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王爺?shù)膫髡f
藕花處
灶君又稱灶王,古代神話傳說為主管飲食之神,民以食為天,人們祭灶當(dāng)時主要是為了感謝和頌揚(yáng)灶神的功德,大約到了西漢,灶神的神職逐漸轉(zhuǎn)化為掌握人的壽夭禍福,被徹底普遍迷信化了,根據(jù)《史記.孝武本紀(jì)》的記載,西漢有個叫李少君的方士曾鼓吹祠灶可以致物煉丹,導(dǎo)致長生,并能以方士致灶鬼之貌,《淮南萬畢術(shù)》已有「灶神晦日歸天,白人罪」的說法。到了后漢,這一觀念更廣為流傳,鄭玄注「五祀」中的「灶」為「小神居之人間,司察小過,作譴告者爾」。《后漢書.陰興傳》記載,陰子一見灶神,立刻以黃羊祠祀,結(jié)果財(cái)運(yùn)享通,成為了巨富之人。 到了晉代,灶神又執(zhí)行了司命的職權(quán),演變?yōu)樗静焓廊俗镞^之神,成為了天帝直接安插在每個家庭中的耳目晉代葛洪《抱樸子.微旨篇》引東漢緯書稱:「月晦之夜,灶神上天白人罪狀。罪大者奪紀(jì)(減損壽命三百天),罪小者奪算(減壽三天)」。由于灶神與司命神的融合,使民間的祭灶習(xí)俗中出現(xiàn)請?jiān)钌癖S幼訉O興旺的說法,《灶王府君真經(jīng)》中有「求壽的管保你年登九旬,求兒的管保你門生貴子」等語。
灶神原屬家神,長年累月由人們供奉,一般初一、十五上上香而已,也無須鋪排,但每年的臘月廿三日則須舉行祭祀儀式,叫做「送灶」。河南臘月二十三祭灶的習(xí)俗,伴有一則凄涼的民間傳說:古代的時候,一對老夫婦僅有一子,兩人視兒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愛。但因家中貧困,無以湖口,只得忍痛讓兒子到煤礦去挖煤,兒子久去不歸,老人格外想念。這天,老太婆囑老漢到煤礦看看。路上,老漢遇到一個光腳片的同路人,兩人越走越熟,相處十分融洽。閑談之中,老漢得知光腳片是受閻王指使,來礦上收回一百名礦工。老漢心急如焚,乞求光腳片留下自己的兒子。光腳片慷慨應(yīng)允,囑他不要告訴別人。見了兒子,老漢佯裝害病,兒子侍奉左右,一直無法下井。不久,煤礦出了事故,老漢趕忙把兒子領(lǐng)回家里。轉(zhuǎn)眼三年過去了,這年臘月廿二夜里,老漢想起當(dāng)年的風(fēng)險(xiǎn),忍不住對老伴說了。誰知此話被灶君聽走了,廿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對玉帝講了這件事。玉帝惱羞成怒,立即懲罰了光腳片,并收走了老漢的兒子。為此,每到臘月二十三這天,人們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宮后,不要再搬弄人間是非。久而久之,人們都在臘月廿三祭灶。每到臘月廿三這天,中原城鄉(xiāng)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輪鞭炮。城鎮(zhèn)居民忙于購買麻糖、火燒等祭灶食品。而在廣大農(nóng)村,祭灶的準(zhǔn)備活動和隆重的祭灶儀式便在震耳欲聾的炮聲中漸漸拉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