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祁縣喬家大院主人“喬致庸”的傳奇故事
惜蕊醬
喬致庸(1818年-1907年),字仲登,號曉池,山西祁縣(今山西祁縣)人,喬家第四位當家人,著名晉商,人稱“亮財主”。喬致庸是清朝末年山西晉商的代表商人,在家族生意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棄文從商接手生意。在他的不斷努力下,生意日漸興隆,至清末,喬氏家族已經(jīng)在中國各地有票號、錢莊、當鋪、糧店200多處,資產(chǎn)達到數(shù)千萬兩白銀。在國弱民貧的清朝,晉商能夠走向全國,實屬不易。
嘉慶二十三年,喬致庸出生于山西祁縣的一個商賈世家,父親喬全美,幼年父母雙亡,由兄長喬致廣撫育長大。少年時期因兄長病故,喬致庸棄學從商,開始掌管喬氏家族生意。在他執(zhí)掌家務時期,喬氏家族事業(yè)日益興盛,成為山西富甲一方的商戶。其下屬復字號稱雄包頭,有“先有復盛公,后有包頭城”的說法。另有大德通、大德恒兩大票號遍布中國各地商埠、碼頭。喬致庸本人也被稱為“亮財主”。
喬致庸曾先后娶過六個妻子,分別是馬氏、高氏、楊氏、周氏、楊氏、楊氏,育有六個兒子,十一個孫子,其中三兒子喬景儼在喬致庸晚年時當家。
喬致庸待人隨和,講究誠信為本、“以德經(jīng)商”。喬致庸一生做出諸多善行。光緒三年天遭大旱,喬致庸開糧倉賑濟災民。光緒三十二年,喬致庸去世,終年89歲。
經(jīng)商之道
“人棄我取,薄利廣銷,維護信譽,不弄虛偽”,喬致庸以儒術指導商業(yè)經(jīng)營,他執(zhí)掌家業(yè)時,“在中堂”事業(yè)突飛猛進,家資千萬,他成為“在中堂”殷實家財真正的奠基人,財勢躋身全省富戶前列。資本愈見盈厚,但他并不沾沾自喜,反而激流勇退,將商務全權委任長子及長孫,休閑家居,閉門課子。他經(jīng)常告誡兒孫,經(jīng)商處世要以“信”為重,其次是“義”,不哄人不騙人,第三才是“利”,不能把利放在首位。喬致庸還把親擬的對聯(lián)讓人刻就,掛在內(nèi)宅門上:“求名求利莫求人,須求己。惜農(nóng)惜食非惜財,緣惜?!保源烁嬲]子孫要注重節(jié)儉,不可貪圖安逸。而“在中堂”后來敗落的直接原因是戰(zhàn)爭爆發(fā)。1938年,大片國土淪陷,“在中堂”自然在所難免。
喬致庸成為商場巨賈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善于用人,他培養(yǎng)出了中國第一任銀行行長。
喬致庸的經(jīng)商理念是一信、二義、三利。即以信譽徠客,以義待人,信義為先,利取正途。喬致庸尤善于用人,這是他經(jīng)商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如禮遇聘請閻。閻原為平遙蔚長厚票號福州分莊經(jīng)理,閻與年輕武官恩壽交往密切,當恩壽為升遷需銀兩時,閻自行作主曾為恩壽墊支銀10萬兩。為此閻維藩被人告發(fā),并受到總號斥責。后恩壽擢升漢口將軍,不幾年恩壽已歸還了所借蔚長厚之銀,并為票號開拓了業(yè)務。但閻維藩因曾經(jīng)受到排擠和總號斥責喪失了對蔚長厚的感情,決計離開蔚長厚返鄉(xiāng)另謀他就。
