廟廟會,草店、旱莊和蒿口的泰山廟會,龍山嘴楊泗廟會,左絞二龍廟廟會。最大的廟會是三月三的廟會。相傳這天武當山祖師爺過生日,各地善男信女云集武當,頂禮膜拜。每逢廟會之際,攜老扶幼或去廟會看熱鬧,或采購生活物品。廟會期限間,民間的戲班子、說書的,以及玩旱船、獅子、螞蝦、蚌殼和踩高蹺等雜耍都云集一起為廟會助興。建國后廟會匿跡。
拜師學(xué)藝
根據(jù)行業(yè)性質(zhì)不同,收授學(xué)徒的標準不一。匹頭、雜貨業(yè)要求學(xué)徒精明能干,會算帳;理發(fā)業(yè)要求長相適中;“勤行”則要求學(xué)徒手腳勤,吃得苦中又靈便。無論到哪個字號學(xué)藝,事先得有親朋或熟人保薦,提著禮品晉見掌柜或師傅,訂立“徒約”。從師期限一般為三年。三年當中沒有報酬,食宿掌柜供給,中途不能隨意退出和曠工。如遇特殊情況,還得有保人出面當陳情,方允準撤銷徒約。
學(xué)徒期間,要打掃店內(nèi)外衛(wèi)生、挑水、劈柴、洗碗,給師傅端茶遞水、鋪床、疊被、倒痰盂。如掌柜和師傅有小孩還要兼做保姆。每日要干12小時以上的活。俗言“師徒弟子,爺兒父子”。所以,師傅打罵徒弟司空見慣,并不嫉恨。
滿師后,并不是馬上就獨立工作,只有師傅認為學(xué)徒聰明、會應(yīng)酬、能吸引顧客,才讓其站柜。飯店業(yè)的學(xué)徒除此外,還必須能“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才能上灶掌灼,跑堂。到了這個時候,學(xué)徒每月才有固定的薄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