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游街與民間傳說
問楓
狀元游街,是過去每個舉子在科場競爭中夢寐以求的事情。但這可不是每個舉子都能達到的理想。
自隋唐開科取士,至清末廢除科舉的1300多年間,我國共產生了652位文狀元。廣東共出過9位狀元,其他姓氏各占一名,唯獨林姓占了二名——明嘉靖十一年(1532)的狀元林大欽和清道光三年(1823)的狀元林召棠。
從歷朝來看,唐代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出了一個狀元莫宣卿,封開人。五代乾亨四年(920)出了一個狀元簡文會,南海(今廣東南海)人。南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出了一個狀元張鎮(zhèn)孫,廣南東路南海縣熹涌(今廣東省順德倫教熹涌)人。明代共出狀元三人。其中有:弘治十二年(1499)的狀元倫文敘,南海縣黎涌人(該地現為廣東省佛山市瀾石鎮(zhèn)黎涌村)。嘉靖十一年 (1532) 的狀元林大欽,潮州府海陽縣東莆都人(現潮州潮安縣金石鎮(zhèn)人)。明萬歷三十五(1607)的狀元黃士俊,順德甘竹右灘人。清代共出狀元三人。其中有:乾隆四年(1739)的狀元莊有恭,番禺(今屬廣州市黃埔區(qū)文沖村)人。道光三年(1823)的狀元林召棠,吳陽(廣東吳川)霞街村人。同治十年(1871)的狀元梁耀樞,順德杏壇光華村人。
明朝歷經276年(1368~1644),從第一位明太祖朱元璋洪武皇帝起,至建文、永樂、洪熙、宣德、正統、景泰、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慶、萬歷、泰昌、天啟、崇禎共計十六位皇帝。在這276年間:舉辦科考88次,發(fā)榜89次(其中洪武年間共舉辦科考6次,發(fā)榜7次)。共取進士24566名,其中狀元89名。從以上數字可以看出,在明代的三年一次大考中,平均每次考中的進士只有276名,其中一甲的狀元、榜眼、探花只有三名??梢姡贾袪钤皇且患菀椎氖?。
朝廷的科考,是為歷代帝皇所重視的大事情。特別在明代,也許是有鑒于唐朝藩鎮(zhèn)的跋扈,從洪武開始,就具有重文輕武的趨向。大約經過了一百年,文官集團進入了成熟的階段,他們的社會地位上升到歷史上的最高點;狀元的游街,正是皇帝對文官極為重視的體現。
《大明會典·卷之七十七》的殿試中有著這樣的記載:“上御奉天殿傳制(傳臚)、禮畢。(儀見策士)張掛黃榜于長安左門外。順天府官、用傘蓋儀從、送狀元歸第。明日賜狀元及進士宴于禮部?!本褪钦f,會試得中的進士,無論是參加金殿傳臚,唱名賜第,長安街觀榜,參與恩榮宴,還是參拜先師神位、大司成,謁孔廟,狀元都是處在諸進士中最顯赫的地位。觀榜后,還要“由順天府官,備傘蓋儀從,送狀元歸第?!钡钤囐n甲后,還立殿試題名碑于國子監(jiān),狀元排在第一,真是光寵無比。
狀元游街,實是指皇帝在金鑾殿傳臚唱名,欽點狀元、榜眼、探花和進士以后,狀元帶領諸進士拜謝皇恩后,要到長安左門外觀看張貼金榜及回家的過程。
狀元從金鑾殿到長安左門,必須經過太和門、午門、端門、承天門(現稱天安門)、才到大明門(清改為大清門)內東北角的長安左門。
長安右門位于大明門內西北角。長安左、右門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二門是皇城通往中央官署衙門的總門,門前豎立一座巨大石碑,上面刻有8個大字:“官員人等,到此下馬”,并有禁軍站崗。平日百官上朝面奏皇上都要從長安左、右門進入,但無論官居幾品,爵位多高,都要下馬下轎,步行進長安門,經天街(今天安門前的長安街),上金水橋,入承天門,繼而進午門,到皇宮大殿上朝。
當狀元從金鑾殿門口出來后,要經過太和門、午門、端門、承天門(天安門)、直到大明門(大清門)內東北角的長安左門。以前的長安左門被稱為“龍門”,長安右門稱為“虎門”。凡考取進士的人,都要在金鑾殿上傳呼姓名,然后把姓名寫入“黃榜”,捧出午門,在鼓樂御杖導引下,經承天門穿過“T”形廣場,轉出長安左門,張掛在臨時搭起的“龍棚”內。由“狀元”率領新進士看榜,隨即由順天府尹給狀元插花、披紅綢,新狀元騎上御賜的高頭大馬,走過天街,以顯示“皇恩浩蕩”。這就是被稱為“金殿傳臚”的儀式。由于參加科舉的讀書人一旦金榜題名,便如“鯉魚跳龍”,馬上成為一舉成名天下知的新權貴。因此,長安左門被稱作“龍門”。
而長安右門,因為在每年陰歷八月中旬,皇帝派刑部官員會同各大臣,在西千步廊舉行“秋審”。由東到西,橫列幾十張大八仙桌,上鋪紅毯,判官面北端坐,互審各犯判文,然后再呈皇帝,皇帝只要紅筆一勾,該犯的死刑就最后定了。而“朝審”則是委派兵丁,將刑部監(jiān)獄內的死罪犯人全部提押出來,至長安右門下車,排列整齊,由長安右門的南門洞走入,一字形地跪在“朝審”公案桌前,聽候審問。但每個犯人不能傾訴冤情,等到這一年冬至的清早,用囚車把犯人押到刑場砍頭。因而,犯人由長安右門提解進廣場,悲傷哭泣,猶如身進虎口。所以長安右門被稱作“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