喬致庸知道閻維藩是個商界難得人才,便派其子備了八抬大轎、兩班人馬在閻維藩返鄉(xiāng)必經(jīng)路口迎接。一班人馬在路口一連等了數(shù)日,終于見到閻維藩,致庸之子說明來意和父親的殷切之情,使閻氏大為感動。閻心想:喬家富甲三晉,財勢赫赫,對他如此禮遇,實在三生有幸。致庸之子又讓閻坐八乘大轎,自己騎馬驅(qū)馳左右,并說明此乃家父特地囑咐。這更使閻氏感動不已。二人相讓不已,最后只好讓八乘大轎抬著閻氏衣帽,算是代閻坐轎,而二人則并馬而行。
閻氏來到喬家,致庸盛情款待。喬致庸見閻維藩舉止有度,精明穩(wěn)健,精通業(yè)務。而閻氏時僅36歲,致庸更是感嘆年輕有為,是難得之經(jīng)濟人才。當即聘請閻氏出任喬家大德恒票號經(jīng)理。閻氏對照在蔚長厚的境況,深感喬家對他之器重,知遇之恩,當即表示愿殫精竭慮,效犬馬之勞。閻氏自主持大德恒票號以來的二十六年間,使票號日益興隆,后來居上,成為最有生命力好競爭力的票號,逢賬期按股分紅均在八千到一萬兩之間,閻氏為喬家的商業(yè)發(fā)展立下了卓越功勞。
喬家的商業(yè)得以超常規(guī)發(fā)展,是因為喬致庸能夠不拘一格用人才。馬公甫,本是復盛公字號里的小伙計,雄才大略的喬致庸識出他是個人才,在大掌柜告老后,讓他當上了復盛公的大掌柜,給包頭商界留下諺語:馬公甫一步登天。馬荀,本是復盛西字號下屬糧店里的小掌柜,不識字,但經(jīng)營有方,盈利不小。喬致庸便給他一副資本,讓糧店獨立經(jīng)營,他成為大掌柜后也給喬家賺回不少銀子。大德通票號總經(jīng)理高鈺也是如此,后來為喬家收進幾十萬兩白銀的紅利。
治家之道
喬致庸治家很嚴。其家規(guī)有:一不準吸毒,二不準納妾,三不準虐仆,四不準賭博,五不準冶游,六不準酗酒。
這些家規(guī)既杜絕了禍起蕭墻的根由,又成為家庭持盈保泰的保證。喬致庸先后娶過六位妻子,但都是續(xù)弦。喬致庸將《朱子格言》作為其兒孫啟蒙必讀之書。他常告誡兒孫戒“驕、貪、懶”三字。并教育兒孫“唯無私才可大公,唯大公才可大器”;“氣忌躁、言忌浮、才忌露、學忌滿、知欲圓、行欲方”;“待人要豐,自奉要約”。若兒孫有過錯,則責令跪地背誦《朱子格言》。如浪費糧食,則命跪誦若干次“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直到承認錯誤,磕頭謝罪。他對他的兒子進行了排隊分析,認為長子不可委以重任,因為長子驕橫跋扈;次子個性暴烈;三子過于老實,亦非經(jīng)濟之才;四子樸實遲鈍,不善于說話;五子是個書呆子;六子體質(zhì)瘦弱,難擔大業(yè),沒有一個是他的理想繼承人。只有長孫喬映霞性格忠誠厚道,聰明伶俐,故對映霞寄予厚望,教誨亦多。這些教誨,對喬映霞的立身行事是有很大影響的。
喬家發(fā)家史
喬家的第一代喬貴發(fā)大約是乾隆年間人。乾隆初年,喬貴發(fā)為做生意走西口,在包頭一個當鋪當?shù)陠T。十余年后喬貴發(fā)和秦姓同鄉(xiāng)開了一個小字號廣盛公。后來生意不景氣,廣盛公面臨破產(chǎn)。但廣盛公的許多生意伙伴認為廣盛公東家為人處世不錯,不忍看他們破產(chǎn),相約三年后再來收欠賬。三年后,喬貴發(fā)不但還清欠款,生意還重新復興,把廣盛公改名為復盛公。這已經(jīng)是嘉慶年間的事了。這個故事似乎已經(jīng)奠定了喬家經(jīng)商重誠信的基礎。而將家族生意乃至票號生意發(fā)揚光大的,正是喬貴發(fā)的孫子喬致庸。
