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五臺山顯通寺
最末
五臺山顯通寺,位于五臺山中心區(qū)臺懷鎮(zhèn)中央,是五臺山寺廟群中最大的一座寺廟。顯通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全寺占地面積43700平方米,現(xiàn)有大小房屋四百多間,且大多為明、清時期的建筑。殿堂、廂房布局嚴(yán)整,中軸線分明,配殿左右對稱。布列于中軸線上的主要殿宇七座,從南到北,依次為觀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寶殿、無量殿、千缽文殊殿、銅殿、藏經(jīng)樓。此外,還有鐘樓、僧舍和各種配殿。建筑樣式各異,多帶宮廷建筑色彩,堪稱明清寺廟建筑的典型。
顯通寺是五臺山第一大廟始建于漢明帝永平年間。永平十一年(公元69年),漢明帝從西域請來印度僧人攝摩騰和竺法蘭,第二年在京都洛陽建白馬寺安頓。同年,攝摩騰和竺法蘭來到五臺山,立即看中五臺山的風(fēng)水,并奏明漢明帝在這里破土建廟,這是五臺山第一座寺廟。
顯通寺和洛陽的白馬寺同為中國最早的寺廟,俗稱“祖寺”。顯通寺建于東漢時期,漢明帝從西域請來印度僧人,在京都洛陽建白馬寺。同年,印度僧人來到五臺山,看了五臺山的地形,覺得與釋迦牟尼給弟子講經(jīng)的靈鷲峰相似。于是奏明漢明帝,在這里破土建廟,并取名大孚靈鷲寺。這座寺廟在歷代都有修繕,并多次改名,清康熙時期改名為大顯通寺,沿用至今。
進(jìn)顯通寺大門之前首先看到一座高大的鐘樓,鐘樓的下層是一個石門洞,是通往顯通寺的要道。上層是木結(jié)構(gòu)鐘樓,脊頂四端有四個雕刻精巧的龍頭。石洞門楣上刻有“震悟大千”四字。我想這可能是意為,在佛的感召下,大千世界的蕓蕓眾生為之震悟覺醒。鐘樓上懸掛著一口鑄于明朝的銅鐘,是五臺山寺廟中最大的鐘。
顯通寺最南端是觀音殿,殿內(nèi)供奉是文殊、觀音、普賢三大菩薩。殿內(nèi)兩側(cè)擺滿經(jīng)架,藏放經(jīng)書又稱藏經(jīng)殿。三尊主像正中為觀音菩薩,該殿也被稱為觀音殿。據(jù)說浙江普陀山上的“不去觀音像”正是此處原物。后梁時期,日本僧人慧鍔從這里得到觀音像的,渡?;貒?,途徑普陀山海面時,狂風(fēng)大作巨浪滔天。停船后卻風(fēng)平浪靜,船行時又是狂風(fēng)白浪,如此三番。慧鍔大悟,這是觀音菩薩不肯東渡。于是在普陀山紫竹林建院供奉觀音菩薩,這就是后來普陀山的不肯去觀音院。
觀音殿后面是大文殊殿,文殊殿裝飾華麗,宏偉壯觀,氣派非凡。前檐柱掛一木刻對聯(lián)“德相非空非有應(yīng)隨機(jī)以恒周,法身無去無來住寂光而不動”,頗有禪意,而且貼切文殊菩薩的特點。殿內(nèi)供奉著7尊文殊菩薩像,正中是騎獅的大智文殊,背后是甘露文殊,左右是按照五臺方向分布的五方文殊,分別是:東臺頂聰明文殊、南臺頂智慧文殊、西臺頂獅子吼文殊、北臺頂無垢文殊、中臺頂儒童文殊。
