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禹州白沙天爺廟及傳說
婭廷
出白沙街西北行二里處,在奇峰峽谷、摩崖峭壁的逍遙山(又稱界牌嶺、逍遙嶺)東部山脊處,即今白沙水庫西小壩北側,原有一座建筑奇特、舉世罕見、景色誘人的古道觀,俗稱天爺廟,又名玉皇廟。
該廟歲月悠遠,始建時間今已無處查考。據(jù)傳各個朝代屢毀屢修?,F(xiàn)存的一通碑記上刻著:“大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重修”字樣。
天爺廟依山傍水,坐南朝北,西望嵩山,東臨潁水,南俯白沙,地高勢闊,渾然一幅絕妙的山水畫。廟門前的紅石板神道沿嶺南斜坡直通白沙街,又向北延一華里至沿潁河而行的古驛道。據(jù)碑記載,這條通向天爺廟的紅石板路由韓敦公所修,由見方紅石鋪墊。走神道登上72級臺階才能到達山門,山門坡下有數(shù)人合抱的大槐樹。
山門內有一平臺,平臺中央有一長丈余、寬六尺、高三尺的神座,上塑神像。過平臺上18級臺階進入廟院。廟院內東廡三間為火神廟,西廡三間為王母宮。院中央一巨大的銅香爐香煙裊裊。往南再登9級臺階進入依山而建、面闊三間的靈霄寶殿,大殿門額“靈霄”二字。該殿面對潁河,背與山接。殿前有六尺寬的走廊,東、西廊柱上梁分別掛一大銅鐘和牛皮大鼓。殿內塑有玉皇大帝,諸神侍立兩邊。令人稱奇的是,靈霄寶殿除廊、檐雕刻華麗外,上部卻是平頂,無裙墻。平頂之上的中央部分突起一飛檐斗拱五脊六獸琉璃瓦的小宮殿。
小宮殿內又分兩層,由五條木雕龍盤繞架起一只木船,俗稱“龍棚”,又叫“五龍捧圣”。船上彩塑栩栩如生的八仙人兒。廟內所有雕塑、彩繪惟妙惟肖,色調鮮艷,尤其八臂哪吒、唐僧師徒令筆者終生難忘。小宮殿內又有樓梯從殿中盤旋而下,直通下面的靈霄寶殿。據(jù)老人口傳,建造宮殿時是先造木船,小宮殿依船的大小而建。整座天爺廟規(guī)模宏大,巍峨莊嚴,吸引著方圓數(shù)百里的香客云集進香祈福。特別每年的三月三廟會,在筆者早年的記憶中真可謂人海如潮、擁堵如市,流連忘返,數(shù)日不散。
天爺廟是白沙的代表符號之一,也是白沙人的情結。關于此廟有很多優(yōu)美動聽而玄奧離奇的傳說,在白沙及其周邊的鄉(xiāng)民中一代代口耳相傳。說是離奇,一是自古建廟都是座北門朝南,這座廟卻是座南門朝北。究其原因,答曰:天地之中心,中原之中心,這里上應天宮之門;二是靈霄寶殿駝小殿,玉皇頭頂駐八仙;三是小殿之內“行舟船”,先造舟船后造殿。相傳:
清末有一位主持道士稱趙都頭,他的兒子也是道士,叫趙青山,趙氏父子相繼掌管廟務,不僅不辭勞苦化齋祈求布施集資修廟,而且潛心道學研究,能測知未來之事。在老道士行將辭世的時候,曾預言說:世事將變矣,到時潁水成汪洋,倒流30里;船在湖中行,水消八仙走;黃龍爬山灑甘霖;湖上架橋通南北。
對此說,當時并沒有人多在意,傳言卻一代代口耳相傳。一九五一年許昌地區(qū)突然組織十四縣的二十萬民工用了兩年半的時間在逍遙山與黑龍山之間的峽谷隘口處筑大壩修起了白沙水庫,水位最高時庫區(qū)之長確有15公里;一九五七年一場罕見大洪澇,庫區(qū)湖水淹灌了天爺廟院,泡塌了房舍,半山之上小宮殿內的木船飄得不知去向。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趙道士的說法幾乎都被言中,一些還記得趙道士“預言”的老人們就說“應驗”了。他們說:水庫一修,潁水不是成了汪洋、倒流30里?逍遙嶺的三級提灌站爬山越嶺幾千米灌田不是“黃龍爬山灑甘霖”?二零零八年禹(州)登(封)鐵路在逍遙嶺廟西側南北架起數(shù)百米長鐵路大橋跨湖、山而行,這不是“湖上架橋通南北”?經老人們這么一說一傳,甭管是真預測的巧合,或是沒預測的訛傳,反正天爺廟的玄奧和神秘在遠近善男信女之中已是根深蒂固了。
上世紀末,人們自發(fā)的在原廟址處蓋起了小廟,數(shù)百里之內的香客或徒步,或騎車,或開車,或搭車,云集這里禱告祈福絡繹不絕。而文物工作者和文化層次較高的人們,更看重的是那雄偉高大、精美絕倫古建筑的不該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