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順德冰玉堂與自梳女
米洛安
冰玉堂坐落在順德均安鎮(zhèn)沙頭管理區(qū),落成于1950年,又稱鶴嶺靜安舍,是當?shù)刈允崤后w合資籌建的安老院。冰玉堂最熱鬧的時候,有70多位自梳女在此養(yǎng)老,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大部分自梳女的離去,已無人居住在此。
2012年,冰玉堂“自梳女”博物館掛牌成立,將順德自梳女的文化產物完整地保留下來,對這一段歷史完整地再現(xiàn)和還原,展現(xiàn)這一群奇女子的獨特文化。并作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對外免費開放。
說起自梳女,多認為其興起的緣由是中國古代封建禮法嚴苛,不少女性不甘受虐待,矢志不嫁,以此形式來反抗命運。她們有的擔心婆家不好,會挨打挨罵,所以選擇自梳;有的是為了給家庭增加勞動力,減輕負擔;有的則是為了自由與獨立;還有人是因所謂的“阻頭不便、跨頭不祥”,即子女要依照長幼之序依次結婚,若第一個子女沒有婚配,后面的就要一直等待,為了不耽誤弟、妹的婚姻,她們或自愿或被迫自梳。
自梳女也稱媽姐或姑婆,“自梳女”一詞據說是由于過去珠江三角洲的未婚女子都梳長辮掛在背后,到結婚時,才由母親或女長輩替其把辮子挽成一團緊貼在腦后勺,稱為髻。而自梳女們則通過一種特定的儀式,自己將辮子挽成發(fā)髻,以示終生不嫁,獨身終老,也算是古代中國的一種女性文化。冰玉堂正門門楹上的對聯(lián)“冰玉堂中誠雅潔,靜安舍內滿清芬”,正是她們的真實寫照。
自梳女”平日可繼續(xù)居住母家,采??壗z,自食其力,閑時常到“姑婆屋”與眾姐妹聚會,在生活上互相扶持,親如家人。年老或病危,必須移居“姑婆屋”,絕不能在母家去世。
不落家是自梳女子的一種假婚習俗,為遭父母強迫嫁人抗爭無效所采取的折衷辦法,過門行婚禮而拒絕同丈夫寢處,三朝回門后即長居母家不返,故稱“不落家”。
20世紀3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區(qū)蠶絲業(yè)衰落,這一帶的年輕女性轉而結伴到南洋打工。她們有的原本就已自梳,有的則是五六十歲時,買來供品拜祭天地,成為了中國最后一批自梳女。
自梳女們到南洋打工,并不購置物業(yè)。為了年邁之時有一個養(yǎng)老的地方,自梳女們決定共建一個居住的場所。在1949年,新加坡的華僑成立同鄉(xiāng)會,順德的自梳女遂共同出錢,通過同鄉(xiāng)會,在順德修建起了冰玉堂,于1950年秋落成。
冰玉堂有著明顯的西洋建筑特征,擁有大量的幾何構圖,色塊鮮艷;整個建筑共分兩層,圓柱圓門,三間二進,包括門廳、庭院、前堂、冰玉堂、偏間。其中一樓廳堂主要用于聚會和擺放神位,自梳女都有牌位,所有牌位都擺放在冰玉堂明顯的位置,死者的名字寫在黑紙上,生者的名字則寫在白紙上。每年七夕、中秋和春節(jié)等節(jié)日,自梳女就會聚集在此舉行活動,拜祭死去的姐妹,并展覽自己的手工藝品,供人欣賞。二樓則是自梳女的臥室,不過屋里的床鋪等都已拆除,只剩下木板地面和青磚墻壁。
此外,冰玉堂里供奉有不少神像,如觀音、濟公、關帝等。因而其也掛滿“塔香”,“塔香”的形狀如同蚊香,直徑約為1米長,一支香可以燒1個月,當“塔香”吊起來時,就成了寶塔的形狀。在掛起來的“塔香”下方,還可掛上進香者的名字。
冰玉堂是珠三角地區(qū)自梳女歷史的重要見證,記錄著自梳女這一獨特群體的歷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