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仙游楓亭鎮(zhèn)朱寨皂隸舞
思絲醬
流傳在民間的“皂隸舞”,是中國古代一種“驅鬼除邪”的踏舞,古稱“鄉(xiāng)人儺”,源于漢代的“儺舞”,也是古代官員出巡時用于鳴鑼開道、耀武揚威的儀式。每年元宵期間,在楓亭鎮(zhèn)朱寨,傳承了六百年的皂隸舞總會準時上演。
按照楓亭鄉(xiāng)俗,每年元宵“六鄉(xiāng)”“朱賽”等地出游,在神駕之前,都扮有一隊皂隸,八人作四對而行(今只扮四人二對)。他們頭插兩叢金色紙花,臉戴假面具,青面睜眼伸舌,扎腰綁腿,蘭衣紅褲,足踏草鞋,手持竹片(約一米長),每于神駕入衙或起行場面,必四人兩行列隊,左右對仗,居左方者將右手齊腰向后彎曲,右手持竹片伸向頭上,將身向內一擺,居右方者將左手齊腰向后彎曲,左手持竹片伸向頭上,將身向內一擺,擺時手舞足蹈,兩人相對而視,時而面對面,時而背對背,居左者將右手換成左手,居右者將左手換成右手,動作整齊,威武嚴肅,表演狙獷,舞姿神奇,古老而原始,獨特而壯觀,今甚罕見。
朱寨是海安村、海濱村、和平村的統(tǒng)稱。皂隸舞是朱寨境內每年度的元宵出游和游燈中作為迎接神駕的儀仗和娛神娛人的民間舞蹈,其淵源從西漢時期的“儺舞”演變而來。所以“皂隸舞”也俗稱“鄉(xiāng)人儺”。朱寨宮皂隸舞是仙游皂隸舞的起源,其中,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麟山宮皂隸舞也100多年前師從朱寨皂隸舞而來。舞蹈中,帶面具的皂隸神態(tài)威嚴,旁邊有很多小吏,類似古代官府審案,整個過程莊嚴肅穆,祈禱來年平安。
在和平村林宅宮前,隨著扮演古代小吏的小孩分成兩隊,一字排開,將手中的紅色木棍在地上敲敲打打,四個戴紅面、黑面、綠面、白面面具的皂隸進場后,壓軸大戲皂隸舞開始了。
皂隸舞的表演由“請牌”、“開道”、“收牌”三個部分組成。開場時,旗牌官立于表演區(qū)后,四個皂隸和八個“八班”分別左右兩側,呈八字隊形。當旗牌官揮動令旗,高喊“開路時”,“請牌”開始。
首先由黑面皂隸離開隊列,把燭牌請出,在大鑼、嗩吶的伴奏下,把燭牌放置地上,牌的正面亮出“進香”二字,然后跳回原位。接著,旗牌官又揮動令旗,高呼“威乎乎”,眾齊聲呼應。此時,紅面皂隸重復黑面皂隸動作,獅舞向前,轉換燭牌方位,亮出“參謁”二字,請牌完畢。
當旗牌官再次揮動令牌,高喊“威乎乎”,開道開始了,眾皂隸齊聲呼應,舞起皂隸舞,按隊列左右舞動開道向前,直至燭牌前,才小跪返回原地,最后旗牌官又高喊“威乎乎”,傳令“收牌”,這時綠面皂隸獨舞向前,將燭牌收回原處,舞蹈結束,整個過程大概持續(xù)10分鐘。
“皂隸舞”動作十分古樸簡練,因帶有宗教色彩的嚴肅性,代代相傳,基本保持原貌?;緞幼饔小氨P腿跳”、“左右跳步”、“左右望”、“左右擺”等,橫向流動線條較多,具有節(jié)奏鮮明、動作剛烈、粗獷豪放,造型優(yōu)美等特征。
據(jù)了解,朱寨皂隸舞的表演者均在40歲左右,正當壯年,為了保證有六百多年歷史的朱寨皂隸舞傳承下來,村里每年都辦專門培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