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古樸的民俗風情(2)
南瑤君
榆林人愛過節(jié),且有很多講究,雖有一些迷信色彩,但表現了人們對未來的祝福和追求美好的生活。正月初一大拜年,初五送窮鬼、迎財神,初六小年,初七“人情”,十二老鼠嫁女,十五元宵節(jié)。到了元宵這一天,喜慶活動到了最高潮、鬧秧歌、轉九曲、觀燈、壘火塔塔、放焰火,鑼鼓鞭炮、哨吶秧歌,到處是火樹銀花,歡聲笑語,紅火熱鬧。正月十六“燎百病”,家家戶戶在院里燃火堆,燎衣物,大人小孩跳躍火堆,祈求吉祥。
二月二龍?zhí)ь^,早上吃龍眼窩窩,全家人分吃饃塊叫 “咬鼉頭”。室食清明吃“攤黃”。北部各縣用面捏成青蛙、蛇、魚、雀等動物,寓意萬物復蘇。五月端五吃棕子,門前插艾葉、菖蒲避邪。六月六,新麥登場,農家嘗新。七月十五中元節(jié),農人攜瓜果上墳,五更在地里選擇莊稼長得最好的地塊懸黃白紙幡,預示豐收。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合家團圓賞月吃月餅,瓜果。九月九重陽節(jié)登高,賞菊飲酒。十一月冬至熬豬羊骨頭叫“熬冬”。臘月初八,吃燜飯稱為臘八粥。臘月二十三送灶君,舊時用糖粘灶君牌位,以盼望灶君大王“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二十三過后,人們就開始籌備年貨,忙碌地準備過年了。年三十除夕,早飯后祭祖上墳,回來后貼對聯,掛紅燈、壘火塔塔、點長夜燈、合家歡樂吃年夜飯守歲,給小孩枕下放壓歲錢。
在禮俗方面,有特色的要數結婚,合龍口兩件大事了。榆林解放前普遍實行早婚,雙方擇親講究門當戶對,講人品,重八字。擇親還有不能倒向骨肉之說法,即妗子不能作婆,同族五服內不能結婚。姑姑姨姨作婆也有“姨姨作婆,刀類相磨”,姑姑作婆,一世不和的說法。男女娶嫁時舉行婚禮,新人坐帳后要絞去“黃毛”叫“開臉”,將男女頭發(fā)搭在一起梳一梳叫“并頭”,從此成為結發(fā)夫妻,然后交換酒杯喝交杯酒。這都是古代婚禮的遺存。
修窯蓋房舉行合龍口儀式。蓋房上梁,修窯過頂臨結束時,要請陰陽先生選定吉日良辰,張貼對聯,屆時鳴放鞭炮,鼓樂齊奏,一匠人手端一個盛有五谷和碎饃塊糕片的碗,邊撒邊唱,掌線大師傅手搭一塊紅布,在“龍口”放進五谷、五色絲線、五色布條、五色石子,筆硯書籍之后,迅速把磚或石砌上,“合龍口”儀式結束。主人搬進新居,鄰居新友趕來祝賀叫“曖窯”。大多在晚上舉行宴席,親朋好友帶著禮物趕到主人家,主人早已門外相迎,鳴放鞭炮,氣氛熱鬧賓主落座后,主人以美酒佳肴招待,大家邊吃喝邊說笑,有時喝酒曲助興,歡聲笑語,夜闌方散。
榆林的風土人情純樸而古老,折射出陜北人民勤勞儉樸,忠厚善良的傳統(tǒng)美德其內函豐富的民俗文化反映了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