在眾菩薩中,文殊是一位不尋常的菩薩。他雖在菩薩之列,但三世都居在佛的果位。他本身是佛,可他卻在菩薩之列。據(jù)說,一是文殊慈悲廣大,誓愿弘深,為便于救度眾生,成了佛也不舍菩薩之道。二是因為佛界規(guī)定,一佛出世萬佛擁護(hù),文殊雖為九佛之祖,當(dāng)釋迦佛出世之后,他便竭力扶持釋迦弘揚(yáng)佛法。我覺得這不僅是一種品格,更是一種智慧。由于旅程安排,許多旅游者不可能巡禮五頂大朝臺,在這個殿里可同時拜謁五方文殊本就可以與大朝臺相提并論,這里可以凝聚并吸納朝圣者虔誠的朝臺之心。
在文殊殿前左右筑有兩座八角碑亭,亭內(nèi)各立一塊白玉石碑。左邊的石碑系康熙御筆,但右邊的碑上卻為“無字碑”。傳說蓋碑亭的地方原是兩個清澈如鏡的圓形水池??滴趸实蹃淼酱颂?,看見靈鷲峰恰似一條龍昂頭臥在那里。菩薩頂牌樓正如龍頭,兩根幡桿如翹起的龍角,108階的石階象巨龍吐出的舌頭??滴跣闹蓄櫦桑熳用媲柏M容他龍盤踞。寺廟住持告訴他靈鷲峰確實是一條龍,而且還是一條活龍,每日午牌時分,陽光會從這兩個水池反射到菩薩頂?shù)拈T樓之上,形成兩個圓的眼睛??滴蹼S令僧人將殿前的水池填平,筑亭立碑,親題碑文,拓刻在左邊那石碑上,右邊的石碑卻空下,成了無字碑。知道這傳說后,我真很怨恨那多嘴的住持,讓五臺神龍失去了神韻。
文殊殿的后面是顯通寺的主殿大雄寶殿,它是供奉佛教締造者釋迦牟尼的大殿,也是全寺的中心。大殿巍峨高大、金碧輝煌、布局緊湊、莊重瑰麗,是五臺山最大的一座大雄寶殿。殿內(nèi)并列著三尊佛像,中間是釋迦牟尼佛,左邊是藥師琉璃光佛,右邊是阿彌陀佛。在三尊佛的后面是觀音、文殊和普賢三位菩薩。大雄寶殿是僧眾們進(jìn)行早晚功課的地方,也是五臺山全山僧眾舉行大型法會的重要場所。
大雄寶殿暮鼓晨鐘,香煙繚繞,讓人仿佛進(jìn)入了神秘的佛國世界。據(jù)說,康熙皇帝贈龍袍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里??滴趸实蹃盹@通寺朝拜,途中遇上了梅枝姑娘,隨賦詩明意:“騎駿馬,過皇莊,遇一女子,碾黃粱。輕起笤,慢簸揚(yáng),回首輒步整容妝,汗流粉面花含露,坐拂蛾眉柳帶霜。可惜這般風(fēng)流女,嫁與誰家田舍郎?”當(dāng)他來到寺院,主持率眾僧身披袈裟、頭頂檀香迎接,此時大雄寶殿內(nèi)正舉辦受戒儀式,康熙好奇欲去觀看,主持趕忙阻攔??滴鯁栔?,方丈答之:“皇上天庭發(fā)亮,地閣有光,是桃花運(yùn)之兆,如若參加儀式會沖退此運(yùn)?!笨滴跸肫鹈分媚稞堫伌髳偅?dāng)場脫掉龍袍贈給寺院,并吩咐方丈每年正月初一和七月十五穿龍袍代替皇上進(jìn)香拜佛。
顯通寺的第四重殿宇是七處九會殿,是一座建于明代的純磚建筑。在整個寺院眾多木構(gòu)殿宇中,其不論是從形體上,還是色彩上都顯得非常突出明顯。殿分上下兩層,明七間暗三間,重檐歇山頂,三個連續(xù)拱并列,左右山墻成為拱腳,各間之間依靠開拱門聯(lián)系。整個建筑巍峨敦厚,結(jié)構(gòu)奇特,鏤刻富麗,宏偉壯觀。
從外觀看該殿似兩層,內(nèi)實為磚窯三座,殿的正面每層有七個閣洞,閣洞上嵌有磚雕匾額,分別是“普光明殿”、“法菩提場”、“逝多園林”、“忉利天宮”、“夜摩天宮”、“兜率天宮”、“他化天宮”,這些字實際上是七個地名。意喻釋迦牟尼在這七個地方九次講《華嚴(yán)經(jīng)》,這就是佛學(xué)界說的“七處九會”,故名七處九會殿。
