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蓬萊婚嫁習俗(3)
若波
鬧親
鬧親,是咱們膠東地區(qū)結婚活動中必須上演的節(jié)目。只有“鬧”方顯氣氛熱鬧、和諧,同時也表明喜主家的人緣好、人脈廣。如果冷冷清清沒人鬧場,像西方婚禮那樣新人牽手緩步前行,怕是要被非議很長時間的。
鬧親講究個度。鬧得輕了,沒意思。鬧得過了,樂極生悲。鬧得不合適了,生出尷尬,沒法收場。此前多次聽說,鬧親的人把新人鬧進了醫(yī)院,甚至鬧去見老馬了,都是不應該發(fā)生的事情。
在蓬萊,鬧親不論輩份、身份、年齡和性別,人人可參加,但以新人的平輩居多。也沒有固定的模式,腦筋急轉彎、文娛表演、高難度親吻啥的都行。通常分四個場次展開。第一場,新郎接親去到新娘家時。第二場,接親回來要進家門時。第三場,新人抵達舉行儀式的賓館門前時。第四場,晚上鬧洞房。當然,新郎次日陪新娘歸寧(回門、搬九)在岳父母家往往也要被鬧。鬧親大多不是難為新人,目的一則檢驗新郎智商和應對能力,二則試探新郎的教養(yǎng)及耐性,三則為加深新郎對自己的印象增進感情。
第一場,接親去到新娘家。當鞭炮響起報告新郎駕到時,新娘家鬧親的人就會層層關閉大門--大街門、正屋門、新娘閨房門。街門關好,一些人會登上平房向下觀望,幫助鬧親的出主意。通常鬧親者會要求新郎大聲叫門,把“爸、媽”叫得響亮、含糖。門里的爸媽起先大多佯做沒聽見或者沒聽清,新郎往往要在其它聲音的有意干擾下扯破嗓子喊好幾遍,里面才肯應聲。各色堵門的人就會紛紛伸手索要紅包或者喜糖、喜煙,并信誓旦旦地表明自己說了算,只要滿足了自己的要求準保開門。新郎照辦后,鬧親的當事人接過紅包,打開檢驗人民幣的面額大小,滿意了即退后讓其它人上前,不滿意的往往刻意展示出小額人民幣,以“埋汰”新郎不夠大方。有的貪心的鬧親者,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索要紅包,那架式非要把新郎惹火不可。新郎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大腦高速運轉來應對每一個鬧親人提出的問題、要求甚至是命令,但往往是顧此失彼、防不勝防、應接不暇,手里的紅包全部被搶的事情時有發(fā)生。伴郎此時的作用一是幫腔解圍,二是控制鬧親首要人員,三是使出蠻力在合適的時機撞門或者旋繞進院打開街門,以智取勝。吵夠了,鬧夠了,給足了,才依次打開街門、正屋門,拜見岳父母。然后費番周折打開閨房門,接受伴娘的考驗,跪地求婚、起誓保證、膩歪地喊出十幾種對新娘的愛稱、翻找婚鞋等節(jié)目都表演完了,伴娘也拿到了意想中的紅包,這才可以圓滿收場,抱或者背著新娘出門。
第二場,接親來在家門口。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目的,反正攔著不讓新人輕易進門。要么叫你表演親吻,要么叫你背著或者抱著新娘走規(guī)則的步子、做高難度的動作,或者邊緩慢行走邊高聲歌唱。當然,也免不了要發(fā)放紅包。沖進家門時最為驚險,可謂一片混亂,甚至新娘擠破了婚紗,新郎擠掉了胸花,有的擠破了手機屏,有的人手指受傷,有的人滿頭熱汗。當然,進門后根據錄像、攝影師的安排,新人同啃糖塊或蘋果、搶吃面條及水餃等鬧場也是傳統的劇目。
第三場,新人抵達賓館。在拍攝完外景后,新人大多會在十一點二十前到舉行儀式的賓館。這時,被邀請的客人也陸續(xù)到場。因為上班不能在當天上午去新郎家的同學、朋友,這里指定放不了鬧,其中也不乏“報答”當年新郎鬧騰的人,這時新郎可就慘嘍,蹲下、站起,抱著新娘走一步唱一首歌、上一臺階親吻一下新娘,不把新郎新娘折騰得上氣不接下氣,往往是不肯罷休的。
第四場,鬧洞房。這一鬧現在不管城里還是農村,相對少了很多。包括聽墻根兒、藏床底兒、惡作劇等諸多類型。聽墻根兒、藏床底兒就是在新房窗外或者婚床下偷聽新人的對話,惡作劇是指在婚床上提前布陣,藏上釘子、蟲子或者容易刺癢、黏性超強的東東,極盡捉弄之能事,以新人出洋相為樂。現在人們的夜生活豐富,電視、電腦的吸引力會大過這種吸引力,即便鬧洞房,也往往只是象征性地簡單表示一下,草草了事。
