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zhí)ь^的由來、傳說與習俗(2)
陌の路
民間認為,龍是吉祥物,主管云雨,而“二月二”則是龍欲升天的日子。此時,正值驚蟄節(jié)氣,我國許多地方已進入雨季。古人認為是“龍”的功勞,加之不少地方又將“二月二”視為土地神的生日,所以祭祀活動便名目繁多。
“二月二,龍?zhí)ь^”這句話還來自天象變化。二月二這天夜晚,仰望蒼穹,你也許真的會看到“龍?zhí)ь^”的景象。
古代天文學家把天空里的恒星劃分成“三垣”、“四象”七大星區(qū)。在“三垣”外圍分布著“四象”:“東蒼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說,東方的星象如一條龍,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鳥,北方的星象如龜和蛇。由于地球圍繞太陽公轉(zhuǎn),天空的星相也隨著季節(jié)轉(zhuǎn)換。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蒼龍顯現(xiàn);蒼龍頭部“角宿”上有兩顆星:角宿一和角宿二。它們是蒼龍頭上的犄角?!敖撬蕖焙蟮?顆星是“亢宿”(龍的咽喉),后面4顆星排成簸箕狀的“氐宿”(龍爪)。其后的“房心尾箕”分別是龍的心臟和尾巴。
二月二這天,角宿一、角宿二先浮出東方地平線。角宿一(龍頭)放射著藍色光芒。1小時后,“亢宿”也升至地平線以上。子夜時分,“氐宿”出現(xiàn)。這就是“龍?zhí)ь^”的全過程。這之后,“龍?zhí)ь^”的時間會逐日提前,每天提前4分鐘。這樣,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提前”,到4月份晚上9時左右,整個“龍頭”就“抬”起來了。
天上“龍?zhí)ь^”的同時,春天也來到了人間,雨水也會多起來,大地返青,春耕從南到北陸續(xù)開始。而農(nóng)歷二月二前后正逢驚蟄節(jié)氣。驚蟄的含義是隆隆的春雷聲驚醒了蟄伏的蟲類。傳說這時經(jīng)過冬眠的龍,也會被雷聲驚醒,所以俗話說“二月二,龍?zhí)ь^,蝎子、蜈蚣都露頭?!蔽覈糯S多地方,每到龍?zhí)ь^這天,人們都要到江河水畔祭龍神。
二月二祭龍神,民間還有個傳說。
很久以前,陜西關中大旱,連年無雨。在臨潼驪山之東的馬額塬上有個小山村,村里有個小伙子叫水生。他見天旱,便設法四處找水。一天,他在百里外的塬頭村,聽一位老伯講了這樣的話:“關中天旱之事,玉帝早就知曉。曾命東海龍王的孫子前去播雨??蛇@小龍到了關中卻一頭竄到龍河里,把播雨大事給忘了”。水生問:“如何制服它呢?”老伯說:“必須弄到一根降龍木才行”。水生經(jīng)過千辛萬苦,終于找到了降龍木,制服了小龍。只見小龍?zhí)ь^騰空而起,直沖九霄,霎時烏云翻滾,雷聲大作,嘩嘩地下起了大雨。為了紀念這“龍?zhí)ь^”的日子,人們規(guī)定每年農(nóng)歷二月二為“春龍節(jié)”。
龍?zhí)ь^這天,民間和宮廷里也有許多風俗。明人沈榜《蜒署雜記》中有“鄉(xiāng)民用灰自門外蜿蜒布入宅廚,旋繞水缸,稱為引龍回”的記載。清讓廉《春明歲時瑣記》中說:“二月二日為土地真君生辰,城內(nèi)外土地神廟,香火不絕,游人亦眾,又有放花盒燈、香供獻以酬神者,俗謂此日為龍?zhí)ь^”。
這一天還要吃豬頭。
古代豬頭是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的供品,一般農(nóng)戶人家辛辛苦苦忙了一年,到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時殺豬宰羊。等正月一過,臘月殺的豬肉基本上都吃光了,最后剩下的豬頭只能留在二月初二才能吃。
“二月二”龍?zhí)ь^,大地萬物開始復蘇,一切動植物都開始抬頭,一年要開一個好頭,迎來風調(diào)雨順。龍王是管降雨的,他上到天宮,人們要把最好的祭品供上給龍王吃。用豬頭當供品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看來是有說道的,更是吉祥兆頭的標志。
在我國北方,還有在二月二日這天理發(fā)的習慣,稱為“剃龍頭”。據(jù)說在這一天理發(fā)能夠帶來一年的好運。從舊時人們的生活習慣來看,在“二月二”理發(fā)則是過去農(nóng)忙,農(nóng)民們只有在過年時才能得以輕松,而過年則要從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小年”算起,直到“二月二”才算結(jié)束。過了“二月二”,農(nóng)民們就要忙著春播,于是趕緊剃頭理發(fā),準備新的農(nóng)忙。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在“二月二”理發(fā)的傳統(tǒng)。
在二月二這天要理發(fā),要吃豬頭肉,大人還要給小孩子用各色布條和高粱稈逢一個龍尾,拴在衣服上,寓意孩子象小龍一樣健康成長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