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禁忌習俗(2)
夜未央
客家人居住禁忌
但凡建新房,屋前為開闊地,忌正對山窠山坳或溝壑,否則要撞上風煞,居家不利。這是建房選地的一大禁忌。
住房內(nèi)擺設(shè)眠床忌正對屋頂橫梁。認為橫梁壓頂預(yù)兇,且易生噩夢。
床位不可直向房門,也不宜腳朝門口睡覺,這是喪事象征。
圍屋內(nèi)每一間房子或廳堂,天面桁子要放單數(shù),桷子要放雙數(shù)。但桷子的數(shù)字不能被三和六整除。這是據(jù)"天地人寶貴貧"這六個字眼排出來的。三和六是"人"和"貧"字,人是不斷要增加的,不能"釘定",貧則"貧窮",故避之。
做大門板的木塊要取偶數(shù),如十或十二塊,絕不能取八塊(即一板四塊)。這是避做成棺材的四塊木板數(shù)。
做新屋升大門框時,要有六人,為"上壽人數(shù)"。主家要先蒸好糯米甜粄,給升門師傅做點心。來圍觀的人越多主家越高興,意為將來這屋定能攘丁(人丁興旺)。
天井到大門外的地下水道,要砌成三個曲折,意為有"藏",且出水口不能正對大門。曲折處要砌個小池子,起存貯泥沙的作用。這三個小池子從里到外分別要砌成圓形、方形和半月形。
灶神專管人間住所,負責記錄每個家庭的善惡事項,并奏報天庭,因此灶神萬萬不能得罪。初一、十五,家庭主婦都要燒香,逢年過節(jié)如果有做粄或殺雞宰鴨,也要先敬奉灶神然后才能食用。平時灶臺要保持干凈,禁止將臟物扔進灶內(nèi),也忌將雙腳翹向灶門,忌在灶前罵人、吵鬧、哭泣、殺生,甚至敲打灶門等。
砌灶頭有許多禁忌,如灶鍋的正中不能對棟桁,說是鍋心對棟桁,鍋頭容易破裂;爐子要低于灶頭,說是只許灶欺爐,不許爐欺灶。
客家人飲食禁忌
客家人的飲食文化,除了其有形的表現(xiàn)形式外,還反映在逢年過、婚姻、喪葬、生育、壽辰這些特別的日子及平時的飲食行為的禁與象征意義之中。
年初一吃齋,禁吃肉。"齋"與"災(zāi)"同音,吃齋意味著將二年的災(zāi)難都吃掉。
在盛飯時不能盛得太滿,像一個突起的小山包,更不能把筷子往飯中間插,因為這種做法與供死人的祭食相同,人們稱之為"倒頭飯"。
菜端上桌以及布筷子動作要輕,不能弄得啪啪響,吃飯時不能拍桌子教訓孩子。認為犯了這些禁忌,主管食祿的桌神就會被嚇跑切不可讓小孩去拿祭臺上的供品吃,俗謂吃了會招致不幸。但祭祀儀式結(jié)束后,做父母的則喜歡把祭祖先或神明的供品讓小孩子吃,認為吃了以后祖先或神明就會保佑他們;相反,在三岔路口祭孤魂野鬼的東西絕不能夠給孩子吃。
妻子忌把丈夫的飯碗碰掉,認為這是砸丈夫的飯碗,意味著丈夫會失業(yè)。
食飯挾菜忌用筷敲擊盤碗,用筷子敲擊盤碗是乞丐討吃的手法,也是逗狗貓等畜牲進食的訊號。民間有句俗語"敲碗敲碟,無吃無挪",即用筷子敲碗敲盤會沒有飯吃。
忌手不捧碗趴在桌上吃飯,認為這種吃相如乞丐。
在別人家里做客,吃完飯后忌將筷子放在碗上,否則,有譏諷主人不讓吃飯之嫌。
如果不小心將碗盤和調(diào)羹等摔在地上打碎了,忌說"完了、完了"等不吉利話,要說"發(fā)財、發(fā)財"!筷子掉在地上也要說"還有人請"等等。
客家婦女坐月子時,最常吃的是姜酒、雞、羊等食物,這些食物性溫驅(qū)寒,吃了對產(chǎn)婦恢復身體有好處。相反,絕對不讓產(chǎn)婦吃白蘿卜,因為白蘿卜性冷,吃了會傷身體;也不能吃糯米稀飯等被認為涼性的食物。
長汀縣婦女懷孕以后忌吃甲魚,認為甲魚的頭經(jīng)常伸縮,吃了以后容易難產(chǎn)。
體弱多病的人,不宜吃老狗肉、番鴨、南瓜、茄子、四季豆之類,認為這些食品吃了會"翻舊病",而且南瓜、茄子(尤其是秋茄)、四季豆據(jù)說是"有毒"的,病人尤其不能食用。
春節(jié)的喜慶吉利食品有桔餅、年糕(年年高)、蔥(聰明)、蒜(會算)等,而不能專門吃蛋,認為蛋與"完蛋"發(fā)音接近,很不吉利。
平時吃豆腐不能說吃"白豆腐",只能說"食豆腐"或"煮豆腐",因為只有老人過世時才吃"白豆腐"。因此,結(jié)婚喜宴切忌上用"白豆腐"配制的菜。
冬至前后做娘酒準備過年。用蒸熟的糯米飯摻和酒餅發(fā)酵,做酒一定要非常小心,如果過年酒制作失敗(俗稱"倒缸"),那是非常倒霉的事情。首先酒缸一定要清洗干凈,忌有臟物。酒飯蒸好后要先盛上一碗供奉灶神、家神,然后裝入缸內(nèi),上面還要放一把菜刀或柴刀。吃酒飯時忌用筷子,要用調(diào)羹舀,寓意"越舀越多",出酒量高。
