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平江婚禮習(xí)俗
欲蓋彌章
在以長壽街為中心的平江東鄉(xiāng)一帶,沿襲著許多獨(dú)特的婚嫁習(xí)俗,從說媒到鬧洞房,其間程式繁瑣,講究頗多。
1、說媒
舊時(shí)男婚女嫁,必須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俗語“天上無云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婚”,就形象地說明了“媒人”在婚姻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一些人便以“說媒”為職業(yè),專門從事為未婚男女“牽線搭橋”的工作。即便在自由戀愛,婚姻自主的今天,媒人也是必不可少的,哪怕是青梅竹馬,知根知底的“天作之合”,結(jié)婚時(shí)也必須請一位雙方都熟識的人充當(dāng)媒人,以示“明媒正娶”。
媒人多為男性,被稱之為“媒人公”。由于大多數(shù)經(jīng)“媒人公”說合的青年男女以前都是素不相識的,雙方及其家長對彼此的一些意見和要求都必須經(jīng)過媒人公從中說合。因此,媒人公一般來說是比較受尊重的。
一對被說合成功的男女在婚禮的頭天晚上,男方家里要設(shè)專席款待媒人。叫做“候媒”。候媒時(shí)要由新郎的舅父作陪,以示敬重。還必須由新郎親自帶著謝媒的禮物到媒人家去請,叫做“啟媒”。
“啟媒”的禮物必須有豬頭一個(gè),鞋襪一套。所以誰要是想為某家的男孩子說媒,必定先跟男方家長開玩笑說“想到你家賺個(gè)豬腦吃”。一些重情義的人家在新婚夫婦生育頭胎孩子時(shí),除了到外婆家報(bào)喜外,還要到媒人家去報(bào)喜,叫做“倒梅(媒)樹”。如果被說合者婚后因性格不合或其他原因?qū)е路蚱奘Ш停饺艘餐宦裨苟軞狻?/p>
2、看親
待到兒女初長成(一般為17~18歲,有的更?。?,便不斷有媒人上門提親。如果女方認(rèn)為某家男孩年齡、家境、住址等基本條件符合要求,即由媒人帶領(lǐng)男孩及其父兄到女方家去看親??从H那天,不論晴雨均需帶雨傘一把。到達(dá)女方家后,便將傘伴墻倒放著,女方姑娘會用托盤盛熱茶出來見客。男孩見了姑娘如果中意,就將傘倒過來,順放著,表示趁心順意。并在喝空的茶碗中放入一定數(shù)額的錢鈔叫做“賞盅”,表示喜歡這個(gè)女孩,倘若女孩也中意男孩,便會欣然收下賞盅錢,再出來續(xù)一輪茶,并由女方家長設(shè)宴招待男方。若女孩不中意,便躲入內(nèi)室,不再露面,由家中其他女眷去上第二輪茶,賞盅錢則被壓在茶盅下退回。倘若男孩不中意女孩,則不再飲第二杯茶,更不能留下吃飯。
3、踩嫁場
經(jīng)看親,男女雙方初步認(rèn)可后,女方便會由姑姑嫂子等至親女眷領(lǐng)著姑娘到男方去踩嫁場。踩嫁場的目的一是到街坊四鄰訪問,聽聽眾人對男孩及其家人的評價(jià)。二是到男方家實(shí)地考察其家境情況。只要男方家長為人厚道,家境有個(gè)一般;子弟品行端正,身體健康,能住家過世即可。因此,有“會選選兒郎,不會選選田莊”之說。