歷經(jīng)兩代人經(jīng)營,到喬致庸出生時,喬家家境已經(jīng)比較富裕。喬致庸青年時代已經(jīng)考中了秀才,他的生活本來應該與商道無關的?!爱敃r喬家有三門。一門人丁不旺,二門已經(jīng)出了5個舉人,家里豎了5個石旗桿,生意則是喬致庸所在的三門主要在做,但三門卻沒出過一個舉人。喬致庸的大哥有個愿望,就是希望喬致庸能給三門掙個舉人,豎個旗桿。如果將來能再中個進士,這輩子的任務就提前完成了。
然而沒想到咸豐初年,北方捻軍和南方太平軍起義,南北茶路斷絕,喬家當時在祁縣的大德興絲茶莊主營生意就是絲茶。喬家雖然主營絲茶,但在當時山西商人中也并非最大。喬致庸的大哥因戰(zhàn)亂對生意的重大打擊而一病不起,本來將以一介儒生終了的喬致庸于是不得不接手家族生意。從咸豐初年到光緒末年,喬致庸的人生經(jīng)歷了整個清朝晚期。接手家族生意后,他卻在社會動蕩、兵荒馬亂的清朝晚期把喬家的生意推到了頂峰,尤其是喬家的票號生意。喬致庸當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疏通南方的茶路、絲路。
當時喬家還沒有涉及票號生意。那時已經(jīng)有了平遙的日昌升票號,現(xiàn)在找到的最早證據(jù)是日昌升在1823年分賬的記錄,當時是5年一次。不過公認在日昌升之前,平遙就已經(jīng)有了商號經(jīng)營匯兌。作為一個新興行業(yè),票號是平遙人而不是祁縣人開創(chuàng)的。當時票號很少,全國也只有5家,其中最大的日升昌也只有7個分號,且不和中小商人打交道,影響非常有限,一般小商人還必須帶著銀子做生意。當喬致庸意識到票號的廣闊前景后,志向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匯通天下。這個想法多么先進,他的理想有多大!這不就類似今天的銀聯(lián)嗎?100多年前的山西商人在那個時代就已經(jīng)有這樣完善的想法和廣大的氣魄了。不但如此,喬致庸雖然力圖將票號發(fā)展到全國,卻并沒有壟斷票號生意的意愿。他的想法,其艱難和風險都一眼可知——比如你想讓票號把20兩銀子匯到南方,這在當時連路費都不夠。想想看,如果你喬家在新疆要是有票號,讓你匯一兩銀子去你也必須做到,這個成本和風險何其驚人!但喬致庸就是那樣的理想主義。
喬致庸創(chuàng)辦的銀號
喬致庸之所以如此看重票號的前途自有他的心得。當時商路上土匪和亂軍縱橫,商人攜帶大量銀兩非常危險不便。而票號兌換的匯票即便被土匪所截,沒有密記也不可能在票號中兌換到銀子。令人驚訝的是,后人考證,整個山西票號史上,至今一例有據(jù)可查的誤兌錯兌都沒有過。喬致庸利用喬家的資本一氣開了兩個票號大德通和大德豐。
成立于咸豐年間的大德興最初主要經(jīng)營茶葉,同時也搞匯兌。喬致庸后來發(fā)現(xiàn)票號是更新的產(chǎn)業(yè),于是改成匯兌為主,茶葉為輔。光緒十年,喬致庸把大德興改為大德通,同年專門成立了大德豐票號,專營匯兌。在喬致庸經(jīng)營下,后來大德通和大德豐都成為全國屈指可數(shù)的大票號。武殿學用這樣幾個數(shù)據(jù)顯示了喬致庸經(jīng)營票號的發(fā)展速度,光緒十年大德豐成立時的資本是6萬兩,沒幾年就變成12萬兩,到光緒十幾年的時候資本已經(jīng)增加到35萬兩了。原因其實很簡單。