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淄博民風民俗(2)
訪真
辭灶
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三日,民間俗稱“過小年”,傳為送灶君上天言事之日,故又稱“辭灶”。農(nóng)家多以谷草、大豆置于灶前,表示給灶君喂馬,好讓灶君騎馬上天,一路順風。灶君像前供雜面、糖瓜(糖瓜意在粘住灶王的嘴,不讓他上天說壞話),并口中念叨“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少說是非話,多帶五谷糧”。供罷即將灶君像撕下,與紙錢、谷草一起燒掉,意味著送灶君上天了。至春節(jié)方重新貼灶君像。淄川在辭灶之后還有卜灶的習俗,即悄悄外出聽人說話以為休咎,此為古代鏡聽之遺,《聊齋志異》中有詳細記載?,F(xiàn)在此風已止,唯吃雜面、糖瓜之俗尚存,同時家家戶戶開始置備年貨。外出者多在此日回家。
嫁娶
舊時男婚女嫁皆由家長包辦,通媒結(jié)親,即所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些窮苦人家因生活所迫,有的將女兒賣給人家當童養(yǎng)媳,亦有的實行換親,即互易其女為兒媳?;辇g一般男大女小,男的到十五、六歲,甚至十二、三歲即有父母央人求親,更有甚者“指腹為婚”,訂“娃娃親”。也有女方托媒說婆家的,叫“倒提媒”。媒人受托后,往返男女兩家串通撮合,雙方家庭為慎重起見,暗中打聽情況,并請算命先生“合八字”,如無相克和不中意處,即可訂親。也有通過串門子、走親戚等方式相親的。淄川的情況稍有不同,待媒人把親事說定后,須再請一媒成為雙數(shù)后,才送柬訂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