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烏蘭察布九十九泉傳說故事
春柏郎
烏蘭察布市輝騰錫勒草原是內蒙古自治區(qū)有名的旅游勝地,在這個旅游勝地有著名的九十九泉,如同鑲嵌在輝騰錫勒草原上的明珠。而這九十九泉卻與北魏皇帝、窩闊臺和契丹皇帝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傳說與故事。
九十九泉位于卓資縣境內,高踞于陰山之巔。陰山峰巒疊嶂,崢嶸雄峻,蜿蜒于內蒙古中部。它橫貫東西,北連茫無邊際的科布爾草原,南臨奔騰萬里的滔滔黃河。九十九泉“草木茂盛多禽獸”,自古就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苑囿。傳說這里曾是女媧造人的地方。被稱為九十九泉的九十九個湖泊,就是女媧當年挖土捏人留下的土坑。這九十九泉位于陰山之巔,恰似山頂上錯落有致的九十九個天池,無比神秘,無比清涼,成了一些君王的避暑勝地。
相傳,來這里觀光避暑的第一位皇帝就是北魏的開國皇帝拓跋珪。他是拓跋鮮卑部一個年輕有為的君王,出生在今涼城縣岱海(古之參合陂)北岸,稱代王,建都于今和林格爾縣土城子,(古之定襄盛樂)。同年四月,改稱魏王。稱王這年他只有16歲。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乳臭未干的少年,卻胸懷大志,趁前秦覆滅、北方混亂之機,在賢臣們的輔佐下收集舊部,橫刀立馬縱橫沙場,征戰(zhàn)于陰山南北,殪劉顯,屠衛(wèi)展,平慕容,定中廈,經過十幾年的征戰(zhàn),終于統(tǒng)一了廣大的北方地區(qū),于公元396年在定襄盛樂建天子號,398年遷都平城(今大同市),遂稱皇帝,建立北魏政權。
公元406年農歷八月,拓跋珪從平城出發(fā)北巡,行幸豺山宮,遂至青牛山,然后西登武要北原,飽覽了九十九泉的秀美風光。臨走時,他還頒旨讓部下在這里建造石亭一座,亭內立碑,銘名“九十九泉”。
如今,這石亭已經消失無蹤。
時隔10年,年輕有為的拓跋珪兒子拓跋嗣來到九十九泉觀光。而輝騰錫勒草原上這些大小無數(shù)的海子叫九十九泉,最早被載入史冊應該歸功于北魏皇帝。
九十九泉接待過北方民族好幾個朝代的君王,其中有元太宗窩闊臺。他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第三個兒子,跟隨成吉思汗伐金朝,定西域,攻城掠地戰(zhàn)功顯赫。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西征途中駕崩,傳位于他。窩闊臺即位之時,正是向金國大舉用兵之際。據(jù)《元史》記載:公元1231年夏,窩闊臺避暑于九十九泉,命拖雷出師寶雞……由于窩闊臺的大帳設在這里,九十九泉便成了軍事指揮中心。
窩闊臺是個賢明的君主,他先禮后兵,曾派使臣窩楞其爾貝南下和談,勸說金國投降。金國大將依拉布哈不但不講和,還扣押了使臣,并利用偶然的一個機會攻破了慶陽重圍,于是氣焰更加囂張,放回窩楞其爾貝,并讓他帶話給窩闊臺:“我金朝兵馬嚴陣以待,若有膽量,可前來決戰(zhàn)”。窩闊臺一聽大怒,點起大軍向金國挺進,一路上過關斬將,連克六十多處要塞,直搗鳳翔府,迫使金國投降。
因為九十九泉是指揮作戰(zhàn)的中心,一道道旨令從這里發(fā)出,同時一份份捷報傳到這里來,所以,它的名氣也就更大了。
如今,這里有窩闊臺屯兵北伐時的兵器庫和點將臺遺址。
夏奈缽之地
據(jù)史料記載,遼代有5個皇帝到九十九泉習武、狩獵、賞景、戲水。
公元916年,烏蘭察布察哈爾地區(qū)為契丹轄地。公元951年,遼世宗來到九十九泉,舉行夏奈缽,避暑觀光。并召集各部將領來到這里,商量決策軍機大事。在公元1044年,遼興宗集結各路大軍于九十九泉一帶,討論部署征伐西夏軍事行動方向,開了二十天會議。當年10月,正式從九十九泉向西夏進攻。
其實,九十九泉蒙古語叫敖倫淖爾,相傳九十九泉是造物主喜愛這里的美景,便用泥土捏了一個99瓣的蓮花盆置于此地,后來變成了九十九泉。
如今,輝騰錫勒草原因九十九泉享譽中外,這里景致優(yōu)美,天氣可謂是西邊雨,東邊晴,讓人們感受四季變化的同時,也讓人們迷戀這里的美景,聽水鳥鳴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