喬致庸把每年利潤部分繼續(xù)投入作為資本,行話稱為“倍本”。通常山西商人會在每一個賬期分利,每個賬期一般有3年,4年或者5年。喬致庸幾乎所有紅利都投入到資本中,他的資本在當時的票號里也可以說首屈一指。當時有人估計喬家的資本有四五百萬兩白銀。建國后的研究估計,喬家的流動資金約在800萬到1000萬兩,這還不包括票號和房地產(chǎn)。這個數(shù)字是大家估算的,因沒有明確記錄,主要根據(jù)喬家當時有多少鋪面字號來推算,準不準也很難說。但在當時山西,喬致庸作為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成為明代開始發(fā)跡的山西商人群體中處于上升期的新興力量。
喬家始祖喬貴發(fā),祖居祁縣喬家堡,因其父母雙亡,早年常為人幫傭,是一個衣不遮體無依無靠的光棍漢。乾隆初年與秦姓結為異姓兄弟,一同出走口外,開始在薩拉開廳合成當鋪做伙計,稍有積蓄,便轉(zhuǎn)到西腦包開草料鋪,兼銷豆腐、豆芽、切面及零星雜貨。二人苦心經(jīng)營,生意日見起色。但后來又一度虧賠,幾乎歇業(yè)。喬只好回原籍種地,留秦姓守攤。喬回原籍后娶積氏為妻,后續(xù)李氏。
乾隆二十年(1755)口外糧食豐收,秦氏趁糧價低時購存一批黃豆,不料次年黃豆歉收,秦把黃豆出售,獲利頗豐,便把喬從原籍叫來共同經(jīng)營。喬秦二人把店移到東前街,開設客貨棧廣盛公,喬秦二人當上了財東。到嘉慶時,廣盛公生意十分興隆,但一次倒賣“買樹梢”蝕本。所謂“買樹梢”就是當農(nóng)民急于用錢時,將其青苗作抵押,商號借錢給農(nóng)民。廣盛公這次“買樹梢”蝕本,幾乎倒閉,幸當?shù)赝鶃順I(yè)戶支持,議定將廣盛公欠款緩期三年歸還,使廣盛公得以茍延殘喘。到三年結賬時,廣盛公不但還清了債款,而且大有余利。秦、喬認為此乃復興基業(yè)起點,便把廣盛公改名復盛公。喬氏以在中堂、大吉堂、進修堂、德興堂名義,秦氏以三余堂名義,在復盛公共投資白銀3萬兩,業(yè)務仍以經(jīng)營油糧米面為主,后又兼營酒、衣服、錢鋪,買賣日益興隆。
喬家子弟恪守祖訓,定有家規(guī),不準嫖賭,不準納妾,不準酗酒。因此喬姓家業(yè)興旺。而秦姓子弟吃喝嫖賭,揮在浪費,漸從號內(nèi)將股抽出,全部花光。秦氏抽出之股均由喬家補進,最后復盛公14個財股中秦姓只留1分2厘5,余皆為喬姓之股。
復盛公成為喬姓之商號后,買賣興隆,繼在包頭增設復盛全、復盛西商號和復盛菜園。后來又在包頭城內(nèi)共開設復盛公、復盛西、復盛全等有19個門面,四、五百職工,是包頭城開辦最早、實力最為雄厚的商號,故包頭城有“先有復盛公,后有包頭城”之說。
喬氏依托復字號,又向國內(nèi)各大中商埠發(fā)展,先后在京、津、東北、長江流域各城鎮(zhèn)設立商號。光緒十年(1884)又設大德通、大德恒票號。大德通票號最初資本6萬兩,中期增銀12萬兩,最后增至35萬兩。大德恒票號資本10萬兩。二票號在全國各地有20多個碼頭(分號)。西至蘭州、西安,東至南京、上海、杭州,北至張家口、歸化、包頭,東北至沈陽等地,均設有喬氏商號。徐珂《清稗類鈔》載,喬氏共有資產(chǎn)四五百萬兩。實際不止此數(shù),清末喬氏在全國各地有票號、錢莊、當鋪、糧店等200多處,有流動資金700——1000萬兩以上,加上土地房產(chǎn)等不動產(chǎn),有資產(chǎn)數(shù)千萬兩。
