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吾爾族崇拜鹽的習(xí)俗
楚萓子
在維吾爾族人心中,鹽不只是一種生活必需品,鹽更是一種對忠誠、誠實潔凈和神力的象征。
在維吾爾族,流傳著這樣的傳說:
很久以前在吐魯番地區(qū)的人們從事種植業(yè)和畜牧業(yè),人們還不知道鹽及其作用,不知道飯菜中放鹽會使飯菜可口好吃。
在某個春季,有一名牧民把家搬到山上。主婦把煮好的肉放在一塊石頭上,丈夫吃了肉感到很香就問妻子:“今天這肉怎么煮的?”妻子聽后感到很奇怪答道:“肉是家里煮的。”丈夫又問:“肉是放在哪兒的?”老婆給他指一塊光滑的石頭。他們才知道那塊石頭本來是具有鹽份的。從那以后,一傳十,十傳百,人們就開始食用鹽。
崇鹽習(xí)俗在維吾爾人生活中的體現(xiàn)
維吾爾人在長期的食用鹽的實踐過程中,發(fā)現(xiàn)鹽的防腐蝕作用,他們利用鹽的這個功能,用來保鮮、保管食物和其它生活用品。
維吾爾人發(fā)現(xiàn)了鹽的牯合固定作用。打馕用的坑是以加鹽的泥土做成的。打馕以前,要往生火加熱后的馕坑里灑鹽水,和面的時候也要加鹽。
做其它飯類如拉面、面條等沒放鹽或者鹽放得太少,也會影響飯的質(zhì)量。
人們在刷墻時也要用鹽水,這樣可以防止石灰的脫落。
古代維吾爾族祖先們在制皮業(yè)和其它手工工業(yè)中也巧妙地使用鹽。
維吾爾人還發(fā)現(xiàn)鹽具有消毒、藥理治療的功能。過去,在貧寒人家,如果有人受了外傷,或是生了毒瘡,人們往往用鹽水擦洗,盡管會使傷口生疼,但能起到為傷口清毒的作用,也可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
三、維吾爾族有哪些崇鹽習(xí)俗
維吾爾人一般搬家的時候,也首先往新房搬一定數(shù)量的鹽。他們認為只有通過鹽的神力才能使今后的生活更加美好興旺。
在維吾爾人的傳統(tǒng)觀念中,隨便賤踏鹽和在有鹽的地方大小便被看作不可饒恕的罪行。人們一般認為如果發(fā)生這樣一些惡事,那人的生活和生意就不會順利或興旺。甚至雙眼失明。
如果在家里小孩和病人無人照看,一般要在病人的頭下放一快鹽或者含咸鹽的馕,認為這樣會防止小孩和病人做魘夢。
鹽與嬰兒
在維吾爾民間,特別是在塔里木河流域的尉犁、若羌等地流行著把嬰兒的臍帶放在晶體鹽塊兒上割的習(xí)俗。這是人們從“一勺鹽水能使一大鍋飯有滋味”的特性聯(lián)想而來的求吉祈福愿望的心理表現(xiàn)。人們認為,鹽很少一點可影響一大片的。嬰兒的臍帶放在鹽塊兒上割,必然產(chǎn)生“傳染”,會影響嬰兒的秉性,增長孩子的天賦,這樣孩子就有可能成長為“傳染”,會影響嬰兒的秉性,增長孩子的天賦,這樣孩子就有可能成長為本事大、福分大的人。
然而,在同一地區(qū)則有人持與之對立的觀點,認為把嬰兒的臍帶放在鹽塊兒上割,將來這孩子會成為語言刻薄的人,沖撞父母,不敬不孝。這也是人們從量的鹽分造成食物咸苦難吃的感覺中聯(lián)想而來的。他們主張把嬰兒的臍帶放在沒有苦澀滋味,質(zhì)地不堅硬的如某此植物的綠色葉片或土坯上割,認為這樣的孩子將來會性格柔順、與人為善。
婚禮上的鹽水蘸馕
維吾爾人稱食鹽為“土孜”,他們和所有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一樣把食鹽看向很神圣。他們認為鹽有一種超自然的神力,與人的命運息息相關(guān),在日常生活的許多方面都反映了這一觀念。
在維吾爾民間的禮尚往來中,把鹽作為禮品來饋贈的古老習(xí)俗很流行,婚俗中男方向女方送去的彩禮之中,有一項必須是鹽。
最重隆重的是在維吾爾婚俗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儀式就是讓新郎和新娘各吃一小塊兒在鹽水里蘸過的馕。這是維吾爾人古老的習(xí)俗之一,具有濃厚的原始宗教色彩。為什么新郎和新娘必須各吃一塊兒在鹽水時蘸過的馕呢?對此人們主要有兩種解釋:一是說,沒有放鹽水揉出來的面缺乏“筋骨”,打馕貼不住馕坑,做“拉面”扯不長,吃起來也沒有嚼頭。反之,和面放進適量的鹽水情況就變了。
