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靜寧縣民俗節(jié)日(4)
懷柔郎
鬧元宵
正月十五是整個春節(jié)期間高潮迭起中的又一個亮點。
一是耍社火。在十五前后的三四天內(nèi),各村社的社火攤子不僅在本村本社挨門挨戶地表演,還要到外村外鄉(xiāng)一展各自的看家本事,或舞龍或舞獅,或高蹺旱船,或耍高臺或扭秧歌,或擺陣或唱曲。
二是“點燈盞”,也叫“點面燈”。從正月十四至十六元宵節(jié)期間,入夜后,各家都用酒谷面、糜面或玉米面、蕎面捏制成各種動物形狀且能盛一定數(shù)量的清油的面燈,蒸熟后,倒進清油,以棉花搓成捻子備燃。天黑前,將面燈放置室內(nèi)或裝在燈籠里掛在屋外各處,點亮后舉目皆是燈光,襯以九霄皓月,成為一年一度別具特色的時景。給人們以光明普照的慰藉與期待。四是除煮元宵品嘗外,多蒸包子以應(yīng)時,肉包子、菜包子、糖包子,各有不同口味。其中的麻腐包子和地軟軟包子最能引起人們食欲。
燎疳
正月二十三,在靜寧人的心目中是又一個祛邪扶正的日子。這一天晚上,人們在院門口或路旁燃起火堆,男女老少相繼跨越,以期祛除疳害,并預(yù)卜五谷豐歉。
這一天,人們(多由孩子們承擔)將春聯(lián)、紙燈籠等收集在一起,并雜以蒿草、樹枝等備作燃料,同時用棉花、紙、秫秸搭配做成人形的“燎疳娃娃”(也叫“燎疳媳婦”)備用。日落天黑后,架柴引火,主持者跪拜致祭。隨后男女老少相繼跨越熊熊火堆,稱之“過火關(guān)”。幼兒則由大人抱著一次又一次地跨越或圍繞火堆轉(zhuǎn)圈。燎疳之后,還多用谷草扎成長長的把子,點燃后在自家院前各處燎一遍,邊燎邊吆喝著,隨后將未燃盡的火送到村外,以示燎凈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