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州鄉(xiāng)土風情—旱船
別兩難
旱船在肥東流傳甚廣,大部分自然村莊都有玩“旱船”的習慣。主要是在春節(jié)期間和民間燈會時舉行的一種群眾性自娛自樂活動。自解放前至現(xiàn)在已經(jīng)表演過幾十次,近年來多次參加合肥市有關部門組織的文藝調(diào)演活動,在一九八四年廬州燈會上獲得“燈源生輝”三等獎,并多次受邀參加一些民間活動,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
“旱船”開演時由領隊去廟宇燒香、祈拜、燃放煙花,才能算正式表演。參加表演者皆為十七、八歲至三十歲左右本村女子,梢公由男子扮演。人物有“船芯”小姐一人,丫鬟多人,青、白蛇二人,梢公一人,民國時期還配上四副花挑,使場面更加豐富。出場時,隨著樂曲,邊唱邊玩,小船時而急駛,時而緩行,時而轉(zhuǎn)圈,梢公和騷韃隨著樂曲,插空對白,語言詼諧幽默“望風采柳”。
“旱船”曲主要以以前留傳下來的老曲調(diào)如《賣油郎》、《八段錦》、《大相公瞟顏》、《十把扇子》等為主。“旱船”隊有固定的樂器伴奏,通常有板鼓、笛子、小鑼、鈸、二胡等樂器組成,使歌曲更加悅耳動人,樂隊一般由10多人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