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衛(wèi)民俗 小站周公祠的廟會與花會
笛韻郎
津南區(qū)小站鎮(zhèn)南行二里許,馬廠減河南岸,有一組青磚黛瓦高大的周公祠,也稱會館。
周公祠是清代提督周盛傳、周盛波之祠。周氏兄弟曾率部開挖了馬廠減河,引運河水種稻。使荒蕪的小站地區(qū)成了魚米之鄉(xiāng)。1885年周盛傳病歿后,由清朝廷敕旨建的專祠。1888年周盛波病逝也入祀供奉,此祠,殿后墻上鑲有一塊漢白玉石牌匾,上刻有“新農(nóng)寺”幾個大字。
周公祠,一年有兩次廟會。一次是農(nóng)歷三月二十八,一次是農(nóng)歷七月二十八。這兩個日子,一個是春耕過后,等待灌水插秧。一個是水稻揚花秀穗,地里不能進人,都是農(nóng)閑時侯。是時,由小站鎮(zhèn)至會館這二里許的道路邊,做小買賣的就搭上了席棚,賣紙碼香燭的、賣各色小吃、耍雜耍的排滿了道邊。十里八鄉(xiāng)前來趕廟會、看花會,燒香許愿的善男信女絡(luò)繹不絕,一片節(jié)日的喜慶氛圍。
四鄉(xiāng)的各道花會,此時也演出助興,小站當?shù)氐幕〞械暮屯捅嘘P(guān),也充斥著尚武精神,其中,有一道“舞花棍兒”(也稱打落子)花會,隊前立著一面上書“軍歡民樂”的旗幟,舞者人人都頭扎彩帕,衣短身彩衣,手執(zhí)四尺長短的竹竿,上面綴有銅錢,隨著鑼鼓點,邁著整齊的舞步,手中的花棍兒上下翻飛舞動,敲打著身體不同的部位,棍兒上銅錢也隨之發(fā)出整齊的嚓嚓聲,呈顯出一派軍旅的整肅威武之氣。
還有一道小站獨有的花會,叫“耍狗熊”,隊前的舞者手執(zhí)一柄長把大鐵勺,也稱料勺(喂軍馬承料豆之物),在前引導(dǎo),另一位舞者身著狗熊裝扮,追逐著那把料勺做出前撲、后踞,或打滾或跳躍的各種憨態(tài)。當?shù)匾灿纱嘶〞煲鰜硪痪湫笳Z,叫做“吃飽了,不認大鐵勺!”其余如高蹺、秧歌、旱船等花會,就與他處花會相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