七處九會殿因殿內(nèi)供毗盧佛大銅像,取佛法無量之意,故又名“無量殿”。同時因該殿在建造時,殿內(nèi)沒有一根梁柱,所以也俗稱叫“無梁殿”。相傳,唐代清涼國師、七朝九帝之師澄觀曾在此殿內(nèi)著述《華嚴(yán)疏抄》,寫作達(dá)四年之久。“七處九會”、“七朝九帝”,數(shù)字的巧合讓我對高僧澄觀有了一種特殊的敬意。
七處九會殿后是千缽文殊殿,此殿雖小,但古樸清雅,別有幽思。門上有一對聯(lián):“法法皆圓愿海應(yīng)念即六度咸成,塵塵盡具行門目擊而真心普遍”。殿內(nèi)的千缽文殊菩薩形態(tài)殊異,胸前六只巨手,其中兩手捧一巨缽,巨缽上坐一釋迦牟尼佛。身后伸出千只巨手,每手持一缽,每缽各坐一佛,造型細(xì)膩逼真,此該雕塑又稱“千臂千缽千釋迦文殊菩薩”。這就意味著文殊菩薩有一千個人的智慧。一千人的智慧集中到文殊菩薩一人的身上,自然他的智慧就大得無邊。在這里,我得到的啟示就是:集思廣益,集眾所長才能成就自己所長。
從千缽文殊殿出來,拐過殿角,抬階而上,就到了顯通寺清涼妙高處。高高的山崗之上,一座大殿在太陽映襯下,閃閃發(fā)光,炫目耀眼,這就是聞名的五臺山銅殿。銅殿高丈余,從外面來看是重檐歇山頂,銅殿分兩層,上層四面各有六扇門閣,下層四面各有八門閣,門上均鑄雕有草木花卉、飛禽走獸畫圖,鑄工精巧,形象生動。銅殿四角上下四柱,支持固定著整個這十萬斤重的金屬建筑。殿脊中間是葫蘆似的風(fēng)磨銅頂,金光閃閃,光輝奪目。
銅殿外觀兩層,里面卻是一室。室內(nèi)四面格扇壁上鑄就萬尊銅質(zhì)佛像,小巧玲瓏,情態(tài)各具,重重疊疊,取意“萬壽無疆”。殿中央是一尊文殊騎狻猊銅像,文殊菩薩頭戴五旨之冠,雙目似閉非閉,姿勢端莊,給人以敏慧秀逸的感覺。整座金殿造型優(yōu)美,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布局精巧,雕鏤細(xì)致,圖案豐富。
銅殿是五臺山高僧妙峰于明朝萬歷年間,依照萬歷皇帝的旨意仿北京金鑾殿建造,用十萬斤銅鑄成。妙峰大師一生曾鑄三座規(guī)格樣式完全一樣的銅殿,分別放置在南京、峨嵋山、五臺山,如今只有顯通寺的這座銅殿僅存。面對金黃色的金殿,我不禁想起了菩薩頂?shù)牧鹆Ы痦敚鄬碚f此殿也許才是真正的金碧輝煌。
銅殿前下方左右兩側(cè),各矗立著一座銅塔,每塔各十三層,層各八面,每面均鑄有佛像,看去玲瓏而秀麗,精致無比。據(jù)說這里原有五座銅塔,隱合五座臺頂,可惜中間三座被日本侵華時盜走,只有塔基座蹲在原處,現(xiàn)存的東西兩塔分別代表東西兩臺。無緣三塔真是遺憾,但可以想象五座銅塔點綴殿前是何等的莊嚴(yán)壯麗。
銅殿后面是后高殿,它是顯通寺的第七大殿,也稱藏經(jīng)殿。此殿現(xiàn)已成為五臺山文物陳列室,數(shù)以百計的展品,琳瑯滿目,讓人應(yīng)接不暇。就讓人感動的是這里有一面人皮鼓,傳說有一對夫妻,因其獨子夭亡,悲痛萬分,二人同來五臺修行,妻子在臨終時,誓愿將其皮做鼓,讓人們千敲萬擊,保佑天下孤兒寡母,替他們消除災(zāi)難。我為這位母親的博大的愛感動,愿天下的人們都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