同樣的道理,新婚夫婦吃了在鹽水里蘸過的馕塊兒,由于鹽神力的傳導(dǎo)作用,就能使愛情長久、家庭鞏固。另一種廉潔是,沒有放鹽的淡飯吃起來不香,反之就很有味道。同樣,給新郎新娘吃了在鹽水里蘸過的馕,就能使他們婚后的生活更加甜蜜、和諧幸福。兩種說法都含有婚姻美滿幸福、白頭偕老的祝福之意。這就是說,在新郎與新娘吃蘸過鹽的馕的民俗事象背后,有一個更為廣闊、更為古老、更為豐富的精神領(lǐng)域,這就是人們對鹽的崇拜和在此基礎(chǔ)上人們希望婚姻美滿的民俗心理。
維族新郎與新娘吃過蘸過鹽的馕的儀式,會讓在場的人群情振奮,伴郎和伴娘你爭我奪,圍觀的來賓時而吶喊助威,時而哄堂大笑的熱鬧氣氛中進行的。當阿訇的“尼喀經(jīng)”將要誦完時,伴郎和伴娘已經(jīng)與各自的伙伴們交頭接耳、眉飛色舞地開始布置“作戰(zhàn)方案了”。吃馕的儀式一開始,有的是伴娘迅速地站在新郎的面前,擋住他的去路,給新娘爭取時間;有的是早已“埋伏”在新娘身旁的伴郎冷不防打掉已送到新娘嘴邊的馕塊兒,搶到就直接送進新人的嘴里,越快越好。新郎與新娘在青年伙伴們的全力幫助下都一心想爭取把馕先于對方吃到自己嘴里。
人們認為,新郎和新娘誰要先把那馕塊搶到嘴里吃掉,今后在婚后的家庭生活中誰的話就有分量、就會算數(shù)、就有權(quán)威性,就會在家庭中處于顯要的地位。這是一種借助鹽來實現(xiàn)婚姻美滿的求吉巫術(shù)的遺風(fēng),現(xiàn)在則是把它作為增添婚禮氣氛的儀式了。
以鹽為咒
我國新疆的維吾爾族人信奉伊斯蘭教的緣故,在民間流行著起誓時把手放在《古蘭經(jīng)》上抱著《古蘭經(jīng)》起誓的風(fēng)俗。與此同時,在民間流行更為普遍的是:在民事糾紛或其他激烈的爭執(zhí)中常借食鹽來賭咒發(fā)誓,以此表示某種決心,或?qū)δ臣?、某句話表示堅決否認的風(fēng)俗。人們賭咒發(fā)誓時,如果腳踩著食鹽或《古蘭經(jīng)》去取馕,那是賭咒發(fā)誓中最嚴厲的形式,但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人們主要是用馕塊兒來代替的。因為馕里必定有鹽,鹽與糧混合為一體的馕具有更神圣的性質(zhì)。
在民間流行著“可以踩著《古蘭經(jīng)》去取馕,但不可踩著馕去取《古蘭經(jīng)》”的說法。所以在民間糾紛中,爭執(zhí)的一方聽到對方這樣的誓言,又看到對方腳踩著食鹽,只得作罷不再計較。在人們的信仰意識中,真說了或做了所矢口否認的話或事,而竟敢用褻瀆食鹽的方式起誓,那是不可饒恕的大罪。懲罰將是嚴歷的,要么走路過橋時絆一跤把腿摔斷,落得終身殘疾;要么吃馕喝水時被水噎住而嗆死。因為民間有“吃馕噎住,水能解求;喝水噎住,只有往墓穴走”的諺語。說謊的人就是死后等待他的也是地獄里的烈焰和大鐵錘,人們對此是深信不疑的。
靈力詛咒
維吾爾人想信食鹽有超自然的神奇力量,可以作用于人的吉兇、禍福和順逆,影響人的命運,左右人的一生。所以維吾爾人在受到欺辱的時候,常有憑借食鹽的“靈力”來詛咒人的習(xí)慣。維吾爾人相信祝吉求福的語言能夠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順利和幸運,同樣詛咒也可以致人于逆境和不幸。所以,人們一般對于受恩于自己,但忘恩負義、恩將仇抱的人才施用詛咒,以示報復(fù)。在維吾爾民間詛咒雖然沒有固定的套語,但總要提到鹽。在維吾爾民間的咒罵語里還常有這樣一個詞——“土孜庫爾”。“土孜”是鹽,“庫爾”是瞎子的意思。這兩個彼此毫無關(guān)聯(lián)的名詞被湊在一起,便合成為“我拿鹽使你變成瞎眼”的詛咒詞不達意。通常是父母對不孝子孫才用這類嚴厲的咒罵語,但當父母的一般不憑鹽來詛咒自己的孩子,除非是在怒不可遏的個別情況下。
由于人們對用鹽來詛咒的效能的崇信,在民間人們議論某某人總受窮時,往往這樣說:“他可能受到過他母親的詛咒,所以沒有好日子過”之類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