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巴馳” 傈僳人鐘愛的麻布衣
曼萍子
傈僳語"雅巴馳",是"麻布衣服"的意思。在悠遠的歲月中,種麻、織麻是傈傈族生產(chǎn)、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每個傈僳族家庭都有一塊專門的麻地,春播秋收,給人們帶來御寒的材料。
傈僳姑娘長到十一二歲,便開始跟隨長輩學(xué)習(xí)績麻和織麻。傈僳族的紡織機十分簡單,用兩橫兩直四根木棍搭成織架;或用四根木棍插人士中,上面扎兩根木棍即成織機??椔椴紩r,先把紡好的麻線一頭栓在木架上,一頭扎在腰間就成為經(jīng)線。緯線則用木梭子裝上麻線,有的干脆用手當梭,來回傳送。一個手巧的織麻能手,一天可織出五寸寬的麻布六尺。傈僳族婦女就是用自己的雙手,給全家,給全民族帶來溫暖。
“雅巴馳”一般都不染色,縫出的衣裙都帶有天然的乳白色。也有的人用水冬瓜樹皮或野白蠟樹籽,鍋底煙灰和鹽水混合煮水后,把白麻布、麻線染成灰色、黑色。
用麻布縫成的衣服雖然看上去不似棉布特別是化纖織物那樣柔軟,但卻十分挺括,貼身。特別是傈僳婦女根據(jù)其特性設(shè)計的前后對開的長衫和褂式披風(fēng),穿在身上,人動衣飄,人靜衣垂,給人以一種瀟灑自然之感。每當節(jié)日之際,或勞作之余,傈僳族青年男女圍在火堆旁翩翩起舞,飄逸的麻裙、麻衫在火光的輝映下色彩斑瀾,透出幾分豪爽,幾分神奇。
也難怪,盡管今天的各種衣料琳瑯滿目,各式衣服日新月異,傈僳人還是對麻布制成的"雅巴馳"情有獨鐘,這里有他們的歷史,他們的傳統(tǒng),也包含著傈僳族文化中入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特性。"阿迷"(傈僳語"姑娘"、"女人")的織,"阿衣扒"(傈僳語"大哥""弟兄")的衣,飄逸的"雅巴馳"成為傈傈族向世人展示的一道獨特的風(fēng)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