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劇—亂彈
我有野心
“亂彈”是河北省的地方劇種,這是從狹義來說;若從廣義講,亂彈戲又不囿于河北。明代至清初,陜西的秦腔因用彈撥樂伴奏,而被稱為“亂彈”(這里的“亂”,不是雜亂,乃指彈撥的技法和頻率)。
《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仁,于康熙四十六年秋在山西平陽觀看了當(dāng)?shù)氐膽蚯瑢懹幸皇住秮y彈詞》:“亂彈曾博翠華看,不到歌筵信亦難。最愛葵娃行小步,氍毹(qú shū,毛織的地毯。古代演戲地上多鋪地毯,所以又用“氍毹”代指舞臺)一片是邯鄲。”(詩意是:這里的蒲州梆子曾為皇帝演出過,要不是今天親到劇場一觀,真難相信如此精彩??捱@個伶人的臺步,走得無人敢比,吸引得藝徒們就像到邯鄲學(xué)步一樣向她學(xué)習(xí)。)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對昆腔以外的其他劇種統(tǒng)稱“亂彈”。
京劇興起之初,有人也稱其為“亂彈”,瞿秋白在一篇文章中就曾說過,“不登大雅之堂的‘亂彈’—皮黃,居然登上了大雅之堂?!敝钡浇裉欤藗冊诎龘P某些演員能文能武、什么劇種也能唱時,依然稱之為“文武昆亂不擋”。這里的“亂”即指昆腔以外的劇種。
河北亂彈戲始于明末,是一個很古老的劇種,主要流傳在清河、威縣一帶。明末清初,隨著南北通商貿(mào)易的繁榮,此曲系統(tǒng)的西調(diào)、西秦腔,伴之“秦優(yōu)”的戲曲活動,傳到樅陽、安慶等地,南北藝人合班,相互融合,產(chǎn)生了“梆子亂彈腔”。乾隆年間,“梆子亂彈腔”在威縣和山東臨清一帶廣為傳播,成為河北亂彈。早年,河北亂彈與昆曲、高腔、絲弦并稱為河北的“昆、高、絲、亂”四大劇種。道光至同治年間,亂彈在民間發(fā)展并衍變分流,分為東、西兩路。東路流行在山東西北部的臨清、夏津、聊城一帶;西路流行在河北南部的臨西、威縣、清河、館陶等地。后來,西路亂彈藝人到真定(今正定)一帶傳藝,又把亂彈傳至藁城、元氏、贊皇。
本世紀(jì)二三十年代,是河北亂彈的發(fā)展時期,班社眾多,名伶輩出。1918年和1928年,河北亂彈曾兩次赴天津演出。建國后,威縣、藁(gǎo)城、隆堯、臨清四縣先后建主了專業(yè)性的亂彈劇團,農(nóng)村業(yè)余劇團也相繼出現(xiàn)。亂彈戲劇目計有300多個。威縣亂彈戲著名藝人史桂枝,能戲很多,文武老生戲、花臉戲都很有名,如楊家將戲的楊繼業(yè),銅錘花臉包拯。l954年威縣亂彈劇團還請回老藝人,排演了《臨潼山》,參加河北省第一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1966年5月,在天津舉辦河北省中小型現(xiàn)代戲匯報演出,威縣亂彈劇團演出的《姑嫂打靶》頗受稱道。令人惋惜的是,河北省僅有一個亂彈劇團(威縣亂彈劇團),也因故于1983年改唱豫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