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五"入年假"以前,每家每戶都要準備"年米"。因為入了"年假"就等于新的一年開始,直至正月份忌說沒米吃,怕越來越窮,所以再困難的人家也要在年前多準備一點米。除夕,家庭主婦要做好新年吃的"歲飯",忌大年初一淘米煮飯。關(guān)于新年禁止煮飯的習俗,每個地方不太一樣。
客家人喪葬禁忌
在梅州地區(qū),死人入殮蓋棺時,禁忌觀看,因這時有煞氣沖撞,犯禁者會鬼魂纏身。
二次葬時置放骨骸的金罌,是萬萬碰不得的。如上山不慎挖到以致打破骨骸金罌,會帶來衰運,需要趕快向鬼靈告罪,乞求免災(zāi)。
女人不能死在娘家。萬一在娘家過世,棺材不能從正門抬出,必須從圍墻傳出,因此這種女人還被稱作"天吊嫲"。
鄉(xiāng)俗是老人去世出殯前,孝子孝孫忌外出串門,報喪下跪,受報者扶起。老人逝世一般要設(shè)靈堂請和尚、齋嫲(有些地方請道士)以超度靈魂,奏哀樂,孝子孝孫披麻戴孝以寄托哀思;忌穿艷服、說笑、娛樂。
父母逝世后49天內(nèi)不能理發(fā),三年內(nèi)赴宴不能坐上席,否則視為不孝。
兒孫到外家報喪下跪,忌外家扶起,外家奔喪回歸忌回頭打招呼。
忌尸體入屋,認為"冷尸入屋敗到原(底)",故身死異地者尸體運回家鄉(xiāng)時忌放屋內(nèi),只能停尸于屋檐下,要在屋外搭棚治喪,謂之在"野死鬼不能進屋"。
年少身亡,尸體棺柩忌入廳堂;忌在門前種棺開壙,否則"門口種棺,藥碗不斷","門口開壙,家破人亡"。
每逢清明、冬至前三日、后三日和正月三十日(俗稱"天聾地啞日"),不能到祖墳動士,否則犯忌。
客家人出行禁忌
出門辦事忌逢"三煞日"、"空亡時"。外出做客,有"逢七不去,逢八不回"之說。即逢七的日子不去走親戚,逢八的日子不回家,這里面含有"七生八死"、"七衰八敗"之意。出遠門要避開帶"三"數(shù)字的日子,鄉(xiāng)俗謂"初三、十三、二十三,外面有錢莫去貪"。最典型的是大年初三稱為"窮鬼日",不外出,不宴請。
鄉(xiāng)俗謂初一、十五是敬神祭鬼的日子,因此探病時間忌在初一、十五??赐∪艘谏衔纾挛缂蓭ФY物看望病人,因有不吉利之嫌。不到病榻前看望重病人,俗謂運氣不好的人貿(mào)然探望病者,有了接觸,會招來"代人亡"的災(zāi)禍。以下六個日子還叫"亡人日":壬午、庚午、甲午、甲寅、乙卯、己卯。亡人日即代人亡之日,絕不能擇此時日探望病人。
有孝在身的人與死者有過接觸,就是不潔之身,這樣的人不能到處探訪、串門、接觸別人,更不能到剛砌了新灶的人家里去串門,反之便會帶去晦氣。
剛死過人的房間不能住人,因新死鬼戀家,陰魂不散。
死人忌逢農(nóng)歷初一、十一、二十一。死后七天逢七叫"撞死",認為家中會鬧"風煞"。逢七的當天,家人和鄰居都要清早離家出外"避煞",至傍晚才能回來,俗謂"走七"。
船家很講究吉利重兆頭,船里的日用品碗、杯、碟、匙等,不準倒伏置放(因"伏"與"覆"諧音),連鍋蓋平時也吊起來,不準伏著置放,均忌諱翻船之意。船舷處不準兩腳張開,忌諱"欠"字;船頭不允許女人坐。
兒童啟蒙入學第一天,路上忌遇見婦女,忌走牛先走過的路,否有不吉利和愚蠢(因"牛"與"愚"諧音)之嫌,故多在凌晨由父兄背著,趕著農(nóng)家早上放牛之前入學。
客家人性別禁忌
男女不能共用木盆。女人不能換洗水井,不能參與砌灶,不能跨坐建房用的梁檁,不準跨坐井沿,在井邊洗頭時也不得把頭上的水滴落在井中,否則主管壽命的神會減掉她的壽命;不能背對神牌位、祖宗牌位,一般也不參加傳統(tǒng)宗族組織的祭祖活動。請客吃飯的時候,不能同男子一起坐桌。
婦女上床不能從男人(包括小孩)頭部跨過,一定要從腳底繞過,以免破了男人頭上的豪光;女人的名字不能刻在墓碑下款,女人的名字及生辰八字也不能貼在祠堂的墻上,出嫁女人的神祖牌更不能放進祠堂。
女人專用洗澡桶不能提到灶臺。換洗下來的衣服放入桶時,女人的衣服要放在下面;洗女人的衣服時要到水源的下游;晾衣服時,女人的褲子必須用專用的竹竿放在低處;同樣的理由,折疊衣服時,女人的衣服也不能壓在男人的衣服上。男子忌在曬有女人褲子的竹竿下通行;晾曬的女人衣物忌男人收,收則有穢褻倒霉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