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劇
小簡潔
徽劇古稱“徽調(diào)”、“二黃調(diào)”,是安徽古老的地方劇種之一。形成于明代,盛行于清代。徽劇的淵源是“徽池雅調(diào)”,即徽州腔、青陽腔與亂彈交流融合,在發(fā)展過程中受昆曲影響,逐漸演變成為徽劇。
清乾隆年間,徽劇著名藝人高朗亭把徽劇帶到當(dāng)時全國商業(yè)中心之一的揚州。揚州是戲劇“雅部”與“花部”的集中地?;談∥罩T家之長,很快超過其它劇種,獲得“色藝最優(yōu)”的稱譽。高朗亭又帶領(lǐng)徽劇“三慶班”到京城演出,深受宮廷和廣大觀眾的喜愛。接著四喜、春臺、和春等徽班又相繼進京,稱“四大徽班進京”,在中國戲曲發(fā)展史上有較大影響。后來,徽劇逐漸吸取漢劇、昆腔之長,發(fā)展成為京劇?;談〉闹輪T程長庚成為京劇的鼻祖?;談δ戏礁魇騽〉陌l(fā)展也有重大影響,其嫡派有句容的徽戲、浙江的婆劇、江西的贛劇;受其影響的有湖南的湘劇、云南的滇劇、廣東的粵劇、廣西的桂劇,以及淮劇、黃梅戲等?;談χ袊媳睉蚯陌l(fā)展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從清代乾隆年間至抗日戰(zhàn)爭前夕,安徽省有六十多個徽戲班社,演出地點遍及長江兩岸、淮河南北。其中慶升班活動時間長達兩百年之久。一些班社龐大至百人以上。除大的班社外,還有半職業(yè)的“鬼火班”(農(nóng)閑聚唱,農(nóng)忙散去,故稱鬼火)和業(yè)余的“昆腔會”?;談〉膫鹘y(tǒng)劇目據(jù)載有1404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