至此,一樁婚事就算定下來了。于是女方開始忙著置辦嫁妝,嫁妝大到衣柜、梳妝臺、床上用品;小到洗腳盆、擂衣棰、碗筷調(diào)羹,有的甚至連火鉗、吹火筒都置備齊了。但一般不備四季衣裳,故民間有“好女不穿嫁身衣”的說法。
4、聯(lián)庚
經(jīng)過“看親”和“踩嫁場”的程序,男女雙方都滿意后,男方要請媒人上女方家“問生辰”。
女方家長用紅紙寫出姑娘的出生年月日時(shí)“八字”,男方請先生合八字,如無“沖克”,就可進(jìn)行“聯(lián)庚”。即由媒人帶著寫有男女雙方生庚的“龍鳳書”投交女方。聯(lián)庚時(shí),男方要給女方送聘禮“壓庚”,女方要給男方以信物。家境好的人家聘禮有黃金首飾,綢緞衣料等,一般人家也必備粗布衣衫,白銀首飾等物,也有用現(xiàn)錢折的。
聯(lián)庚之后,男方選擇吉日用紅紙書寫婚期,呈送女方征求意見,叫做“預(yù)報(bào)佳期”。若女方準(zhǔn)備不充分,或有其他特殊原因,可“鑒期”,即另擇吉日將婚期延后或提前。婚期確定后,雙方都要用紅書喜帖邀請主要親戚屆時(shí)出席喜筵。送喜帖的時(shí)間不能太早,也不能太遲,一般距婚嫁當(dāng)日七天左右為宜。
5、送賀儀
婚禮前,男方要向女方“送賀儀”,又叫“過大禮”。即用專門的抬盒向女方送去禮物。一般送主家的有禮金若干,豬首一具,豬肘子一個(gè),豬腰肉、肚肉各一條,雄雞一對,鯉魚一雙,面條兩包,谷酒兩瓶。家境特別好的有送活豬活羊的。新娘的伯、叔父、兄弟及堂兄弟家要送“房頭禮”,祖父母健在的要另送“侍祖禮”,還要給外祖父家送“外祖禮”。男方所送的各樣禮物,凡成雙的,女方都必須回贈一半,叫做“禮無全受”。
6、鬧轎
新娘出嫁要坐花轎。男方頭天晚上將花轎賃回家,安放在堂屋中一只倒覆在地的竹盤上,轎前用竹篩盛放用紅線捆束的三支翎箭(禮畢將箭束懸掛于轎子一角)。擺三牲禮儀,香燭紙馬敬轎神。并邀請主要親戚陪媒人吃鬧轎飯,行鬧轎禮。新郎著禮服坐于花轎中,由四名轎夫(必須是生有男孩的精壯小伙子)抬著轎子顛搖逗趣。然后由廚師將燒紅的生鐵一塊用醋灑淬,用騰起的醋霧在花轎內(nèi)外及新房內(nèi)薰一薰,以示蕩污滌穢之意。
女方頭天晚上也要治酒飯候娘舅。結(jié)婚當(dāng)天還要擺酒席款待先期來賓,地方鄰舍及男方來接親的人,這頓酒席叫“嫁女酒”,又叫“出嫁筵”,一般為早餐。宴畢,請有經(jīng)驗(yàn)的女眷為新娘“開臉”,即用細(xì)棉線交叉,絞去姑娘臉上的汗毛,以示她將從此告別少女時(shí)代,成為一名真正的女人。故民間有“光面媳婦毛面女”之說。
7、辭嫁
在婚期確定后的前一個(gè)月內(nèi),女方的主要親戚要專門設(shè)宴款待準(zhǔn)新娘。被邀者必須欣然前往“辭嫁”。凡候了辭嫁飯的親戚,在婚后每逢年節(jié)必須帶夫婿前去“走動”。