喬氏在商業(yè)經(jīng)營中很注意網(wǎng)羅人才,這也是喬氏商業(yè)長久興旺的重要原因。如祁縣人閻維藩(1859-1949),原在平遙蔚長厚票號福州分莊任職時,曾為福州都司恩壽墊支白銀賄官,總號認為閻違背號規(guī),要處置維藩,不久恩壽升遷漢口將軍,但維藩因處分之事不快,已決意辭職。喬致庸得知消息,認為閻善于交給官府,又是個經(jīng)營人才,派其子學儀專程途中截迎,禮聘閻氏為大德通票號總經(jīng)理,許全權處理號事。閻為報答喬氏知遇之恩,彈精竭慮,苦心全營,使喬氏商業(yè)獲益非淺。喬氏為其商業(yè)之繁盛,一直注意交結官府。
喬映霞就認為花錢捐官買來的只不過是死后銘碑上的殊榮,并無可驕傲之處,而花錢結識權貴則可作為經(jīng)商靠山。如果某官在官場失意,又可另外交結新官吏。也就是說前一個靠山倒了,還可找新靠山,使商業(yè)經(jīng)營不受影響。喬氏交結權官,上至皇室親貴,至州府縣吏,四方籠絡,八方疏通。光緒以來,陜甘封疆大吏、山西巡撫道員,幾乎都與喬氏的商業(yè)在經(jīng)濟上有交往。庚子事變,慈禧西逃,途經(jīng)山西時,喬氏大展交結官吏之能事,使慈禧行營設在其所辦票號祁縣大德通總號,又出借給清廷40萬銀兩,以解清廷西逃財政拮據(jù)之急。清廷當然也是“投之以挑,報之以李”,此后對喬氏商業(yè)多加關照,又讓山西巡撫丁寶銓將“福種瑯環(huán)”匾賜喬氏,喬氏商業(yè)也得以借此大壯聲威,擴大了影響。
喬貴發(fā)共有三子,長于全德,堂名德星堂,但后繼乏人,人丁缺少,故長門所營商業(yè)較遜色。
次門全義,生子致遠,堂名寧守堂。致遠生二子。長嶸,堂名保和堂,次超五,堂名保元堂。喬超五是咸豐九年(1850)舉人,光緒初補新城知縣,在他的影響下,其子弟秉承遺訓,追求功名,故喬姓這一支,父子、叔侄、爺孫、兄弟、舅甥多有科名。
三門全美,堂名在中堂。全美生二子,長子致廣,英年早逝;次子致庸(1818一1907),是喬家中一位出類拔萃人物,他歷經(jīng)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四個朝代,為喬氏家族的繁榮立下了大功。致庸先是想以“儒術榮門閥”,后又感到此乃舍本求末。于是決心繼承租業(yè),在商界大展宏圖。致庸治商有方,并主張經(jīng)商首重信,次重義,第三才是利。他認為:經(jīng)商必須戒懶、戒驕、戒貪。在致庸的精心經(jīng)營下,喬氏“在中堂”的商業(yè)得到很大發(fā)展,人稱致庸為“亮財主”。致庸生有六子,次子景儀所生子映霞,過繼長子景岱,人皆稱大少,喬氏在中堂后來由他主持。
映霞深受乃祖熏陶,主持喬家以來,事業(yè)心強,治家頗嚴。映霞不愿意喬家諾大家業(yè)在他手中敗落,力圖振興,維護這個家族的繁盛和完整。
映霞還針對眾兄弟與子弟的性格特點,分別立書齋名,如“不泥古齋”、“知不足齋”、“日新齋”、“自強不息齋”、“一日三省齋”等,以資互勉,并訂立家現(xiàn):一不準吸鴉片,二不準納妾,三不準賭博,四不準冶游,五不準酗酒等。