宴親
所說的宴親,是指安排喜宴招待親友。
通常男方家要先后安排四次桌兒。
第一次,嘗菜。也就是提前到預訂的賓館品嘗菜品,以確定到底要哪些菜,以及布菜的順序。參加嘗菜的,一般有等結婚當天前來幫忙的大聊(總管)、特別要好的親朋,新娘新郎也可參加。參加的人不能白來,要在吃菜、喝酒、聊天的當口,仔細琢磨菜的色、香、味以及上菜的次序是否合理、配料是否夠檔次、菜量是否適度以及咸淡酸辣。當然,蓬萊婚宴必上的三大件兒--海參、大蝦、鮑魚必須夠個頭、夠新鮮、做法夠講究、式樣夠好看、口味必須好。還有四喜丸子,也叫獅子頭;以及西芹開心果、糖醋魚、加吉魚、玉米甜湯、水果甜湯基本都是固定的菜,烤鴨等可上可不上。其它的菜,都要在推杯換盞中敲定。當然,有時參加的,還的司儀、攝影師,為的是順帶商量一下婚慶活動方案。
第二次,落桌。就是在結婚的頭天晚上,提前酒店擺設酒席。邀請的,要么是高官,要么是富商,也可能是社會上“有頭有臉”的人。這些人一般都很忙,或者結婚當天不便在公開場合露面,但對于喜主來說,絕對都是“高客”。他們吃的菜與第二天結婚喜宴的一樣,喜主為表示對這些特殊身份人的尊重,以及對以往對自己、對自家人事業(yè)、生活上幫助的感激,有的會拿出高于結婚喜宴標準的高檔煙酒招待。但一般是和次日的標準一樣的居多。晚上時間長,他們可以慢慢吃、慢慢聊,時間相對充裕,而且也避免了與太多熟人在大廳共同進餐來回打招呼或者被敬酒的尷尬。喜主會像喜宴當天一樣,逐桌敬酒,表示感謝。新郎、新娘一般不參加,因為傳統風俗是,結婚之前的一天,新人不見面。
第三次,喜宴。也就是結婚當天最正式的那次吃喜。前來參加的,有新郎家的親戚、朋友和同學、同事、戰(zhàn)友,也有新娘家前來會親的親戚,當然,也包括那些“幫忙兒”的。這些“幫忙兒”的有的一大早就到酒店,貼喜字、搬煙水酒糖、搬爆竹禮炮等。要安排總管來統籌安排如何迎客、如何安排桌兒――這通常就在嘗菜時就確定了的,新人桌兒、公親家桌兒、母親家桌兒以及新郎的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桌兒,都得安排在靠近舞臺的位置,其中新人桌兒必須居中,以顯示其重要性。新郎、新娘的舅舅、姑父、姨父都是大客,一定要安排好。并且有“父子不同席”的說法,也就是說,不能把父親和成年的兒子安排在同一張桌子上。除了新人的同學、同事和戰(zhàn)友,一般不安排男女同桌兒,這在擺放酒水時就明顯區(qū)分開來的,男桌上白酒、上香煙,女桌兒只上紅酒、飲料。有的細心的喜主,會在收取禮金的桌子旁邊或者大廳的墻上,張貼大紅的喜榜,列出桌號、座次,明確主陪副陪。如果是龍鳳席,收銀處會放出醒目的標牌,明示男方、女方。現在不時興在舞臺布幔上粘貼新人的姓名,而是擺放張掛有大幅新人婚紗照的海報。酒店通常會為每桌兒免費呈送一盤蛋糕和六個咸淡不一的小菜。這種喜宴上菜速度非???,在儀式結束后,一般二十分鐘就有吃飽離桌兒的。
喜主會根據桌兒的數量多少,在合適的時機開始逐桌敬酒,但必須是前面說的海鮮三大件兒上齊。敬酒一般都由大聊(總管)帶隊,新郎、新娘及新郎的父母、新郎的伯父參加(龍鳳席的話新娘父母也同時參加,并負責分頭向親家介紹他們的親朋),另選一名新郎的平輩兒跟著提酒瓶并負責給喜主的家人倒酒,當然這些“酒”通常要么是飲料,要么是白水,敬酒只是一種儀式,真喝誰能受得了?遇到特別要好的朋友、戰(zhàn)友、同學桌兒,新郎、新娘會被以陪酒的名義灌酒,新郎、新郎往往會以“敬完再回來喝”為托辭而離桌兒。喜宴結束,新人和新郎的父母送完客,才算一場喜宴結束。
第四次,謝宴。喜宴結束后,喜主為對各位幫忙的親友鄉(xiāng)鄰表示感謝,同時對當天中午他們只顧著忙活沒有吃好、喝好表示歉意,當晚還要設宴款待。這次相對簡化,以喝酒為主,酒通常是中午散場后,幫忙兒的親朋收拾起來的桌子上喝剩的白酒、紅酒。喜主此時也卸下了思想包袱,會陪著真正喝酒以示誠意,就像歌里唱的,“酒喝干,再斟滿,今夜不醉不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