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菏澤定陶梁王廟廟會
之云郎
梁王廟位于定陶縣城東3公里的東王店鄉(xiāng)賈樓村西北150米處,是為紀念彭越而建造的。
彭越(?——前196年),字仲,昌邑(今巨野南部)人。秦朝末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天下響應。彭越也聚眾起義,在巨野、定陶一帶招兵買馬,擴充實力,投人反抗秦朝殘暴統(tǒng)治的斗爭。初事項羽,反秦助楚。楚漢戰(zhàn)爭時,他率三萬余眾歸附劉邦。曾屢斷項羽糧道。公元前202年,彭越出兵擊楚,與諸軍會聚垓下,迫使項羽烏江自刎。漢朝建立后,封為梁王,建都定陶。公元前196年,以陰謀發(fā)動叛亂之罪名,被呂后殺害,并夷滅宗族。彭姓改姓祝。為威嚇其他王侯,將彭越尸體剁成碎塊,煮成肉羹,分給各地王侯,以此鎮(zhèn)壓各地王侯的反抗,鞏固其統(tǒng)治。呂后為迷惑人心,后來又給彭越昭雪,宣判無罪,并修建祠堂祭祀之。
現(xiàn)在所存梁王廟系明代重修,因建在一座高臺上,當?shù)厝罕娪址Q梁王臺。頂部面積約1畝,建有大殿三間,殿內繪有豐富多彩的壁畫。殿前有涼亭一座,四根石柱上刻有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師徒像。殿后有通向后院的臺階,后院正房是一樓閣建筑,名為關帝閣。東西廂房各三間,周圍是1.5米高的花朵墻。
梁臺繞霧,乃定陶古代八大景之一,清晨遠望梁王臺,只見白氣?;\,云霧纏繞,傳說是因彭越被呂后陷害,冤魂不散之故。古人有詩嘆曰:
梁王力戰(zhàn)輔炎劉,百二山河一旦收。
千古高臺遺舊恨,功成何不效留侯。
梁王廟廟會始于漢朝末年。以前,梁王廟廟會香火興盛,香客數(shù)十萬。原來的梁王廟有三進院三座殿,座北朝南,規(guī)模宏偉。前殿為“盟友軒”,大殿內立有齊、鄭、宋各邦首領的塑像,英姿煥發(fā),殿內的壁畫生動地描繪了楚兵的敗局,馬仰車翻,將傷士亡,潰不成軍的情景,使人為之驚嘆。
中大殿為“沛公堂”,塑有劉邦的坐像,蕭何、張良、韓信等文武塑立兩旁,威武壯觀。后大殿為“梁王閣”,梁王彭越的塑像逼真,神采奕奕。人們敬仰梁王,所以各香會在此殿拜祭的時間最長。
現(xiàn)在重修的大殿為玉皇大帝殿、如來殿等,人們獻供品、獻香燭、獻錢財,以表誠心,祈求五谷豐登、歲歲平安。
廟會上除了唱戲、擔經(jīng)、扭秧歌等娛樂活動外。一些商販也抓住商機,吃的、用的、穿的,各種商品應有盡有,使人民群眾達到物資交流的目的,也給廟會增添了新的興盛內容。文革前后,廟宇損壞嚴重,后蕩然無存,廟會一度冷落,中斷。人們懷念梁王,自發(fā)捐錢在原址重修廟宇,每年的農歷四月初二是梁王廟廟會,現(xiàn)已連續(xù)舉辦多屆,成為魯西南地區(qū)著名廟會之一。
梁王廟廟會是以民間信仰為主要內容的民間群眾性活動和民間文化活動,香客們除祭祀梁王彭越外,還有佛、道、儒和民間吉祥神,祈福去災,求吉祥平安。各地民間香會云集于此,廟會籌委會為香客提供各種服務,為了酬神娛人,廟會組織了各種娛樂活動,如:唱大戲、扭秧歌、嗩吶比賽、擔經(jīng)等各種獻藝活動。行善助善,是廟會活動的主旨,在多年朝頂進香活動中,形成了一套約定成俗的程序。
廟會是民間的文化活動組織,保留了眾多的民間藝術、民間手工藝的原生態(tài),傳承著各種傳統(tǒng)表演藝術形式,不僅對保護民間文化有重要作用,而且豐富了群眾的業(yè)余文化生活。
鏈接
1949年8月,平原省建立,定陶縣屬平原省菏澤專區(qū)。1952年11月,撤銷平原省,定陶縣隨菏澤專區(qū)劃屬山東省。1958年11月,定陶縣入菏澤、成武兩縣,改屬濟寧專區(qū)。1961年6月,恢復定陶縣,屬菏澤專區(qū)。1978年3月,菏澤地區(qū)行政公署成立,定陶縣屬菏澤地區(qū)。
2000年,菏澤地區(qū)改菏澤市,定陶縣屬菏澤市至今。
2016年4月底,定陶縣更換為定陶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