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冶的由來
夏蘭醬
大冶因礦而興,因“冶”而“大”。
大冶的前身是青山場院。
據(jù)宋代樂史《太平寰宇記》載:“大冶縣本鄂州武昌縣地。(唐)天祐二年(905年)偽吳(即五代十國之吳國)析置大冶青山場院,主鹽鐵。(宋)乾德五年(967年),唐國(即五代十國之南唐)升為大冶縣。國朝太平興國二年(977年)來屬?!闭f的是唐昭宗(李曄)天祐二年(905年),吳王(楊行密)令武昌節(jié)度使秦裴在武昌郡永興縣置青山場院(場為采冶機構,院為行政管理機構。場院特指市鎮(zhèn)或“草市”),采礦冶煉,大興爐冶。北宋乾德五年(967年)李煜為南唐國主時,析武昌縣三鄉(xiāng),與青山場院合并新設一縣,根據(jù)《莊子·大宗師》“天地為火爐,造化為大冶”之語,取“大興爐冶”之意,定名為大冶縣。
另北宋王存主編的《元豐九域志》亦載有: “(宋)乾德五年(967年),以大冶場置縣,縣在軍(為宋代行政區(qū)劃名)西八十八里?!保ㄗⅲ号d國軍下轄永興、通山、大冶3縣。2014年在大冶市還地橋鎮(zhèn)高垴村發(fā)現(xiàn)“宋故虞氏夫人墓志銘”石碑,銘文400余字,銘文記載大冶縣屬興國軍管轄。)
青山場院在哪?
據(jù)清同治版《大冶縣志》記載:青山,位于大冶縣西,距城十里,舊設青山場,故名。青山場,原屬永興(今陽新縣)縣境,公元967年,南唐升永興縣青山場并劃武昌三鄉(xiāng)與之合并,設縣治,定名為大冶縣,于此置爐鼓鐵,取其大興爐冶之意。明萬歷年間吳仁(大冶縣令)《重修金堤渡記》中說:“在縣西南隅,有金堤渡,表為金湖,里為青山”。
據(jù)考古發(fā)掘表明,青山冶煉場位于今大冶市金湖街道株林村大青山曹家灣門口畈里,距銅綠山古銅礦遺址以西約1000米。(有資料稱青山場在銅綠山礦一帶;另一說在大冶城區(qū)墈頭至棲儒橋一帶。)
大冶一詞出自唐代李白《武昌宰韓君去思頌碑》云:“君自潞州銅靼尉補調(diào)武昌令……銅鐵曾青,未擇地而出,大冶鼓鑄,如天降神。既烹且爍,數(shù)盈萬億,公私其賴之?!闭f的是韓仲卿(文學家韓愈之父)于唐至德元年、二年(756年、757年)任武昌縣令時,于此置爐,燒煉銅鐵。北宋路振《九國志.秦裴傳》載:“裴在治七年,積軍儲二十萬,開青山大冶,公家仰足?!备_指是秦裴創(chuàng)辦青山場院。
青山場院自北宋乾德五年置大冶縣以來,歷為縣治。1912年后因城外有淘金井,水泛則沒,稱金湖鎮(zhèn)。1949年稱城關鎮(zhèn)。1962年改稱大冶鎮(zhèn)。1995年撤縣設市時改設金湖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