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最后的恐怖實驗 用電流刺激面部肌肉做表情堪比酷刑
雪柳君
達爾文一生做過無數(shù)次實驗,才能夠給出許多正確的結論,甚至還譜寫了《物種起源》,但是近年來研究學者卻揭開了達爾文最后的恐怖實驗,雖然研究的目的是明確和美好的,但是過程卻非常殘酷,竟然直接電擊人的面部,產(chǎn)生不同的表情,這種實驗堪比古代酷刑。
一、電擊人的面部觀察表情
達爾文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生物學家之一,一生做過無數(shù)次實驗,但是達爾文最后的恐怖實驗卻令人震驚,因為這項實驗實在是太殘忍了。當時為了研究人類情緒變化時的面部表情,竟然拿到他家做客的24個朋友,不過電擊的并不是他們,他們只是發(fā)表意見,是不是嚇一跳?
這個恐怖實驗發(fā)生在1868年,當時協(xié)助他做實驗的是一名法國解剖學家,名叫杜徹尼·博洛尼,他是第一個發(fā)現(xiàn)笑容背后秘密的人,同時也是他引發(fā)了達爾文的興趣。他們拍下參與實驗的法國人被電擊時候的面部表情,然后讓他的24位朋友描述第一感覺,然后對這些表情進行劃分,來確定人類普遍存在的核心表情。
這個實驗是通過直流電電擊療法和休克治療方法,直接刺激人的頸闊肌、前額以及下顎部位,面部就會在電流的刺激下產(chǎn)生各種恐怖的表情,正是因為電擊面部肌肉的原因,才會被人們稱之為恐怖實驗,看起來確實是非常殘忍,不過也并不是沒有好處。
因為在這個實驗中,一個法國精神病專家杜興·德·布倫,通過電流刺激相關肌肉,讓一個面部肌肉故障的患者成功的微笑了起來,所以該治療也被稱為“杜興微笑”,是一種電擊療法,所以這次電擊實驗也并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恐怖。
二、劍橋大學復制實驗
1872年達爾文發(fā)表了《電流影響下人類面部表情變化》的著作,震驚學術界。但到了現(xiàn)代英國劍橋大學認為實驗人數(shù)太少,不夠權威,因此重新復制了這項實驗,并且在網(wǎng)上征集了1.8萬人的答案,這次復制實驗也證明了情緒會隨著時間而變化。
在達爾文的實驗中,參與者用痛苦描述的表情,在劍橋大學的實驗中,參與者卻使用悲痛、焦慮、發(fā)狂這些詞,而后者可能更為準確,其中還有使用“令人厭煩”的詞匯描述其中一副照片的表情,而當時達爾文的實驗卻是“生硬”。
兩次相同實驗,卻有明顯的差異,這不僅說明人數(shù)少導致實驗的不嚴謹,而且還說明情緒受到文化因素影響,而且隨著時代的變遷,人類語言學的變化,人對情緒的理解也都有所差異,當然達爾文最初的目的是沒問題的,只是有些東西越來越復雜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