婚禮臨近,男方必須給女方母親送一份厚禮,叫做“離娘禮”。出嫁當(dāng)天,男家花轎到后,女家要敬轎神,于轎前鋪氈毯,毯的一端放置斛桶,桶內(nèi)盛放清水一碗,雄雞一只。新娘要焚香秉燭行辭祖禮,叩拜祖宗牌位,然后回房中辭別爹娘和親族中的長輩,受禮的長輩要給新娘紅包禮金,謂之“壓箱錢”。此時(shí),新娘無論是喜是悲,都要與母親姐妹抱頭痛哭一場,叫做“哭嫁”,如不哭則會被人指責(zé)為不孝順。禮畢,由新娘兄弟殺雄雞祭轎神,倒掉事先放置在斛桶中的清水,寓意為“嫁出的女,潑出的水”,從此落地生根,長發(fā)其祥。然后從閨房中背出已梳妝打扮好的新娘,踢翻斛桶,沿氈毯將新娘送入花橋。嫁妝加封,花轎落鎖,女方派轎夫抬花轎出門,再由男方派來的轎夫接肩,并給女方轎夫“換肩禮”。
花轎出門后,女方要派出一支由新娘的叔、伯父、兄弟及侄輩組成送親隊(duì)伍,一直送至男家。送親的人被稱作“上親”,男方要請專人接待。半點(diǎn)不得怠慢。送親的人數(shù)視家族大小而定,少則三五人,多則七八人。祖父健在的可參與送親,而父母則須等到做外公外婆時(shí)才能去女兒婆家?,F(xiàn)在大多改為由男方擇日約請女方親家去“過門”,時(shí)間一般都安排在新婚第二年的正月里。
若新娘婆家距娘家路途較遠(yuǎn),又碰上一伙調(diào)皮的轎夫,他們會在半路上“顛轎”,即故意使轎子左右搖晃,晃得新娘頭暈眼花,惡心嘔吐,迫使她掏紅包犒賞或下轎行走。半路遇到別的新娘子花轎,兩位新娘要互贈手帕之類的小禮物,以示互相祝福之意。
8、迎親
婚禮當(dāng)天,男方家張燈結(jié)彩,于大門、洞房、客廳、廚房貼喜聯(lián)。殺豬宰羊,大宴賓客?;ㄞI到男家大門外即停,行“攔門禮”,又叫“接紫微君”、“打火罐”。擺香案木馬于轎前,新郎持線香一把,先對轎門行禮,然后將手中的香分三次拋過花轎,取下轎子上懸掛的三支箭當(dāng)空射出。再由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持一只事先用紅紙封口,內(nèi)裝銅錢、米、炭等物的小罐子,一邊口誦“黃道開張,日吉時(shí)良”、“禮成迎親,鳳舞鸞翔”之類的吉言,一邊將罐子在轎杠上砸碎,意為“迎喜神”、“出紅煞”。然后撤香案、木馬,新郎開鎖,由男方兩位本家夫妻好合,兒女雙全的女眷扶新娘出轎,張紅傘踏氈毯步入新房,稍事休息后,即舉行婚禮,新婚夫婦拜天地,拜祖先,相互對拜,送入洞房吃“好順茶”。新娘子要預(yù)備大量的零果包分發(fā)看熱鬧的賓客。洞房里還要擺放紅棗、花生、桂園、龍眼等干鮮果品,喻新婚夫婦早生貴子。
“上親”一般是不參加婚禮的。送親的人到男方后先被接到別院“落塵”,又稱“打草宴”,即吃一頓正式婚宴之外的豐盛宴席。正餐后才被引入新房與男方親家見面“敘話”,雙方說一些相互恭維、謙遜的話,然后辭行?!吧嫌H”無論多晚都不能在男方家留宿。
女方“三朝”要接女兒和新姑爺回門。也有正月才“回門”,而“三朝”日由弟、妹或侄輩上門探視的。
9、鬧新房
新婚之夜要鬧新房,除父母外,所有賓客都可以逗新人耍笑,叫做“三朝不分大小”。但鬧法較文明,一般只要求新郎新娘用茶盤抬茶、果敬來賓,接茶果的人都要說些喜慶祝贊的話,年輕的也開些葷玩笑。
解放后,隨著人們文明程度和思想覺悟的不斷提高,婚嫁習(xí)俗有很大改變,特別是經(jīng)歷“文革”后,坐花轎、打火罐、拜堂,送賀儀,吃抬茶等婚俗被當(dāng)作“四舊”革除。而代之以新式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