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斡爾族 曲棍球之鄉(xiāng) 通向神靈的薩滿
令慧子
在中國東北富饒美麗的嫩江兩岸,生活著一個以農(nóng)業(yè)為主、兼事畜牧和漁獵的民族——達斡爾族。今天的達斡爾族主要居住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的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呼倫貝爾鄂溫克族自治旗,黑龍江省的齊齊哈爾市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的塔城等地,現(xiàn)有人口13萬多。
據(jù)有關文獻記載及專家研究考證,達斡爾族與古代生活在中國北方地區(qū)的契丹族有著一定的淵源。達斡爾人是否就是古契丹后裔,這個難解的謎題給達斡爾族蒙上了一層古老而又神秘的面紗。而讓世人真正了解這個民族的是——曲棍球。
作為一個民族突出的體育競技項目,曲棍球毫無疑問是達斡爾族人的驕傲。達斡爾人的曲棍球運動有著相當長的歷史。中國古代類似曲棍球的活動,唐代(618—907)叫“步打球”,到了宋(960—1279)遼(917—1125)之際,北方的游牧民族契丹人廣泛開展起步打球運動,與現(xiàn)代的曲棍球更為形似。隨著歷史的變遷,此項運動后來在其他各民族中逐漸消失,唯有在嫩江流域的達斡爾族中保留下來,在民間廣為流傳。這一古老的傳統(tǒng)體育活動被達斡爾人稱為“貝闊”。
每當春播歇晌,當?shù)氐倪_斡爾人就地取材,用木棍將一個馬糞蛋當作曲棍球撥來撥去。每逢重大節(jié)日,民間的“貝闊”比賽更是熱火朝天,各個達斡爾族的“莫昆”(部落),都要選派高手進行比賽。達斡爾人在夜間進行火球比賽別具一格。開賽時,將球點燃,棍擊火球。隨著雙方的激烈拼搏,火球在黑夜中往返穿梭,織成一道道絢麗的火線,別具情趣。近年來,隨著中國曲棍球運動的逐漸開展,素有“曲棍球之鄉(xiāng)”美譽的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已為國家輸送了很多優(yōu)秀的曲棍球人才。
曲棍球也與達斡爾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過去姑娘們出嫁時要帶上一根精美的球棍,以示對心上人的贊美和期望。達斡爾族語言中的一些生動比喻也與曲棍球有關。如:“帽子怎么能像曲棍球一樣到處亂扔?”對于不成材的木料和不求上進的人,達斡爾人常比喻說:“真是塊歪木,只配做曲棍球棍?!比绻诳酂o能者,也常說:“連曲棍球都不會,別的還能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