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宗李炎 大唐王朝第十六任皇帝(信奉道教大肆滅佛)
亦白殿下
在唐朝的歷史上有一個非常憎恨佛教的皇帝,那就是唐武宗李炎(814年―846年),在位7年(840年—846年在位),是唐穆宗 李恒的第五個兒子,唐武宗李炎在位7年的時間當中,還做出了一些成就,比如加強了唐朝的中央集權(quán),使得唐朝一度出現(xiàn)中興局面,算得上是個一代明君吧,唐武宗滅佛事件也讓其背上不好的名聲。
大唐第十六任皇帝,唐武宗李炎
唐武宗李炎出生于814年,是是唐穆宗李恒的第五個兒子,是文宗李昂的弟弟,是大唐王朝的第16任皇帝。在為7年,與公元846年病 逝,享年32歲。那么他的生平經(jīng)歷是怎樣的呢?唐武宗滅佛事件又到底是怎么一會事呢?他是如何開場唐朝的“會昌中興之治 ”的呢?下面我們在來一起看看他的生平簡介。
唐武宗李炎的早年經(jīng)歷
李炎是文宗李昂的弟弟,初名李瀍(chan)。文宗繼位之后,一度想立長兄敬宗皇帝之子晉王普為嗣,可是晉王普于公元828年(太 和二年)六月5歲時夭折,文宗追賜他為皇太子。一直到了太和六年十月,他立了自己的兒子魯王李永為太子,第二年八月舉行了冊禮。 文宗的楊妃不滿意太子永,一直謀求廢掉他,因為朝廷上阻力重重沒有成功,但太子永在公元838年(開成三年)十月暴死,使此事劃上 了句號。
李炎幸登帝位
公元839年(開成四年)十月,文宗沒有同意楊妃立弟弟安王溶的提議,而是立了敬宗的第六子陳王成美為太子,還沒有來得及行冊 禮,文宗就患病了,太子之爭也由此開始。公元840年(開成五年)正月初二,文宗密旨宦官樞密使劉弘逸與宰相李玨等奉太子監(jiān)國。但 是神策軍左右護軍中尉仇士良、魚弘志為貪擁立之功,以太子年幼多病難當重任為由,提出重立皇太子。宰相李玨據(jù)理力爭,也奈何不 了手握神策軍的仇士良、魚弘志,他們假傳圣旨,將文宗的五弟潁王李炎立為皇太弟,從十六宅迎入宮中。太子成美仍然以陳王的爵位 退居藩王府邸。文宗駕崩之后,李炎即位,是為唐武宗。唐武宗即位后,將已過世的生母韋氏追冊為皇太后。次年改年號為“會昌 ”。改名為炎。
唐武宗滅佛事件
唐武宗繼位之后崇信道教,且鑒于佛教勢力泛濫,損害國庫收入,在道士趙歸真的極力鼓動和李德裕的支持下,于會昌五年(845) 年下令拆毀佛寺,并派御史分道督察。經(jīng)數(shù)月努力,全國拆毀寺院、招提、蘭若共4.46萬余所,還俗僧尼26.1萬人,奴婢15萬人,沒收 大量寺院土地。由于毀佛成功,從而擴大了唐朝政府的稅源,鞏固了中央集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