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于山西民間獨特的成丁禮之開鎖習(xí)俗(2)
欺負我
山西民間開鎖儀式多種多樣,除上述幾種外還有糕鎖、發(fā)鎖、肚臍鎖、面鎖。
糕鎖 流行于呂梁地區(qū)柳林縣一帶,將糕面上籠蒸熟,趁熱放在案上,用手搓成長圓條形,將兩端相連捏為環(huán)狀,便成了糕鎖。孩子12歲生日時,套在其脖子上,讓其用牙齒將“糕鎖”咬斷,取下,表示告別童年,開始成丁了。
發(fā)鎖 流行于晉中壽陽一帶。嬰兒過三朝時,請人剃乳發(fā),但在頭部上方留下一圈,像圓箍一樣扎在頭上,每次剃發(fā)時都要留下,取箍住性命之意,可視之為發(fā)鎖,俗稱“箍住”,到12歲時方可剃掉。
肚臍鎖 所謂“肚臍鎖”,是嬰兒出生后,將肚臍帶留下,在其外面包一層紅布,把鎖系在上面。每年生日時,外面再包一層紅布,直到小孩12歲開鎖后成丁為止。
面鎖 孩子生丑時做的禮饃其實也是一種面鎖,有的地方叫“園圇”,有的地方叫“箍攔”,有的地方叫“圓食”,制法不一,大小不等,但都必須是圓圈式的,小的如饃頭大,大的直徑有尺許,上面點綴有“長命富貴”等字,還有各種花朵、動物,有芍藥、牡丹、十二生肖、二龍戲珠、鳳凰牡丹、太子戲蓮、麒麟送子等等,俗稱“插花箍攔”。孩子生日時,要把這種面鎖從頭套到脖子上,然后取下,分而食之,并贈送親友。12歲生日為最后一次,象征開鎖成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