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芒那節(jié)
含蘭
壯族芒那節(jié)以廣西西南部,以隆安縣為中心,波及左右江三角洲地帶,東起金陵、壇洛,南起扶綏縣的中東、昌平、黎渠,西北至田東、田陽、平果、武鳴等縣鄉(xiāng)鎮(zhèn)。祭祀最為集中的是隆安縣的那桐、喬建、丁當、南圩等鄉(xiāng)鎮(zhèn)。淥水江、羅興江、右江這三江會合處的羅興、鷺鶿、博浪、儒浩、廷羅等村屯是隆安縣壯族芒那節(jié)的中心區(qū)。
隆安壯族芒那節(jié),又叫“稻神祭”,起源于6000年前新石器時代中晚期,是桂西南壯族人民在長期的農耕生活和稻作習俗中形成的以娛神為內容,帶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祭祀活動,于每年農歷六月初六生日舉行。
芒那節(jié)含有歷史、宗教、民俗、藝術、商貿等諸多文化內容的傳統(tǒng)民間文化活動,它萌芽于新石器時代隆安大龍?zhí)兜氖P祭祀活動,與石鏟祭祀有一定的歷史淵源,是‘那’文化的一部分,而‘那’文化事實上就是指稻作文化。
在壯語中,“芒”“那”分別是“神”和“水田、水稻”之意,芒那節(jié)即稻神節(jié)。
稻神祭是一個系列性的稻作祭祀活動,從農歷四月初八開始至七月廿日結束。其中主要有四月初八“求雨”、“祭農具”,六月初六“招稻魂”“驅田鬼”、“請婭王”、七月廿“祭姆王”等六大活動內容。
整個祭祀活動以六月初六的“招稻魂”、“驅田鬼”“請婭王”等三個儀式最為熱烈、最為隆重,它是整個稻神祭的核心。人們之所以選擇六月初六為祭祀核心,原因是農歷六月是水稻抽穗揚花的時候,也是一年是否豐收的重要關頭,所以遠古的壯民族祖先選擇稻神婭王的生日六月初六這一天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是借以祈求稻神婭王的保佑。傳說在這一天必須祭祀稻神,否則十幾天后水稻就會出現(xiàn)空實,不“勾頭”結穗。因此芒那節(jié)寄托著農民對豐收的期待,是當?shù)匾荒曛惺种匾墓?jié)日。
在隆安當?shù)?,流傳著芒那?jié)起源的傳說:遠古壯族先民以野果為生,常常食不果腹。婭王就給人們送來了黃澄澄的稻種,并人們種植和收割水稻的技術。為了感謝婭王,人們把婭王尊為“稻神”,有部分地方尊為“大王”猜謎語,還為她立了大王廟。并將她的生日六月初六作為水稻的誕生日,每年在這一天進行祭祀。
近年來,壯族芒那節(jié)期間,除了舉辦傳統(tǒng)的祭祀活動外,還增加了“百家宴”活動,六月初六,主要的祭祀儀式結束后,全村上下拖家?guī)Э趤?,參加百家宴。百家宴上,蘆笙、竹笛、天琴合奏齊鳴,為宴會增添了許多歡樂和諧的氣氛。當酒足飯飽后,人們開始進行各種各樣的文藝活動。由村民集資請來的各種文藝團體開始表演,以粵劇、壯劇、舞獅和山歌對唱為主,還有猜謎語、打籃球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
在那桐鎮(zhèn),四月初八除了“求雨”和“祭農具”外,還進行農具交易活動,人們不失時機地帶來眾多的農具在集市易,場面非常紅火,年年購銷兩旺。
壯族芒那節(jié)是農耕社會桂西南壯民族的稻作文化生活縮影,對于研究我國桂西南壯民族的歷史、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都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深遠的民族學、民俗學價值。芒那節(jié)中所表演的師公舞蹈和師公配樂、以及服飾,具有著完善而獨特的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