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興安靈渠撼世七宗最(2)
德華氏
四、最靈巧的南北渠
南渠
南渠為引湘人漓的一條渠道,從小天平尾部的南陡起,至溶江鎮(zhèn)匯人大溶江的靈河口止,全長 33.15公里。落差30.26米,平均坡度為千分之0.91米。
南渠渠道可分為四段:
第一段從南陡起至和尚陡人始安水止,長4.215公里。這段渠道為全部人工開挖,水流平緩,落差1.08米,平均坡度為干分之0.26米。這段渠道開始一段沿全義嶺山腳開挖,基本上與湘江保持平行。其中 0.263公里至0.892公里一段,只靠一道石堤與湘江隔開,為靈渠險工。至大灣陡止,為越城嶠(今稱太史廟山)所阻。越城嶠寬350米,高約20米,全為人工劈開,工程相當艱巨。這段渠道的寬度為8--15米,水深為1.8米。
第二段從始安水 4.215公里起至靈山廟10.313公里始安水匯人清水江止長6.098公里。這段渠道為半人工開挖改造而成。
第三段,從清水江 10.313公里至18.935公里零西村馬尿河匯人處止,長8.624公里。這段渠道絕大部分利用天然河道,寬15至30米,深1至2米,落差7.94米,平均坡度為0.92米。
第四段從 18.935公里至33.15公里靈渠匯人大溶江止,長14.215公里。這段全部利用靈河天然河道,河寬20至50米,水深1至3米,落差15.85米:平均坡降1.1l米。
南渠所經(jīng)之地,大部分為喀斯特地貌,石山平地拔起,獨立成峰,渠道繞山蜿蜒,風景非常優(yōu)美。明代詩人俞安期在《舟過秦渠即景》詩中描繪“秦渠曲曲學三巴,離立千峰插地斜。宛轉中間穿水去,孤舟長繞碧蓮花?!鼻宕娙嗽丁队晒鹆炙堇旖僚d安》詩:“江到興安水量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見青山頂,船在青山頂上行。”都生動地描繪出了南渠及其兩岸美麗的風貌。
北渠
北渠由大天平尾部北陡門起,往北迂回于平疇沃野間,流程 25公里,再回到湘江。論長度,北渠只有南渠的十分之一,論作用,則和南渠相同。作為一條運河,兩者缺一不可。因為大小天平把湘江攔腰截斷,如果只有南渠,只能將湘水引入漓江。漓江的船可沿南渠到大小天平之上,但無法下壩達湘江。反之,湘江的船只能到達大小天平之下,也無法上壩到達漓江。按照現(xiàn)代的設計,將大小天平安設一道船閘,不需北渠即可解決問題??墒窃诙Ф嗄昵?,這個問題卻無法解決。因而開鑿了北渠,作為引航道。有了北渠,湘江船只,可由北渠到達大小天平上游,轉往漓江,反之,漓江的船通過南渠、北渠也能到達湘江下游。所以說兩者不可偏廢。
五、最微妙的泄水天平
泄水天平是指建在靈渠南北二渠上的溢洪堰,它具有排泄洪水,保持渠內(nèi)正常水位,以確保渠道安全的作用,故稱泄水天平泄水天平的建筑方法與大小天平基本相同。靈渠中共有泄水天平三處,其中南渠二處,北渠一處。
南渠泄水天平,第一處位于南陡以下 892米處的秦堤上。 第二處泄水天平位于南陡以下 1953米處,稱馬氏橋泄水天平。
有了這兩處泄水天平,在興安境內(nèi)湘江正常年分 1300立方/秒以下的洪水,可通過第一處泄水天平將進入南渠的洪水排回湘江,確??h城和靈渠下游的安全。
第三處泄水天平位于北渠北陡 2334米處的水泊村西。為清代雍正八年(1730)兩廣總督鄂爾泰創(chuàng)建。
六、最牢固的秦堤
靈渠秦堤
秦堤是建在南渠與湘江之間的一道石堤,從南陡閣起至大灣陡止,全長 3.1公里。堤頂最窄處只有4--5米,最高處有 8 米。用經(jīng)過加工的大條石砌就。它下臨湘江,上承靈渠,工程很艱巨。因為這道堤筑于秦代,因此稱為秦堤。其中由南陡至泄水天平一段,長892米,稱為公堤。為秦堤最險要一段。歷史上這段堤常被洪水沖壞。堤壞則渠亡,因而這段堤修得很宏偉。由泄水天平至接龍橋,長1708米,這段堤經(jīng)過城區(qū),堤寬達數(shù)百米。接龍橋至大灣陡,長2792米,靈渠南臨山腳,北為渠田,渠比田高,堤只做攔阻渠水的作用。因而堤高只有1米,寬只1.6米左右。這段堤雖很轉小,但若沒有堤,水往旁流,渠 也就不存在了。有了這道堤,渠高田低,為灌溉提供了方便。
秦堤外墻均用條石砌建,全長 3.1公里,遠望就像一道城墻,修得很宏偉。從古以來,秦堤截植桃柳,春來桃花滿路,楊柳飄絲,尚為人們游春之所。明初工部尚書嚴震直詠秦堤詩即有“桃花滿路落紅雨,楊柳夾堤生翠煙”的名句。
七、最古老的船閘
陡門是建筑在靈渠的南北渠中的一種通航設施。它的作用類似于現(xiàn)代的船閘,只是比現(xiàn)代船閘建造簡陋,但操作則相當簡便靈活。
陡門,按唐人魚孟威的《靈渠記》記載,系桂管觀察使李渤創(chuàng)建于寶歷元年 (825年)。李渤當時創(chuàng)建的陡門有多少?史無記載。總之沒有超過18座。至咸通九年(868年),也就是說43年后,魚孟威重修靈渠時,才將陡門增至18座。北宋嘉佑四年(1059)始增至36座。李渤初創(chuàng)的陡門,非常簡陋。“雜束筱為堰,間散木為門”,用不了幾年就壞。魚孟威稍有改進,陡門悉用堅木排豎,切禁用散材。但木做的陡門,不管用多堅硬的木材,也易損壞。因而后代修建的陡門,悉用石建,這就是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陡門,當然現(xiàn)存的陡門,已大部經(jīng)過清代重修或重建,但其形式,與唐代系一脈相承。
1986年11月25日至12月2日中國水利史研究會第二次論文研討會在靈渠召開,到會專家學者在考察靈渠以后,對靈渠的設。計開鑿給予高度評價。他們認為,綜觀古往今來.全世界的運河,沒有一條像靈渠那樣,在來水量這岸少的惡劣條件下開挖的。而靈渠挖成了,而且航行了二千余年,這就是奇跡。這就是我們的先人在水利建筑上達到的高水平。靈渠不愧是我國的瑰寶。專家學者們的結論,是最好的對靈渠的贊賞。會中,專家們以學會名義,向國務院提出建議,將靈渠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務院接受專家門的意見,于1988年1月13日,公布靈渠由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升格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6年11月,世界大壩委員會,組織全球60多位知名專家學者,來到靈渠考察。實地察看后他們贊不絕口.感到驚奇,他們說:中國兩干多年前就有這樣高水平的水利建筑,不愧為文明古國,靈渠是世界古代水利建筑的明珠,陡門是世界船閘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