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仙游 明代戶部尚書鄭紀(2)
凝夢
救荒有方,倡導武選
不久,鄭紀改任南京通政司左通政要職,他精明干練,深見卓識力,推求真務實的政風。當時山東連年大旱,寸草不生,饑民流亡。鄭紀參考宋代救荒的成功案例,針對當朝實際,呈獻《上救荒、備荒十事》,提出五條救荒應急措施。一是截借官軍糧船救濟饑民;二是讓工部修治黃河,以工代賑;三是募商人以米易鹽,賑濟饑民;四是招募兵員,國得兵以強,兵得糧以養(yǎng),一舉兩得;五是蘇松地區(qū)賑濟結束后,將現有銀兩盡數解送戶部,抵銷截借官軍糧船。這些救荒、備荒措施,既從長遠考慮,又切合實際,簡易可行,不僅迅速有效解除燃眉之急,也有一舉多得之效,被孝宗所嘉納。他也深知朝政之弊,規(guī)諫孝宗節(jié)省濫費,裁撤冗員。
弘治七年(1494),鄭紀升太常寺卿,掌管禮制。他針對當時祭孔之禮,上疏《修明禮典疏》,請求修明禮典,以正教化,痛斥佛道延壽秘術,請求革罷京都設醮祝壽之舉,禁絕教坊樂工妻女接客謀生,以純正風教。
弘治九年(1496),朝廷下詔南京五府六部舉保將材。鄭紀認為,舉保將材為一時救急之策,培養(yǎng)將材則是長久之計,不然年年歲歲,臨饑拔苗,遇渴掘井,不足以救饑渴。為此,呈上《奏設武舉,以培養(yǎng)將材疏》,建議參照唐宋成功經驗,開設武舉之科,以策論定去取,以弓馬定高下,公開公平選拔將材。
主政戶部,惠及兵民
弘治十年(1497),鄭紀升任南京戶部右侍郎,他胸懷大局,心謀國計,勇于革除積弊,推行制度創(chuàng)新,求真務實,具有經國濟世之才。他處事精明,善于抓住機制,拔本塞源,革弊去害。在任上,他廣開財源,增加儲用,杜絕制外濫支官糧,扭轉國家儲備匱乏的被動局面;他密疏奏請,將各衙門新增官糧,凡舊例所無者一并革去,杜絕倉糧濫費,以利恢復京糧正常儲備水平;他上疏清理財賦,提高邊防儲備;他針對民間私恃錢幣現象,硫請統(tǒng)一錢法。
弘治十四年(1501),蘇皖等地大旱,赤地千里,災民饑寒交迫。鄭紀聽說太監(jiān)羅兌剛病故不久,遺留金銀財寶甚多,緞匹、器皿不計其數,于是上疏乞請皇上派遣公正的官員,逐一檢查羅兌遺產,全數用于買米救濟饑民性命。
激流勇退,移風易俗
鄭紀擔任戶部侍郎達十年之久,主持部事多年,因革除積弊,得罪了既得利益者。弘治十七年(1504)三月,72歲的鄭紀,鑒于病勢益增,第19次疏請致仕。孝宗只好晉升鄭紀戶部尚書致仕,并用驛傳送歸。
鄭紀致仕后仍不忘臣子安民濟世之責,不遺余力為民解困謀利。仙游由于賦役繁重及虎災、瘟疫,人口大減,尤其是兵役之災,令民不堪忍受。鄭紀查明實情后,致書建布政司右參政龐泮,奏請朝廷改正文冊,促使為害多年的軍戶之法終于停止實行;針對鄉(xiāng)俗奢侈之風,他擬出《歸田咨目》十條,涉及迎送往來之禮,對本家留客、親朋往來、慶祭鄉(xiāng)飲、鄉(xiāng)邦吉兇禮、冠婚喪祭,以及書信、作文、賦詩等,一一作出規(guī)定,具體可行,又不違世人之常情,又痛改虛應奢華陋習。
鄭紀從西鄉(xiāng)屏山移居仙邑南湖書院。天朗氣清之時,葛巾野服,憂樂有節(jié)。興致之時,賦詩作文。他曾經與文友在楓亭組織了仙游歷史上的第一個文學社———耆樂社,開仙游文學活動的先河。鄭紀文章簡潔,詩詞精美,著有《東園文集》、《東園吟稿》、《歸田錄》等書?!稏|園文集》為雜文集,十三卷,收入《四庫全書》。清代乾隆進士吳濂稱他的文章“思想深切,辭旨醇正”。
正德八年(1513),鄭紀病逝,年76歲。之前,名臣林俊、孝子劉閔、福建巡按御史韓廉與守巡等省官前來探病,鄭紀只對他們說:“仙城未固,愿完成其事,以惠一方。”鄭紀一生仕途,幾番進退,才未盡用,雖僅二十余年,政績依然可觀,他的宏才大略、輔國才器深為朝野所仰慕。莆陽名臣周瑛追述鄭紀生平事跡說:“君子謂其有匹休(媲美)古人之行,而世不能殫:有經濟天下之才,而時不盡用。出處始終光明俊偉,于富貴利達泊如(恬淡自如)也?!?/p>
鄭紀居官清廉,雖處貴顯而能清約自持,不經營產業(yè)。人稱其“慷慨有大志。事茍合義,不以私利害動其心;澤可及民,亦不必功歸于己。卒時,家無羨錢奇玩。
后來,鄭紀的后人在其祖屋和祠堂里發(fā)掘出“一品尚書”和“三朝元老”兩方木制牌匾。據《鄭氏族譜》記載,正德三年戊辰(1508年)十一月,鄭紀病終故里,卒后入祀仙游鄉(xiāng)賢祠。
上述二匾系正德九年(1514年)所立,其一“巡按福建監(jiān)察御史李堂、承布政使司胡拱、右參政艾燮、左參議彭教為‘一品尚書’資善大夫南京戶部尚書致仕奉詔晉一品階榮祿大夫鄭紀,正德九年五月吉日立,大清嘉慶元年九秋穀旦重修”;其二,“欽察巡按福建監(jiān)察御史王榮、福建按察使王奭、副使湯泰、僉事查約為‘三朝元老’賜天順庚辰進士,授檢討充憲宗朝經筵講官歷任孝宗朝、國子祭酒太常寺卿戶部尚書鄭紀立,正德九年歲次甲戌五月吉日”。牌匾均為木質雕刻,正面油漆基本脫落,長寬比例為366.5×98.5(厘米),陽刻,正文楷書字徑45厘米,雖部分題字已經脫落,但痕跡歷歷在目,明晰可辨。以上二方牌匾實屬罕見文物,為研究鄭紀身世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時至今日,鄭紀的故事,仍在仙游坊間流傳。位于鯉中步行街的鄭紀祠堂,大門前的楹聯“歷三朝一品尚書亮節(jié)高照,施仁政太平十疏經國輔世”,無疑是對鄭紀政聲卓著的高度歸納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