喬家對子弟讀書也十分重視,而且要求甚嚴。他們聘私塾教師一定要聘學問大的,在接待上也尤為禮遇。如對所聘本縣名儒劉奮熙,尊敬異常,以致不敢對劉提報酬,只是暗中對劉家給予多方資助。喬家對教師逢節(jié)日有例敬,專配有二名書童陪待,吃飯時由家長作陪,遇有家宴或送請賓朋,必為教師設首席相待,教師回家時,必備轎車接送,家長率子弟恭立甬道送迎。喬氏如此尊重教師。其目的是在子弟中樹立教師威望,生崇敬之心,有利于教師秉權執(zhí)教。約束驕橫的小少爺。同時使教師有所感戴,可不遺余力地施教,最后受益者仍為喬家。喬氏重教之風,為喬家培育了許多人才,其后代子弟有不少人進入高等學府,成為科學家、教授和愛國軍人等。
盡管喬映霞很能干,但他的婚姻生活并不完美,而且還引起過報界注意。映霞思想化較開明,早期崇拜康梁,后傾向?qū)O中山推翻帝制,曾率先剪辮子,動員家族婦女解除纏足之陋習,又任過區(qū)長、禁煙委主任。一次在與鄰村人械斗中,誤用槍打死一人,花了很多金銀才了結此事。1914年金永任山西巡按時,意欲勒索喬家,又舊事重提;傳拘映霞。不得已逃天津租界。在此期間,信奉了基督教。映霞原配程氏,難產(chǎn)身亡。繼娶楊氏,生子健,但楊氏不久也去世。一次,映霞在津偶然與劉菊秀邂逅相遇。劉氏天津人,協(xié)和醫(yī)專肄業(yè),護士。映霞在津因微疾入院,劉正在病房實習,二人相識,后成婚,生一子,生活了五年。后二人因個性不合,時有口角,裂痕越來越大,最后離異。映霞痛不欲生,曾跳樓自殺,致使踝骨斷裂,終生成踢腿?!对谥刑谩獑碳掖笤骸芬粫d:“對劉菊秀外界詆毀頗多,說她原本有情夫,和映霞結婚不過貪喬家之財而已。婚后仍和原來情人鴻雁往來,暗渡陳倉,還說得有鼻子有眼的,什么通信用英文書寫,欺映霞不識英文,映霞截獲原信著人翻譯,始知為請書等等。”1994年筆者在日訪學期間,蒙日本學者小野信爾、小野和子教授幫助獲得民國10年2月28日出版的《解放畫報》第17、18期,載有《一封內(nèi)容復雜的信》,披露了映霞與劉的婚姻內(nèi)情:即喬劉是1917年夏經(jīng)人介紹結識,是年11月20日(農(nóng)歷)結婚,1918年10月30日生一子,劉之情人是美國麻省工大碩士林某,該報還登載了劉林英文通信。
但喬劉離婚后,劉嫁北京某醫(yī)生。文章指出:“劉女士本不愛喬,是父母拿喬財產(chǎn)染她之心,才為勢所屈。所以教會的牧師為了財產(chǎn)離經(jīng)叛道了,堂堂的碩士為了財產(chǎn)變成拆白黨了!信教的婦女為了財產(chǎn)墜入地獄了!忠厚的男子為了財產(chǎn)受著痛苦了!財產(chǎn)究竟是好東西呢?還是壞東西呢?還是不會用財產(chǎn)呢?”
該文作者結論道:“父母遺產(chǎn)不是享福之具,實是取禍之道。有志的男女,不應收受父母之遺產(chǎn),明白的父母,不應將遺產(chǎn)傳之子女?!睆膯逃诚嫉幕橐龉适轮?,可知民國初年喬氏資產(chǎn)尚多,不過并不等于喬映霞就能有了幸福美滿的婚煙。
喬氏家族的衰敗,是從清末清政府設戶部銀行始。時喬氏票號業(yè)務多被官辦銀行奪走,公私存款大幅度減少,喬氏不得不把票號改組為錢莊。辛亥革命時期,隨著清王朝的滅亡,原依附清王朝的喬氏商業(yè),大受損失。喬氏在包頭的復字號商業(yè),1926年馮玉祥軍向北撤退,餉糧皆由包頭商號墊支,攤派極重,喬氏復字號因此損失糧食五萬石,現(xiàn)洋150萬元,元氣大傷。1937年日軍侵占包頭,喬氏復字號當鋪、錢鋪均被日偽組織接收??箲?zhàn)后,喬氏商號復業(yè),僅茍延殘喘,到解放前已是奄奄一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