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纏萬貫的來歷
士懿君
在當(dāng)代的報刊書籍上和人們的口語里,常有“腰纏萬貫”的成語。在老一輩人中間,常把出門的食宿費用稱為“盤纏”。這兩個詞中都有一個“纏”字。錢財為何要“纏腰”呢?又如何“纏”法?對此問題恐怕多數(shù)人不甚了解。
原來,在宋代以前的商賈游人出遠(yuǎn)門,都把銀兩或背在身上,或肩扛手提,既不便,又招人耳目,且容易被竊賊盯上,所以到了宋代便出現(xiàn)了把銀子打成腰帶,然后纏在腰里的新發(fā)明。
當(dāng)時富豪商人根據(jù)出門用途需要,把銀子打成長短不等的腰帶,短的至少繞 一圈,長的幾圈甚至十幾圈,纏在腰里后,外面再用布帛或絲綢條幅束住。使用時,從腰里掐一段下來過秤,然后進(jìn)行交易,頗為方便。
當(dāng)然,腰纏萬貫只是形容,真要纏上一萬貫的錢財,恐怕是沉重得吃不消了。
腰纏萬貫解釋
腰纏:指隨身攜帶的財物;貫:舊時用繩索穿錢,每一千文為一貫度。比喻錢財極多。
出處:南朝梁·殷蕓《小說》:“有客相從,各言所志,或回原為揚州刺史,或原多貲財,或原騎鶴上升。其一人曰:‘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答:“欲兼三者?!?/p>
成語故事:傳說古代趙錢孫李四公子在揚州痩西湖畔飲酒談志向,趙某說自己有幸結(jié)識朋友,但愿能混個揚州刺史。錢某想要很多的錢。孫某則想騎上紅頂白羽的仙鶴去瓊樓玉宇渡余生。李某說要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眾人戲他性急喝不得熱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