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者的送別—目睹黑衣壯的獨特葬禮
己亥
在廣西那坡縣,我們偶遇了神秘的歌唱部族——黑衣壯的一場獨特葬禮。
壯民族喜歡唱歌,黑衣壯為壯族的一個支系,自稱布嗷、布敏,以穿戴用藍(lán)靛染制的黑色服飾為美,主要居住于那坡縣境內(nèi)的大石山區(qū)。在這幾乎與世隔絕的天地里,黑衣壯把壯民族善唱山歌的特性演繹得淋漓盡致。2001年的南寧國際民歌藝術(shù)節(jié),黑衣壯在以其天籟般的無伴奏多聲部山歌吸引了人們的目光,2002年5月在京舉行的“走進新時代群眾歌詠大會”上,黑衣壯更是大放異彩,引起世人矚目。
原先我們進山的目的,是想能無距離的聆聽原汁原味的山歌,聽說山里人人會唱歌。
進村的時候,縣里的宣傳部長說進村的山路剛剛打通,不太好走。但也許就因為這里的交通,古老的風(fēng)情、習(xí)俗才得以保存。車子一出縣城便開始爬坡,碎石鋪就的山路讓我們的越野吉普在不長的8公里路上顛簸了近一個小時。
弄文屯就在山腳下,這是那坡縣黑衣壯主要聚居的村屯之一。有20多戶人家,干欄木屋散落在綿延不絕的大石山間,時隱于樹木里。房前屋后都是菜地,周圍大山石縫間有土的地方都種上了玉米,空氣中到處彌漫著新鮮的氣息,有一點世外桃源的味道。
我們沒有聽到歌聲,是因為葬禮。這是一場偶遇,讓人領(lǐng)略歌唱民族“黑衣壯”另一面特殊的喪葬文化。
在黃姓老人的家里,廳堂板壁已全部拆去,靈堂安放在廳堂正中,棺材前面安一張方桌,上面安放靈牌和貢品。靈牌是特制的,以竹片為架,用金紙等五色紙糊成,形像一座宮殿。靈桌兩邊從檁條上掛下白布、挽幛,孝男孝女披麻戴孝日夜在白布以內(nèi)的棺材兩側(cè)守靈。
所有忙完農(nóng)活的人都來了。黑衣壯有個傳統(tǒng),誰家老人過世,全村的人及親朋好友不管多遠(yuǎn)都要趕來,幫助死者家屬打柴、修橋、鋪路、挖坑、扶棺、料理吊唁事宜。這使既便貧寒之家,喪事也能隆重舉行,讓兒女盡到孝道。
舊時在壯人的觀念里,認(rèn)為存在著陰間和陽間兩個世界,以奈何橋為界,人死之后,靈魂跨過橋便到陰間,開始了冥界生活。喪葬活動便是按著這種觀念安排的。為了讓死者的魂魄能在陰間平安生活,不再回來給家人降禍,兒女要舉行隆重的葬儀,吊唁和道場是其高峰。停靈或三日,或五日,或更久,但必須是單日。道公占卜選好吉日,找好“龍脈”,便開始道場。
老人的家里請了幾個道公來超度亡靈。道公念的經(jīng)都有一定的規(guī)格和程序,白天念的經(jīng)、晚上念的經(jīng)、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每天
同的法事內(nèi)容。其間,賓客絡(luò)繹不絕地前來吊唁。
老人再過一天就要下葬。之前一天的中午時分,所有的親家都陸續(xù)組織家人攜帶祭品前來祭拜,不同的身份不同規(guī)格的祭品,隨行會帶來銅號,一路低吟嗚咽。
我們到的當(dāng)天下午,儀式很特別,所有人都來到村口空地,進行一種儀式,搭橋超度。將形式上的錢糧等物通過眾人擁護的布幅上傳遞,意寓給死者送去在陰間足夠的錢糧,確保死者在陰間的豐衣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