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錦民間壽俗
皓陽
盤錦民間把辦壽級別通常分為60大壽、66大壽、70大壽、77大壽、80大壽、88大壽、90大壽、百歲大壽。其中,60、66大壽多選擇在正月初六或六月初六辦,象征著“六六大順”。特別是在正月初六辦,是想讓老人們過上一個喜慶祥和的春節(jié);而70、77大壽多在正月初七或生日當天辦。其他年齡的辦壽程序以此類推。但古訓——《莊子?盜跖》有“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之說。所以民間把60歲始稱為壽,77稱“喜壽”,認為年歲越高者辦壽越有意義,父母健在者則不宜辦壽,只能以過生日稱之。
但舊時,根據(jù)家庭條件,盤錦民間的辦壽檔次相差懸殊。窮人家簡辦,一般是給老人煮碗長壽面、煮幾個雞蛋,再炒兩個毛菜,家人聚在一起吃頓飯就算完事;寬裕一點的人家是普辦,要張羅幾桌酒席,鳴放鞭炮。并在家里掛上壽星圖,還有“福如東海水長流,壽比南山不老松”的壽聯(lián),前面方桌上點燃兩支紅蠟燭,擺上壽果。壽星穿戴整齊,坐在上首,接受晚輩們的叩頭禮、平輩的拱手禮、親朋好友的賀禮;大戶人家則要大辦,辦壽三日前就要發(fā)出請柬,壽宴一擺就是數(shù)十桌。席面常見的是八碟八碗,即四涼四熱,有魚肉、雞肉、豬肉、粉條等奢侈菜肴。而且還要披紅掛彩,搭臺唱戲。老壽星的壽桌上放滿壽酒、壽魚和芙蓉糕、核桃酥、西洋糕、上雜拌等平常罕見的糕點?!按髶泼Α保ㄋ緝x)還要頌讀“四福掛中堂,萬壽多吉祥。麒麟來送子,輩輩狀元郎。當朝一品做高官,兩朵喜花戴胸前。三頂銀盔頭上戴,四時吉慶福萬年。五子登科常富貴,六和通順美名傳。七財子孝家和美,八仙賀壽獻金鞍。九世同居古來有,十日皇門中狀元”等祝壽謠,熱鬧非凡。
建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后,由于人們生活水準提高。子孫多、親鄰和睦、收入穩(wěn)定的人家都能普辦壽宴。壽宴多選擇在自家辦。遠道的至親頭一天就要趕來祝賀。壽辰正日,老壽星早起要穿紅馬甲、紅背心、紅襪子,系紅腰帶,象征著喜慶、吉祥。接著要吃長壽面和和幾個煮得沒有破損的雞蛋,吃前要在身上滾幾下,寓意滾去晦氣,消災(zāi)除病。有的還要吃壽餃,吃時家人爭著吃,暗寓自己都長壽。壽宴在中午,常見的是六碟六碗、八碟八碗,農(nóng)村桌多的不給加菜,吃完就散。
現(xiàn)在,在盤錦農(nóng)村,生活只要殷實的人家辦壽宴,水準都有所提高。他們多到鄉(xiāng)間的農(nóng)家飯莊去辦,老壽星也和城里人一樣吃蛋糕了,而且還要請來戲班子唱幾段二人轉(zhuǎn),讓老壽星感受到新舊社會兩重天。在城里,壽宴雖多在酒店辦,但隨著移風易俗,已很少有辦60、66大壽的,多在70歲以后辦。磕頭現(xiàn)象也罕見了,改為行禮代之。壽宴上拼酒劃拳的也少了,很多人只是喝點啤酒而已。一般也不發(fā)請柬了,參加的多是親朋好友,宴后合張影,大家就都滿意而歸。
盤錦壽俗的變遷,正是時代進步的綜合表現(xiàn),它體現(xiàn)出年輕一代強烈的尊老、敬老意識,和知恩圖報的心理。文明祝壽,也給老人暮年增加了安慰,有利于社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