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生育習俗
韋茹子
孕期
新娘新婚當月懷孕,俗稱“入門喜”。懷孕初期,常嘔吐,愛吃酸、叫“病子”。懷孕時,房中的床柜,不得亂移動;孕婦房中的墻壁不能亂釘釘子;桌椅不能用力亂砍亂劃;東西不能用剪刀亂剪。怕解犯胎神,怕以后產(chǎn)生嬰兒五官不整。
產(chǎn)前,婆婆應向鄰居乞討小男孩穿過的舊衣裳,留給將來嬰兒穿,意在希望生下男孩。
“做月里”
產(chǎn)婦臨盆,由“婆姐媽”(舊時土法接生婆)接生。嬰兒出生后醮些黃連湯末在小兒嘴內(nèi)以消火退毒。在產(chǎn)婦乳汁未出前,向鄰居產(chǎn)婦乞奶給嬰兒吃。
產(chǎn)婦“做月里”的房間的叫“穢房”,外人不能隨便出入。產(chǎn)婦的頭必須包一條手巾或長帽,防止“頭風”、“月里病”。產(chǎn)后第一餐“點心”要吃糯米粥。三餐要煮“砂鍋湯”就干飯。還要另加上午、下午、半夜三次“點心”。
“砂鍋湯”的“月里料”大體是蟶干、蝦肉、紅菇、黃花菜、豆腐皮等。一星期后可以吃豬肉、雞肉及豬肚、豬肝、豬腎等內(nèi)臟。親友要送食物給產(chǎn)婦增加營養(yǎng)。產(chǎn)第一胎的,產(chǎn)婦“外家”(娘家)送禮特別豐厚。除“月里料”外,還要另加小孩的童衣、童褲、小帽、小鞋、小襪等。
出月
孩兒滿月,俗稱“出月”,“出月”要做三件事。
一是“洗兒”(給嬰兒洗澡)。過去舊法接生,嬰兒要等到“出月”才沐浴。這天要舉行儀式,備辦禮品謝神告祖,然后用“午時草”(端午節(jié)留下的草薄、牡荊等干草)煮湯為嬰兒洗澡。澡盆中放染紅銅錢4枚,有的12枚,請老年婦女(家庭幸福的)在廳堂上或灶前(灶公前)給嬰兒洗澡。
二是剃頭畫桃。嬰兒沐浴后,用潔凈剃刀剃去肥發(fā)。只在腦門處,留下一小撮毛發(fā),俗稱“劉?!?,以保護未吻合的腦門。再由其父親或祖父用雄黃酒在嬰兒頭上畫桃,謂能使其聰明長壽(對上當受騙者有“頭頂無畫桃”之說)。今后,給嬰兒換上新衣服,頭頂戴上飾有“?!被颉皦邸弊值耐?,脛項掛上“長命鎖”。
由祖母或母親(沐浴后換上紅衫,頭插柏花)抱到廳堂拜祖先、拜灶公、拜長輩,討“掛脰”紅包?;鼐醇t蛋、紅錢。
三是給親鄰小孩分紅蛋、紅線。(凡是有人登門的都分)這天產(chǎn)婦娘家送來嬰兒衣褲、鞋襪、童帽、襁褓、項圈、手鐲、腳環(huán)及喜蛋(熟蛋殼染紅)、紅錢。生男孩子分全蛋,每人紅蛋一個,紅錢一文。富裕人家還要辦出月酒,甚至演戲慶賀。
還要請算命先生根據(jù)嬰兒的生辰“八字”和“五行”(金木水火土)取名,若命中“五行”有所欠缺,則以金木水火土或偏旁的字為名,所謂“補缺”。
“四月”
嬰兒出生滿四個月,產(chǎn)婦娘家又要給產(chǎn)婦家送禮。花籃1擔、內(nèi)裝炒花生、炒大豆(或蠶豆)、另加黑色的童衣、童褲、小棉被“風包”(“棉披風”)、“車椅轎”(三用:坐、站、靠背的竹制的嬰兒用具)來賀喜。產(chǎn)婦家要備煮熟的豬尾、羊尾、魚、蝦、海鮮、禽蛋等給小孩抹嘴,俗稱“開葷”。此后,小孩即可吃葷的了。
對琗
嬰兒滿周歲稱“周琗”。境內(nèi)俗稱“對琗”。要舉行“琗盤試兒”儀式。
這天,產(chǎn)婦娘家又要送禮了。送來孩子的衣服、鞋襪、童帽、“站車”(木制的正方體,如“鳥籠”上面無遮蓋),四周柵欄,一邊要一個小柵門,底部鋪板,可以翻動,一面若被小孩尿濕,可以翻過一面干的讓小孩繼續(xù)站著玩。
“抓琗”的主要活動,是在廳堂或灶公道地上放一大箔簸,里面擺著銀元(或硬幣)算盤、剪刀、尺子、毛筆、戥子、書本(舊時用《考經(jīng)》)、面食龜、米團等。讓孩子隨時去抓。據(jù)所抓的東西來預測小孩將來的志趣、命運。
這天除祭祖外,還要分“面食”(面粉加工的糕餅)給親友和鄰居;接受禮物的,要回敬線面兩束,寓祝賀長壽之意。大戶人家,有的還演“北斗戲”謝神。
“祭婆姐”
境內(nèi)民間傳說,“婆姐”是保護嬰兒的女神。嬰兒在一周歲中,每月“初二、十六日”都要在搖籃邊做牙、俗稱“祭婆姐”。祭品為一盅福飯、一碟白糖。孩子四個月后,可用一碟小菜(魚或肉)代替,祈求婆姐對嬰兒多加保佑,快點長大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