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羊城舊俗(2)
初文醬
拜月禮及月光書
相傳中秋夜為月亮生日,拜月風(fēng)俗雖并非吾粵專利,但本地卻有不同于北方的禮節(jié)。月姐,舊時稱之為女神,所以拜月多為女性做的事情,一般選擇三更半夜(晚上11點以后),即“不聞北風(fēng)吹裙帶”之時行拜禮,可見本地拜月之俗猶有古風(fēng)。拜月在家中大廳舉行,中央放一方桌,香爐、芋頭、柚子、菱角、月餅等物分盆盛載,芋頭必放在大盤內(nèi),其中藏一大芋名芋頭乸,周圍繞以小芋頭,寄寓子孫眾多之意。祭品齊備,眾人會向天空的月亮叩拜,這是月圓時候的一種儀式。
此夜孩子們手里拿著的多是紙旗、鑼鼓,紙旗形狀不等,接以竹竿,迎風(fēng)飄拂,而鑼鼓是最能表現(xiàn)欣悅心情的玩具。若中秋當(dāng)晚天色不佳,月光殘缺,甚至完全被烏云掩蓋(俗稱天狗吃日),大人便會叫小孩把玩耍的鑼鼓用力敲擊,希望月亮聽聞鑼鼓聲能夠露一露臉,這叫破鼓救月。拜月完畢,處置桌上的供品有一些規(guī)矩,如將拜完的芋頭脫掉芋皮,連皮帶肉向瓦面扔去,說“撥螆撥癩,撥出城外”或“撥螆撥癩,撥去島洋大?!敝Z,無論男女老少都會說這些的話,生螆生癩都是粵人害怕的皮膚病,將芋頭連皮扔掉,寄舒服平安之意。
拜月之后,全家開始消夜,除了雞鴨送菜之外,還有芋頭、柚子及田螺石螺,芋頭又稱香芋,食法簡單,最常見的是不用醬醋,原汁原味,若醮點白糖,味已稍次。柚子是中秋應(yīng)節(jié)水果,那時候廣州柚子出名的有廣西容縣的沙田柚、南順的“絲線腳”、甘竹的絳柚及桑麻柚等。在剖食柚子時,人手一個,不得假手,若柚子中通(好的柚子多中通),可卜吉兆(時運亨通),否則是年多郁悶。